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书面表达,提升英语能力

2018-02-22徐正娟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词组书面句型

徐正娟

(涟水县第四中学 江苏 淮安 223400)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了英语教学目的“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使用英语的能力”。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听、说、读写的训练综合起来,围绕课文进行听说读写。在这个过程中,输入是在教授新的语言项目,要求学生在输入后给予输出。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然而,大多数考生在写方面的能力却很差,错词连篇,句子不通,文不达意,失分较多。针对这种现实,我们应重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努力探索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对书面表达教学的体会归纳为“三个结合”及“一个指导”。供同行参考。

一、听写结合

听力是英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逐渐减少汉语的使用频率,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语言环境,经常使用听觉性的直观教具——录音机,以及混合性的直观教具一一语音室进行听力训练。学习生词、词组时,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新的词或词组,用浅易的英语来解释生词和词组.如improve可用make or become better解释。句型上,让学生逐渐掌握用句型转换词语替代的方法来翻译,而不是逐句地翻译;在理解课文上,锻炼学生听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句子来表达同一内容的能力。坚持做听写练习。一方面平时讲课时要求学生做笔记,一般的例句,如果没有生词就不板书,通过口述让学生记下来;另一方面,坚持让学生听录音,从单句到短文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单句训练就是要求学生用学过的重点词、词组、句型或例句造句;短文训练时,教师事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或缩写,打乱段落顺序,听写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按段与段之间的逻辑顺序连缀成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写结合

会说才能会写。用“说”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每天上课,我们都要花几分钟开展丰富多彩的“~talk show”。每学完一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所学重要词组和短语编成句,并且补充一些对话,设置交际情景,相互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尽量用于实际生活。如教“Zhalong一一a special place”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扎龙地的一些照片,针对照片内容和关键词语向学生提供一个个问题,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踊跃作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着我把学生划分成若干组,让他们互相叙述课文内容,最后挑选几名学生上讲台指着照片讲述整篇课文。这样给说话的学生同时也给全班学生以具体的切合写作实际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口头的表达能力,以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就是学以致用,围绕课文,让学生写各种体裁的作文,让学生学什么练什么,读练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读时有兴趣,练时有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读写能力。这种写的能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它既有对课文的消化内容,又有对知识面拓宽的内容;既有英语基本功的训练,又有英语基本功底的复习。所以教师尤其要加强个别指导,为学生扫除障碍,以增强学生信心,使其便其顺利完成这种综合写的练习。

四、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书面表达要求语言基本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教师要始终围绕这一要求,对学生写作方法进行系统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语言材料。教师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指导学生用什么时态,选择哪些词汇、句型,加哪些结构词、过渡句等。要鼓励学生长短旬结合。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表达三段,提高言语表达能力。表达手段主要有:

1、分散法:分散表达文字提供的某一要点或某幅图所示;2、合并法:用一句话来表达出几个要点,让学生进行有效训练;3、变换法:用不同的句子或结构表达同一内容,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书面表达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可能一挥而就。它离不开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刻苦的训练,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我们知道,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方法之一,大量的训练要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由于英语的读、写、听、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对写作能力训练也应当采取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题型。要把英文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注重对学生写作习惯和规范培养的同时,应倡导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资料,留意搜集,归纳总结,不断扩充自己的语言知识。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模式的写作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大地提高。

猜你喜欢

词组书面句型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书面表达
副词和副词词组
参考答案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2013年《时代英语》高三第九期参考答案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