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输出假设理论视域下混合式英语写作模式研究
2018-02-20杨阳
杨阳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Swain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内涵、功能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启示,结合当前大学英语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的趋势,简要分析了运用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指导混合式英语写作模式的合理性,并设计了基于此理论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期待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语言输出假设理论 混合式教学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032-02
Swain输出假设理论的提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国内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始于2000年前后。分别从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的角度研究输出假设理论对于我国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本文系统地介绍输出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功能,并根据王初明“以写促学”的理念,综述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整合互联网资源,构建混合式英语写作模式,提升二语习得效能性。
一、输出假设理论的内涵
Swain认为,二语习得必须有双向交际活动,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习得者有机会使用语言,才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的推动作用在学生的语言输出中十分必要,这种推动作用能迫使学生进一步分析目的语的语法、结构及用法,因此能产生超越目前语言能力的效果。
二、输出假设理论的功能
Swain(1993)提出输出假设对语言习得的三大功能。即注意功能(noticing);检测假设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
(1)注意功能。注意是指語言输出能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身语言的不足以及对新信息的注意。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既注意语言的意义,还要注意语言的形式。学习者在表达时,一定会注意到自身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他们会在以后的输入中更加着重注意相关的语言特征,促进习得知识的内化,注意是连接输入与输出的纽带。
(2)检测假设功能。输出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输出是检验目标语潜在假设正确与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使用目标语互动,可以有效实现学习者验证假设,尝试使用新的语言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有效的中介语资源。
(3)元语言功能。Swain(1995)认为元语言指学生者所具有的关于语言知识的总和。即他们通过反思和分析语言所得到的关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及语言系统其他方面知识的雏型。语言输出的过程是二语习得者发现自身语言问题的重要途径。二语习得者在发现问题后,会通过反思、分析、修正,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并通过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知识,充分发挥元语言的功能。
三、语言输出假设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输出假设理论引入我国后,很多专家学者深入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致力于将该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写”这一输出形式作出了深入的探索。当前,我们英语学习的现状是:学习者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很多学习者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学习和交流中的焦虑感,英语知识内化和习得的方式途径单一。针对问题,王初明(2005a)提出了“以写促学”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以输入假设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做指导,探讨在大学英语整体教学过程中,将写作训练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二语习得者语言输出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宋秀平、戴炜栋(2009a)通过问卷和测试的形式对二语习得者(大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法规则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将外部首要学习目标形式与语言输出机会两要素有机结合时,学习者对目标形式的关注度较高,语言习得效度较高。
四、混合式英语写作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写作教学基本采用“学生写,教师批”的形式。由于班额和学时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人工批阅时对于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的把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颇。学生轻视写作训练,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写作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应付考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状态,近年来,合作型写作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输出假设的核心部分是它的三大功能,其中元语言功能对于提高输出的质量最为重要。合作学习活动是最能体现元语言功能的(Swain,1997)。数字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合作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根据以上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我们设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为“课堂讲练+智能批阅+移动微课堂讲解”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讲练:围绕教材章节的内容确定写作题目,开展前期材料的深入阅读,提炼关键词、相关句式结构、习惯性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写作(或续写)的准备。
(2)智能批阅:学生在I-write智能写作平台完成写作任务,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修改次数并提交,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机器批阅实现基于智能平台的合作式写作训练。
(3)移动微课堂讲解: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写作样本进行人工批阅,详细分析错误,提出修改意见,结合I-write人工批阅情况,制作系列微课程,上传到移动微课堂(微信公众号)分享。
通过以上的写作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输出假设理论的注意、检测假设和元语言三大功能。改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沉闷低效的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加了写作的成就感,弥补了写作学时少、教学方式单一、批阅反馈滞后的弊端。I-write智能写作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在写作教学中应用,实现了英语写作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今后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参考,顺应了英语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混合模式改革的趋势。
五、结语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规模大、投入高,但是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传统教学中重听力和阅读,轻口语和写作,这与我们重视语言的输入忽略语言的输出有很大关系。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探索中。我们应该基于校情、学情,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数字资源和新兴的网络交流手段,探索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增加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效能性,提升语言输出的主动性,使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实质性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 985.
[2]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3]王初明.外语“写长法”的教学理念[A].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吴婓.理解性输出与语言学习效率——一项“写长法”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0(1).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