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除法计算并不难

2018-02-23海南省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唐其梅

新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平均分

□海南省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 唐其梅

运算能力是数学十大核心词之一,是儿童学习数学必备的关键能力,是在理解运算意义的过程中掌握算法,寻求合理、简洁、优化运算方法的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孩子的运算能力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课题和论文不计其数,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献计献策。尽管做了不少努力,但结果不尽人意,常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孩子的计算能力太差了。就以2017年全省质量检测六年级人教版数学统计数据来举例,测试题里纯计算的分值是24分,全省平均分16.1分,得分率为67%,被抽测的18个市县54个班中,平均分在10分以下的班级有9个,占16.7%,其中最低分全班平均0.3分。这些数字触目惊心,说明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除法计算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很多学生面对除数是两位数时束手无策,如果掌握好了一定的方法,除法计算并不难。

一、理解除法意义是基础

除法的意义,一是表示平均分,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用除法计算;二是包含除,即一些物体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些物体也用除法计算,其实质都是平均分。关于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在二年级下册教材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验和感悟除法的意义。

1.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素材(小棒、圆片、实物等)给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在操作之前,要先明确把什么来进行平均分,分成多少份?或者每份分多少?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每份分得同样多,让学生充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充分感知除法的意义。

2.动脑思考感悟平均分的结果。

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页例1把6颗糖分成3份,分一分。教材呈现了3种分法,(1,1,4)(1,2,3)(2,2,2),在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中,让学生思考三种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而得出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让学生再次感受除法的意义。

3.动嘴描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注重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注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边分边说,如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颗?先每份分1颗,再每份分1颗,正好分完,结果每份分得2颗糖,可以用除法来计算,6÷3=2,即把6颗糖平均分分成3份,每份是2颗糖;又如把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就是从8个果冻里面2个2个的拿,正好拿了4次,因此可以分成4份,用除法来计算8÷2=4,即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才叫做平均分,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就是表示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将“手、脑、嘴”进行统一,多多训练,逐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介绍关于除法的文化,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思想。

教材中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介绍了第一个使用“÷”的数学家,“÷”是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小精灵的提示“÷”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从而深化了平均分的思想。

二、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关键

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乘法表,很多孩子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甚至可以说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但是却不懂怎么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或者说不知道用哪句乘法口诀能快速得出商。因此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是准确快速计算除法的关键,除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除法都可以转化为表内除法来计算,二年级下册第一次接触除法,教学中一定要打好打牢这一基础,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其实方法很简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如35÷7=□,除数是7就想7的乘法口诀,( )乘7等于35,因为5×7=35,因此35÷7=5;又如35÷5=□,除数是5就想5的乘法口诀5乘( )等于35,因为5×7=35,因此35÷5=7。

1.沟通关系,加深理解。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需通过实际操作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观察对比5×7=35和35÷5=□两个算式,说说5、7、35分别表示什么?从而理解35÷5为什么等于7。只有在加深对算式、除法意义、计算结果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运用。

2.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还要大量练习,练习时要形式多样,循序渐进,才能融会贯通。可以使用填空的方式,如□×8=32,32÷□=8,32÷□=4;也可以对口令的方式,3人一小组,1人说口诀,1人说乘法算式,1人说除法。如三五十五,3×5=15,5×3=15,15÷3=5,15÷5=3;或者我说算式你说口诀等等。总之对表内除法一定要非常熟练,看到算式立即知道用哪句乘法口诀,商是多少。打好了表内除法这一关,后续的多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就水到渠成。

三、会用估算试商是重点

很多学生能熟练计算表内除法,但是面对被除数、除数稍大一点就束手无策。曾看到有学生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不知道如何试商,而是用除数分别与1、2、3……、9相乘,乘得的积去与被除数相比,哪个乘积正好或接近被除数就商几,这样的计算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计算速度。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先估算再试商的方法,如364÷62,怎么估,如何商,商大商小如何调整呢?

1.先确定商的位置。

能否准确快速确定商的位置,对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除法计算时,先不计算,直接判断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如何判断呢?如果除数是一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是两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以此类推。如果前一位或前两位比除数大,商就写在它的上面,如果小就继续向后看,看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如856÷4,商的最高位是8,比4大,因此商就应该写在8的上面;又如364÷62,商的前两位是36比62小,因此继续往后看,商的最高位应写在4的上面。确定好商的位置后再来试商。

2.用估算来试商。

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把除数按照“四舍五入”法估成整十数去试商,但是学生仍然不知商什么,怎么用乘法口诀。最好的方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估成整十整百数,就可以转化为表内除法来计算了。如364÷62,把364≈360,62≈60,就变成了360÷60,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被除数同时除以10(即同时去掉1个0),变成36÷6=6,因此第一次可以试商6,发现大了再改为5,这样可以提高试商和调商的速度,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3.个位是5需熟记。

在除法计算中难度最大的是除数的个位靠近5的数,如24、36等等,如果估成整十数就可能进行两次调商。当然估为25或35来试商比较接近正确值,但是用25、35去除对学生来说也有难度。只能认认真真去计算,要么把它们估成整十数多调几次,要么熟记一些几十五乘几的乘积。学生如果对一些数的乘积记得十分清楚,这个商就来得很快,如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等等,经常计算熟能生巧,计算的效率就会提高。

4.小数除法需转化。

整数除法熟练后,小数除法就迎刃而解了,只需把小数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过程与整数除法完全相同。

5.分数除法较简单。

学会分数乘法计算后,只需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问题就解决了。如何转化,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计算方法与分数乘法相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可以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把最后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计算能力强的孩子数学学习能力不会差。当然要提高除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乘法计算是关键,乘法口诀是基础,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计算除法。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掌握好了计算方法,不仅能提高计算的效率,还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平均分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求被除数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这样做合理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教你学会平均分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平均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