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探索

2018-02-20杨惠茜

现代交际 2018年21期
关键词:沟通能力内涵式发展特点

杨惠茜

摘要:《管理沟通》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结合《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过创新案例教学法、引入情境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等多元教学模式促进《管理沟通》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管理沟通 沟通能力 特点 多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145-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乃至职业生涯影响很大。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管理沟通》的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笔者作为《管理沟通》课程的主讲教师,就该课程的重要性、特点及多元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管理沟通》课程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高效学习、快乐成长的基础

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和老师进行互动,给老师提供更多有效的反馈,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同时,学生课下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便于老师共享资源,对学生求职及其他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同学相处也更为融洽。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理解他人,换位思考,更容易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减少了学生在校的烦恼,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愉悦感,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而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沟通技巧,在班级和社团活动中容易被边缘化,这对学生的心理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职业成功的基本要求

首先,沟通能力是求职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考察重点之一。有学者认为,在企业看来,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项(周丽欣,2016)。同时,王馨(2014)认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面试能力成正相关,即人际沟通能力越强,面试能力也会越强。

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职位晋升,担任领导角色的基本要求。有研究发现,在校成绩较差但沟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比在校成绩优异但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职场上的发展更具潜力,前者职业成功率可达到70%以上,而后者却只有20%(张芳芳,2016)。原因在于,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团队沟通以及组织沟通,从而提升工作绩效。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建立幸福家庭的重要保障

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缺乏有效的沟通是现代社会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不和睦的主要原因。一个人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其婚姻的质量和个人的幸福指数,同时也会对其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彭国球,2007)。

沟通能力较强的人,能保持良好的自我沟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对家人乱发脾气。最重要的是,善于沟通的人更善于倾听。有效的倾听是维系幸福的家庭生活的重要前提。

二、《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

(一)《管理沟通》教学目的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论断,这就要求本科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以职业要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管理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加以考量。高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管理沟通的基本理念,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并且能有效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管理沟通》教学内容

综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在相关教材框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管理沟通》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模块:(1)理论模块,即管理沟通相关的基础概念及理论,主要包括沟通概论、管理沟通、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2)个人技能模块,即管理者个人的沟通技能,主要包括面谈、自我沟通、倾听、非语言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压力沟通等;(3)组织沟通模块,即管理者在组织中可能涉及的沟通类型,主要包括组织沟通、团队沟通、会议沟通、危机沟通、人际冲突沟通、跨文化沟通、网络沟通等。

(三)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

因材施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则。《论语·为政》中提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指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只有准确掌握学生的特性,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民办高校学生总体学习主动性较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对学习缺乏方法与规划(段美萍等,2011)。同时,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喜欢挑战新事物,相比理论研究,更倾向于实操性较强的学习活动。

三、《管理沟通》的多元教学模式

《管理沟通》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授的单一的教学形式。基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和课程效果,必须对管理沟通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多元教学模式。

(一)创新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初,哈佛大学把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经过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供学生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陈丽,2018)。在《管理沟通》课程中,案例分析法一直廣受欢迎,通常表现为由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者结合教师本人的生活及工作经历,在传统的课堂授课中导入案例,结合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后进行总结,或形成书面报告。这种形式的案例分析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但学生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待提高。这是因为传统的案例分析法主要还是由教师主导,而学生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学生反映,案例过于陈旧,与当今企业的现实脱节等问题。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信息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发动学生的力量,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参与到案例的搜集中,并且让学生取代教师讲授案例,回答其他同学及老师的提问。这种翻转式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演讲能力、应变能力,还能丰富课堂中的案例,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而教师则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努力,对学生挑选的案例进行把关,并且在学生对案例讲解之后进行客观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引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自主实践和虚幻模拟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富有情绪色彩的场境,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并加以总结点评。情境教学法不仅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从实践中训练沟通技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活动中观察、反思、探索,学习效果更佳。

《管理沟通》课程中多个章节都可采用情境教学法,例如团队沟通、危机沟通、面谈、人际冲突沟通、倾听等。笔者在讲授“危机沟通”这一章的内容时,给学生创设了“某工地严重的工伤事故”“某公司化妆品毁容事件”“某生产车间遭破坏导致工厂停产”等危机情境,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扮演企业CEO或其他相关负责人、记者、公众等角色,模拟新闻发布会。学生参与情境模拟的积极性很高,普遍反映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危机管理策略的认识,还加强了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应用广泛,教师在课堂上以形象的图文或影像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能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借助经典的视频或电影作品启发学生将所学管理沟通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到生活或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解组织沟通时,合理地利用了电影《时尚女魔王》中的片段向学生展示上下级沟通的策略,学生兴趣高涨,对组织纵向沟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除了丰富线下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慕课开展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主要以视频课程形式为主,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后,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该平台具有交互功能。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受时空限制,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与互动。同时,《管理沟通》课程教师还可利用慕课平台丰富教学活动,引入企业力量共建教学课程,例如邀请企业专家对与管理沟通相关的求职面谈、跨文化沟通、竞聘演讲等内容开设讲座,提升该课程的实用性。

教学实践表明,多元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成长,做好引导工作,并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丽欣.高职院校大学生有效沟通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47-49.

[2]王馨.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就业面试能力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张芳芳.基于就业能力需求的大学生领导沟通能力培养[J].中国商论,2016(Z1):200-202.

[4]彭国球.人际沟通与家庭和谐[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12.

[5]段美萍,马媛媛,刘易,戴秋秋.民办高等院校因材施教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7):1-2.

[6]陈丽.案例教学在高校课堂的运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188-189.

[7]刘芳彤.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18(14):126+128.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沟通能力内涵式发展特点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沟通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