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2018-02-23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 渠 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了影响,还影响着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所以,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使用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优势
(一)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课外阅读方法的班级,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主动思考和吸收阅读知识,学习热情高涨,主体意识也得到提高,使学习的效果很明显。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和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这样不仅解放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二)课外阅读可有效增加学生知识量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储备了大量的阅读素材。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描写的情节或者场景时,可以借鉴课外读物中的相关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三)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社会意识
课外阅读中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小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课外阅读的书籍十分丰富,小学生可以选择的内容非常多。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不断拓宽自身视野,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也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在接触社会事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但是有很多课外读物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所以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防止学生接触不良读物,使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真正理解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入教学素材中。
二、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
(一)进行课前准备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渗透,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课外阅读知识,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应该全面把握课外阅读的运用方法,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推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方法有效渗透。
(二)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课外读物
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联想。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通过不断的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课外读物的种类十分丰富,有些读物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可能会危害小学生心理健康,所以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三)保证小学生阅读的持续性
当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应该对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准确地把握,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当小学生在锻炼阅读能力时,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小学生进行长期阅读,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四)严格要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普遍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坚韧的毅力。所以,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目标,明确小学生每天、每周或者是每个月的阅读任务。另外,教师也应该给小学生布置阅读要求,让小学生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阅读。同时在完成阅读任务以后,要注意考核,对小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做出调整。因为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层次,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设置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五)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学生在阅读过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相谈谈都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加深小学生阅读之后的理解。同时,同学之间也能互相推荐书籍,使他们继续阅读新的书籍,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认识到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改变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一步步地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