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现状及问题探究
2018-02-20赵彦如
赵彦如
摘要: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提出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十九大又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确定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纪委应结合自身现状,科学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四种形态 高校 现状 探究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172-02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准确把握和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有效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高校落地生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当前高校运用“四种形态”的主要做法
(1)出台配套政策,用制度保障实施。配合“四种形态”,高校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具体而言,包括《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办法》《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切实增强监督执纪效果。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效推进。高校党委认识到,落实主体责任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抓手,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落实,一起检查考核。制定《学校纪委监督责任清单》,进一步理顺校内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纪检监察部门“三转”后聚焦主业不发散,担当主责不缺位,落实监督责任。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学校党委与校属各单位、部门签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纪委委员和基层纪检员的作用。
(3)开展廉洁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教育重点,强化纪律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使党的各项纪律贯穿党员党内生活的全过程,使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通过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现场接受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赴监狱进行实地警示教育,增强干部的廉洁意识;开展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展出廉政图片、讲专题廉政讲座、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知识竞赛答题活动等,强化对干部的正面教育。
(4)做好信访举报审理审查,灵活运用“四种形态”。灵活运用纪律处分,主动开展诫勉谈话、批评谈话、提醒约谈、通报批评等多种手段,进行监督执纪。畅通多途径信访举报渠道,专人负责网络举报平台、意见箱、举报电话、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等途径的信访举报情况。协助配合上级纪委做好相关问题的调查了解工作。
二、高校运用“四种形态”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尚不清晰。高校对“监督执纪”职责功能的理解,仍然存在认识误区,仍有人习惯于从狭义上理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它完全等同于纪委的查信办案职责,而忽略了党委的主体责任。对于党委来说,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有主体责任,党内监督和自我监督都应该是党委主抓主推的。纪委专责监督的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在实际操作上有推诿扯皮等这样那样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一些二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缺位。还存在着“监督执纪是党委、纪委的事情,与院系无关”的思想,对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不到位,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力度不到位。
(2)思想认识尚有偏差。作为教育者和领导者,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往往有更强的自尊心,对自我要求也普遍较高,习惯于监督、批评、教育他人,不习惯也不愿意接受监督和批评教育。一些党员教师甚至认为,“四种形态”只适用于领导干部,自己是普通党员,对自己的作用不大。另外一方面,负责监督执纪的同志有的也担心开展批评教育会打击人、得罪人,“好人主义”盛行,担心监督执纪太严、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会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3)执纪能力尚待提高。高校在实践中监督执纪能力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对定性量纪不够熟悉,尺度把握不准,畸轻畸重;有的监督执纪的工作方法不够,不善于用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党纪条例去教育挽救党员干部;有的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教育提醒、谈话函询等工作方式、手段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等;有的二级党组织有效运用“四种形态”的手段、方式还不够丰富,一些基层兼职纪检员缺乏实际经验,监督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三、新时代高校运用“四种形态”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在提高认识上下工夫。高校的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敢抓敢管,抓出效果管出实效。纪委要严格执纪,专职专责做好监督工作,深化日常监督执纪。要深化用好第一种形态,把抓早抓小责任一层一层压下去,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真正把厚爱体现在日常监督上、落实到严管上。在践行后三种形态过程中要做到宽严相济,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力求通过组织帮助唤醒当事人。层层设防,用严明的纪律监督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范围内的主体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党员干部教师严格遵守党章党规,以全面促进学校工作作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建设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职工廉洁从业、学生廉洁修身的良好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在深化监督上下工夫。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监督执纪各环节存在的风险点精确制导,完善相关监督执纪的工作规程,从工作流程、工作机制、工作环节入手,制定更加细化、实化的实施办法,使监督执纪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要明确分工、完善机制、加强考核、夯实责任、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到位;要认真执行监督执纪各项规则,精准施策,分类处置。针对不同问题、不同症结,按照处置方式和相应标准,细化每一种形态的制度,不断完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纪律审查等相关配套制度;要加强对监督执纪运行过程的再监督,也使纪检干部手中的权力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用制度的刚性堵塞管理监督的漏洞。
(3)加强教育引导,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工夫。把“四种形态”落实到监督执纪的全过程,要凸显教育引领示范,充分发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全面加强纪律教育和宣传教育,引领各相关主体提升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让党员干部知行止、存敬畏,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健全与第一种形态密切相关的谈心、谈话、约谈、函询以及民主生活会等相关制度,扎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4)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执纪能力上下工夫。执纪者自身建设要过硬。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中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履职能力;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干净干事、做好表率,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准确把握党的政策和党规党纪,熟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严把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不断提升执纪水平,确保监督执纪权力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中,真正发挥好生态护林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关于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N].教党〔2016〕21号.
[2]俞念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践行党内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机制研究——基于中央巡视组对中管29所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的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7(6):3.
[3]孟新等.高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价值指向与运行机制探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3.
[4]黄紫红.高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8-(5):70.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