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已来 为深度学习能力而教

2018-02-23刘建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会学变革维度

刘建平

校庆纪念日回母校来的校友中,有几拨是读中学的学生。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谈论最多的,是他们倍感新鲜的月考及排名。谁、谁坐溜溜板掉下去了,谁、谁坐火箭升上去了……稍后,教研室主任宁俊玲拿着一堆数据告诉我,坐溜溜板的学生,在小学时大多属勤奋型、记忆型;坐火箭的原本属能力型、突击型。无独有偶,读高中的学生也谈论到高考与学霸,那些佼佼者都是能力型学生。

不经意间,学习能力成了此次校庆聚会的焦点。孩子们聊怎样“会学”,老师们聊怎样教学生“会学”。

“会学”是一个国际命题。当今世界,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近五十年来人类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三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的近邻日本,原本与中国一样搞填鸭式教学;2003年1月,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出版,像一颗深水炸弹震惊了教育界,以佐藤学为代表的日本教育人,掀起了一场“会学”的革命。

往西看,美国近二十年来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多地指向深度学习能力。在美国的教育家们看来:让学习真正发生,孩子们才能学会深层、联系、连贯的知识,发展“真正为他(她)未来的事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他们关注的不仅是“会学”,还有未来。美国深度学习(SDL)近500所学校的准实验研究从认知、人际、个人等三个维度界定了深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与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与有效沟通、学会学习与学习毅力等。

未来已来,我们宜直面课程改革的核心地带——课堂教学,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或教学变革。

在教的变革方面,建议引入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表为教师导航。教师对高阶思维的关注应上升为有意注意:在知识维度上侧重程序性知识、反省性知识;在认知维度上重视分析、比较、创新。知识型教学、技能型教学还是能力型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学业素质能力评价实验——ACTS可以提供大数据分析。

在学的变革方面,不妨来个“听课革命”,将传统的听课调整为课堂观察,从“看教师”转变为“看学生”,观察其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以反观教学。

在学习内容方面,看学生是否把握了本质与变式;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展开了建构与反思;在学习方式方面,看学生是否亲历了探究与协同;在学习结果方面,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迁移与运用。

在场的变革方面(场即教学的环境氛围),可以思想赋能,引入学习共同体理论和互联网思维。

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引入互联网思维意在由封闭变为开放,由单向变为双向,由狭隘变为包容,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对立变为对话。

未来已来,让我们为深度学习能力而教。

猜你喜欢

会学变革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变革开始了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