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生态下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对策
2018-02-22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一、第三方支付对银行支付结算的影响
(一)逐步弱化银行支付结算的主导地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业务领域的主导功能历来不容撼动。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第三方支付凭借其支付便捷、自主性高、信息相对对称等自身特性和优势,突破了银行支付结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较大限制,在满足广大客户实际需求的同时,冲击着支付结算业务的现有格局,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主导地位正被逐步弱化。
(二)大幅减少银行支付结算的客户数量。在大数据时代,在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对客户产生的数据信息不断加以整合分析,挖掘客户最新需求,不断丰富、优化平台的功能,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目前,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账户资金不再局限于支付、转账等传统功能,随着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保险理财等业务的上线,客户越来越多的需求在支付平台上得到满足。客户总量和需求相对固定,当客户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与商业银行类似的服务,且相较银行更高效快捷时,客户自然会放弃选择银行,因此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正受到排挤,客户数量和业务量大幅度减少,利润空间在一定程度受到挤压。
(三)直接压缩银行支付结算的利润空间。支付结算业务属于银行中间业务之一,是银行利润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使用,银行通过支付结算获取的手续费收入将受到巨大冲击,利润空间被直接压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客户而言,在第三方支付普及前,大部分店家都用POS机交易,银行则按照交易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但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遍使用,客户的支付方式在逐步发生转变,已由以往的现金、POS机刷卡转变为微信、支付宝付款,POS机在交易中的占比越来越小,因此,由POS机刷卡而带来的手续费收入也在大幅度减少;第二,对个人客户而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消费付款,客户的个人资金可以在银行卡和支付平台间自由实时划转。目前,除手机银行渠道外,商业银行的跨行转账业务仍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且受限于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非工作时间内的大额转账无法实时到账。相比于银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快捷、高效、低成本、无介质的优势,迅速抢占个人市场,很大比例的个人客户选择放弃银行提供的支付结算功能而转投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降低,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
(四)强势挑战银行支付结算的线上模式。银行的支付结算客户可以分为线上客户和线下客户。线下客户主要指通过网点柜面、自助机器办理支付结算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提高网点服务体验、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更新机器设备等方式进行维护。但是以网银、掌银等渠道为主要支付结算途径的线上客户,与线下客户存在较大不同。线上客户对于支付结算的快捷性、高效性有着更严苛的要求,对于支付结算的成本也有着更多的考量,他们会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优方式。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为客户提供了与银行网银、掌银类似的支付结算方式,且在实时性、操作的便捷性上略胜一筹,相比与银行不低的手续费,第三方支付的低成本同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部分银行的线上客户已经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忠实客户,银行支付结算的线上模式正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强势挑战。
二、第三方支付影响银行支付结算的原因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独有的方便性、快捷性、自主性。第三方支付凭借其方便、快捷以及操作自主性高的优势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首先,以微信、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日常支付中比重占优,是由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愈发重要的角色,通过手机APP进行收付款的第三方支付进入门槛低,收付款方便快捷,受众群体也愈发广泛,商家和顾客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益的。相比之下,银行的快捷支付、闪付等功能发展相对缓慢,以农行最近上线的手机银行扫码支付来说,商家和客户了解都不够,且每次使用时需进行手机银行登录,相比支付宝、微信的点开即用来说,还是不够快捷。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操作上,客户的自主性较高。以转账为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转账界面设计的较为简单,客户能够轻松进行自主操作。相比之下,银行电子渠道的转账界面更加专业,却让部分客户有些摸不清头绪,而对普通人来说,网点自主机器的操作在缺少大堂经理引导的情况下还是存在难度的,且柜面转账依照具体情况还要求客户填单,总体来说,第三方平台在操作的自主性上远胜于银行。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日益多元化。客户最初是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满足自身支付结算的需求,当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衍生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理财、生活缴费的需求时,客户也就不再急于把资金回笼到银行卡上,留存在微信、支付宝上的资金不再闲置,得到有效的利用,银行的功能也就被相对削弱。虽然银行也可以进行水电费代扣、资金理财等服务,但与第三方支付相比缺乏竞争力。例如,银行理财的利率或是灵活性与余额宝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高利率理财灵活性低,能随时支取的理财利率相对又低;银行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提供在各类支付端上进行支付的功能,网银、掌银在线上支付时还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能满足客户的支付结算需求时,衍生服务的多元性就成为客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银行而言,也成为影响支付结算客户稳定度的因素之一。
(三)银行支付结算的成本相对偏高。支付结算所产生的费用对银行来说是利润,对客户来说是成本。为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客户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依靠其远超银行电子渠道的客户规模,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费用标准来吸引客户。对个人客户而言,银行支付结算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是转账的手续费。目前,除手机银行渠道免除手续费外,网银、自助机器、柜台等依旧对跨行转账收取手续费,且跨行、跨地区的转账汇款是按照电汇标准收取,费用相对较高,大部分客户都不愿意接受。对企业客户而言,通过银行途径进行支付结算的成本较高,银行收费种类繁多,例如转账的手续费、企业网银的有关费用等。对于规模不大且以零售为主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来说,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收付款,并进行部分货款的支付,资金在平台中循环使用,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依赖性减弱,且到银行现金缴款的频率减少,由此产生的结算费用、人工成本都有所减少。
(四)客户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认识不到位。第三方支付的迅速扩张离不开其良好、高效的宣传。其实银行的支付结算在许多功能上并不逊色,且具备第三方支付所欠缺的安全性和专业性。但是客户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了解还存在误区。以账户安全性为例,许多客户对网银、掌银的安全性存在质疑,但近年来,反而是因银行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绑定而导致的资金被盗问题屡见不鲜。其实,相比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操作简便,利用安全支付工具进行支付验证的银行网银、掌银,支付结算的安全更有保障。由于对银行的产品宣传不到位,客户存在理解盲区而导致的客户流失,是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一大损失。
三、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影响的对策
(一)深化业务创新,重拾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具备长久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和系统数据,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在业务创新方面具备着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没有的数据优势。针对客户实际需求,结合银行综合产品及服务,利用大数据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创新,才能帮助支付结算业务焕发新的生机。以农业银行的“商铺通”为例,现在正在推广过程中的商铺通,是为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冲击而推出的新产品,扫码支付不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专享优势,通过商铺通的二维码,商家可以接受微信、支付宝等多家平台客户的付款,付款资金直接回流至商家绑定的账户中,且手续费低于微信、支付宝,这款产品既能降低商家手续费成本,又能够实现资金向银行账户的回笼,便于商家后续支付结算使用,在推广过程中受到好评。业务的创新,能够帮助银行稳定甚至是拓展客户,为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客户基础。
(二)整合多元服务,建立新型体系。近年来,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多元化服务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形成不小的挑战。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资金往来、便民生活、购物娱乐、财富管理、教育公益、第三方服务等多方领域,服务的多元性为其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虽然银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也能够提供转账支付、生活缴费、保险理财等服务,但是涵盖面不够广,使用的方便程度仍有欠缺,不具备与支付宝一较高下的能力。但是银行具备最全面的业务范围,包括零售、电子银行、贷款、理财、信用卡、支付结算等,通过对银行现有的服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拓展,建立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新型支付结算体系,推出使用便捷、费用低廉,且能够同时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转账支付、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需求的新型支付结算平台,为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优化费用管理,实现以量补价。成本是决策者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在结果相同的前提下,低成本往往是最优选择。目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手续费用相对偏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以转账手续费来说,主要分为按笔数收取或是按金额收取,客户进行的每一次转账,都会按规定收取相应的费用。对于转账支付需求较高的客户来说,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对有稳定支付结算需求的客户来说,商业银行可以尝试通过“包年”、“包月”等方式收取手续费用,或是提供支付结算业务的套餐组合,优化收费方式,并对客户实行积分管理,办理支付结算业务量多的客户,可以利用积分冲抵手续费,对客户形成一定的激励。通过优化支付结算的费用管理,可以做好客户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减少客户的流失,提升支付结算业务量,实现以量补价的目标,从而实现银行收益的提升。
(四)加强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第三方支付之所以能拥有广泛的客户全体,在于其优质的客户体验。操作界面通俗易通,使用简单快捷,成功打破了客户年龄、文化程度乃至国籍的限制。相比之下,同样提供支付结算功能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银行电子渠道,操作界面不够简便,操作提示专业性强,部分中老年客户或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客户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困难。电子渠道、自助机器、柜台是银行提供给客户进行支付结算的主要途径,对电子渠道的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对自主机器的操作界面进行简化、减少柜台排队时间,都能加强客户的服务体验,提高客户的粘性,为支付结算业务的客户稳定性打好基础。
(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客户营销。不仅仅是保险理财、贵金属等产品需要营销,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也离不开产品的宣传与客户的营销。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能够涵盖第三方支付所无法提供的业务,还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不同客户的需求是多元的,有追求快捷的,也有追求安全的。在加大对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要理清思路,在营销中抓住客户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营销,帮助客户充分了解、认识到在银行进行支付结算的好处和优势,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勇军《互联网视角下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影响研究》
2.钱文彬《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第三方支付的研究》
3.张佑飞《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张立伟《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策略研究》
5.王伟斌《第三方支付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影响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