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8-02-23山东省鱼台县唐马镇明德小学王春秋
山东省鱼台县唐马镇明德小学 王春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并不只单一地教授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对我国博大文化底蕴的感悟,使他们学习传统美德中的崇高思想、发扬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
(一)理解力不够,感知力不强
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文字的理解和感知并不敏感。阅读对他们而言,可能是极其枯燥的,且孩子天性爱玩,对于不理解的东西就更难产生兴趣。
(二)教学模式不完善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学习基本都是老师的一言堂,而语文阅读更是死记硬背。相对于幼儿园的活泼氛围,小学课堂学习环境过于严肃,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基本就是课本中的内容,很多老师并不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的图书馆基本是摆设,很少对小学生开放,而大部分家长也不重视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孩子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在人文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从而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可以让学生多多接触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可以增添一些表演活动来提高阅读的趣味。例如,在《龟兔赛跑》一课中,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来表演这篇课文的内容,在小乌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懂得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人文教育的理念下进行语文教育,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阅读活动中可以组织不同类别的“类文学思想交流”,可以列出不同种类的书,如历史文献类、军事科技类、文学典籍类等,学生可以依据这些分类总结一下自己都读过什么书,对自己的阅读范围有明确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读书伙伴,交流彼此读过的各类书的心得体会以及同类书的思想感悟这样有知己陪伴的阅读,想必兴趣更高,进步更快,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阅读活动中的积极性。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开放学校的图书馆,鼓励学生去借阅一些课外读物。另外也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为小学生购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的时候阅读,在家也可以经常阅读,使阅读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省、市图书馆,例如,教师可以在国庆节时带领学生去市图书馆,让学生通过在图书馆阅读国庆节的相关知识,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革命烈士充满敬畏感,从小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人文教育理念下适应社会和现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添阅读活动的趣味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