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探析
2018-02-20熊一兵邹金成张晓
熊一兵 邹金成 张晓
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慢就业情况,根据对部分高校实证调研,以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全国铜奖之案例,提出探索创新就业创业服务路径,并研究就业创业帮扶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创业 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003-02
近年来,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较为突出,通过对部分高校调研,发现针对这种现象,高校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创新就业创业服务,实施精准帮扶。
一、基于实证调研、分析大学生“慢就业”原因
以对某高校毕业生的数据分析为例,2018届本硕博毕业生共有3500余人,其中有部分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现象。通过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调查了解到,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慢就业”现象:
(1)学校极其重视自主创业,毕业生创业率偏高。因学校专业特色及地方基地办学优势,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一直较高,在全省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某高校2018届参加自主创业毕业生有207人,自主创业率超过了毕业生总数的5.8%。同时在毕业后的1~3年内,毕业生创业转就业、就业转创业的情况较多。
(2)专注考研。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水平人才需求成为常态,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毕业生致力于考研深造,在调研某高校时发现,校内考研氛围日益浓厚。不少学生即使在毕业前没有考取,毕业后仍选择继续考研。
(3)国考依旧热门。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依旧在毕业生当中是最大就业热门。不少在毕业前没有考上的,毕业后重心放在第二次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上,也被毕业生简称“二战”。据统计,2018届参与“二战”的毕业生有200人左右,同时这200人中也有不少人兼职就业。
(4)毕业任务重。某高校从2017年10月份开始毕业设计,学生要创新及高质量地完成陶瓷成套作品设计图纸、制作、烧制、作品说明等任务,对专业技能掌握不很扎实的毕业生,任务较重,压力较大,忙于毕业设计(论文),而将就业延至毕业后。
(5)就业节奏慢。部分毕业生因家庭条件允许、短期内因没有期望的工作岗位、毕业季压力大短期休整等原因,不急于就业,在寻找或等待较好就业机会。
二、分析典型案例,结合地方陶瓷文化特色提出就业创业帮扶对策
针对以上“慢就业”现象,一方面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先进典型案例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2016年10月在武汉举办,现场共有120个项目参与角逐,调研的某高校参赛项目“名扬艺成教育与设计有限公司”获全国铜奖;并在之前的江西省赛程上荣获全省银奖和最佳带动就业奖。
该项目起步于2012年成立的名扬设计培训服务平台,以高校与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依托,发挥地方陶瓷行业优势,以服务行业融教育与数字艺术内容为一体,通过互联网+设计培训+行业集聚的运营模式,通过线上借助互联网力量,为用户提供创新设计服务,并实现线上线下培训学员,提升设计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目的。既可满足顾客全方位、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企业、材料方、施工方的信息化管理,积极为学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进一步推动创意创新和创业。
该项目形成了完善的项目管理团队,健全了项目组织架构,并有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创业顾问,与地方优秀设计团队形成了战略合作,通过线上平台推广,线下招生教学培训活动,施行一系列内容、价格和服务策略,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行业设计、培训和教育创新管理服务,优化平台信息化建设,以打造名扬品牌为核心,建立行业声誉,增加社会就业份额,推动项目发展扩张。
(一)项目概况
“名扬艺成”(原名:名扬装饰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团队总部以依托地方高校为聚集发展优势,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及软件设计开发与研究能力,引领行业及教育教学,激发青年人创新创业服务于社会。
(1)服务宗旨。以社会界面和高校平台为依托,结合互联网+模式新方式推广服务,线下实体和线上互联网+数字化教学,引领学员创新创业设计拓宽就业新思路。通过电子信息的广泛传播,满足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社会人群再择业、再就业新思想。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
团队项目发展由高校推动孵化,地方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局政策扶持,在優质教育教学资源及硬件设施大力支持下推动发展,与沿海众多公司签订人才培训合作项目,开展设计业务合作。同时汇聚高校优质资源,结合社会公共平台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成为设计教育新标志和企业诚信经营典范。
(2)团队人员及组织架构。团队拥有高校教授、企业家、技术、创业顾问等共计7人,行业领军人才顾问及团队专业教师共计18人,均有丰富教育教学及设计研发工作经验。
(二)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
服务平台以构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育体系为目标,采取面授与网络专业培训方式,随时解决学员设计学习中的问题,做到保证学员掌握技能,实现就业与再就业。更多倾向于培训学员全面的技术才能和社会实践的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模式。
线上通过网络教学和数字内容的了解,给学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其了解社会发展最前沿的动态,为他们实现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和各大设计网站进行合作,定期向学员输送大批量的学习资料。
线下通过培训教授学员技能,并定期请设计行业精英进行授课,使学员从不同老师经验中提炼出学习方法以快速掌握技能。且和多个企业合作,给学员创造实习机会,使其能够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
构建基于互联网与云技术力量平台,给用户提供全套设计服务,并提供多领域就业途径,实现平台资源最大集约化,为客户和企业需求提供支持。
(三)关键风险认识
管理风险。项目线上行业管理层结构偏向年轻化,具体运作方面的实战经验相对不足。下层执行者是否能完全按决策者思想贯彻实施也是风险问题,团队成立后,需聘请资深管理人员,为项目出谋划策,为团队发展掌好舵。
技术风险。在网站和App研发方面,可能现有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无法解决相应难题。团队研发人员要提升研发技术能力,使商务服务平台更完善。
三、多层次多维度融合,探索就业创业帮扶对策
高校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创新就业创业服务,实施精准帮扶。
(1)面向在校生及毕业生,完善自主创业指导服务。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实施开展国家和省市政策方面的自主创业宣传,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导师库,经过一定的审核,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指导毕业生注册公司、财务税务政策宣讲及开设创业公司发展指导讲座等多项举措,建立健全学生自主创业指导帮扶体系。截至2018年7月,调研的某高校已建成多个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积达1.2余万平方米,共有1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个人或者团队入驻;尤其是该校与地方共同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园。
(2)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潜下心来学习、定下心来就业、沉下心来创业,运用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毕业生了解部队,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经过一定的培训和服务,推进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深入全国产瓷区、陶瓷科研创新区和文创产业区,重点维护、开拓与学校办学定位相符、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近的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校企、校地、校所、校校衔接对应发展,在结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争取共建创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及众创空间,促进师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地方陶瓷艺术文创产业。
(3)主动走出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结合各学院专业情况,组织人员参加佛山、广州、厦门、宁波、丰城等由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校企对接会,积极走访各大产瓷区,宣传推介毕业生,与地方政府人才部门对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就业信息供需有效对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精心组织好校园招聘会。
(4)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发挥学生组织骨干力量,在调研中发现,某高校有大学生风采就业协会、乐创俱乐部等学生组织,该校积极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初衷,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式和平台,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模拟招聘和创新创业训练竞赛等。
(5)从细节处入手,为大学生国考及考研等提供优质服务。创业指导部门会同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部门、图书馆,为毕业生提供餐飲、开放自习室等服务。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通过借鉴以上案例,大学生可以在求学期间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加强实践锻炼,不仅要将课堂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还需要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向内挖掘自身潜能。当然,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也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政策。
参考文献:
[1]刘凯.基于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体系模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8).
[2]汤盈波.精准引才点燃“新引擎”就业创业释放“新动能”[J].中国就业,2018(9).
[3]李广华.基于高校“双一流”战略下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