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IE发文的搅拌摩擦焊文献计量分析
2018-02-20展桂荣
展桂荣
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SCIE数据库中的搅拌摩擦焊的文献数据。分别从论文的年份、国家和机构等不同的角度研究搅拌摩擦焊的发文情况。根据检索到的4 007篇SCIE论文可知,我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MATERIALS DESIGN》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同时影响因子最高。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SCIE;文献计量;Web of Science
中图分类号:G353.1;TG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84-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12.021
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简称FSW)于1991年英国焊接研究所发明的技术并申请专利,该技术被称为激光焊接后“焊接史上的二次革命”[1]。起初,该技术主要用于焊接轻金属机构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随着该项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以及搅拌头材质的提高,FSW已向高熔点材料钢、钛合金铁及异种材料等方向发展,目前已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广泛应用[2]。
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定量研究学科发展趋势的方法,通过对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公开发表的论文发表年份、高校/科研机构、国家、作者、来源期刊等进行分类统计,展现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反映该学科的竞争态势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3]。
1 数据来源
SCIE 是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数据库的网络扩展版SCI-Expanded数据库。本文检索方法:在Web of Science网页数据库的菜单中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再从更多设置中选择SCI-EXPANDED,搜索年限设定为2003—2017年,以主题=(friction stir welding)检索,SCIE数据库中共检索出4 007篇研究论文。本文分别从文献类型、发表年份、国家、机构、高被引论文和Web of Science类别和来源期刊字段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篇被引频次进行研究。
2 事实数据分析
2.1 搅拌摩擦焊文献类型分析
2003—2017年搅拌摩擦焊SCIE文献类型共分为4个大类:学术论文(ARTICLE)、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综述(REVIEW)、社论材料(EDITORIAL MATERIAL)和其他类型文献,如快报(LETTER)、新闻项目(MEWS ITEM)和会议文摘(MEETING ABSTRACT)等。文献类型中,学术论文有3 699篇,占文献总数的92.3%。综述发表文献有50篇,占文献总数的1.2%。对该50篇综述的引文进一步分析:被引频次总计6 900,去除自引后6 780次,每項平均引用次为138次,h-指数为23。会议论文和会议文摘各有214篇和1篇,它们之和占文献总数的5.4%,分布在109次会议上。其中收录文章最多的两个会议名称是第四届先进材料加工制造国际会议和第十届国际铝合金会议,分别占总会议篇数的11.6%和5.6%。
2.2 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图1为搅拌摩擦焊2003—2017年度发文变化趋势。2003—2017年发文量总体上逐年增加,从2003年发文量90篇到2017年发文量487篇。其中2006—2008年发文量增长速度较快,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79.57%和35.03%,说明在近几年搅拌摩擦焊技术发展较快,可能与该研究出现新的突破点有关。
2.3 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分析
表1为2003—2007年发文量最多的10个国家和地区按照SCIE发文数量排序,中国和美国是搅拌摩擦焊发文的最多的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的总发文量1 544篇,占所有检索论文总量的38.53%。其中,中国的发文量为855篇,比美国多166篇,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二。由此可见,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研究规模。印度和日本发文量比较接近,分别为第三名和第四名。其他国家依次为伊朗、英国、意大利、韩国、德国、土耳其。
对“总被引频次”进行分析,美国关于搅拌摩擦焊论文总被引频次为24 392次,居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中国、日本相关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6 753次、11 653次,仅占美国的68.68%和47.77%。其他国家的研究论文总被引频次均低于10 000次。
对“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分析,英国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为37.58,居世界第一,美国为35.4次,与英国非常接近,说明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搅拌摩擦焊接领域的研究位于世界领先水平,发表论文的质量较高。其中,英国被引频次最高可能与搅摩擦焊是由英国焊接研究所发明有关。排名其后的日本、意大利、德国和中国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29.43、22.97、22.03、19.59。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关于搅拌摩擦焊研究的规模很大,但是研究的层次不足,发文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对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分析,被引频次≥100次的论文中美国有48篇,是排名第二日本的两倍,约占被引频次≥100次总数量的35.29%。日本、英国和中国各有24篇、19篇、13篇。其他国家如意大利、韩国、印度等论文数量均少于10篇。以上数据表明在搅拌摩擦焊研究领域中,美国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排名前两位;中国的发文数量第一,总被引频次第二,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和被引频次≥100的论文量排名相对靠后。说明中国关于搅拌摩擦焊研究规模很大,但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机构影响力分析
搅拌摩擦焊研究一共有5个机构发文量超过100篇,日本大阪大学以发文量179篇位居第一位,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4.47%;第二位是中国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文量174篇;印度理工学院发文量132篇位居第三位,但发文量远少于前两位。此外,进入前十位的中国机构还有中国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分别位居第五位和第十位。按照论文总被引频次分析,中国科学院以6 314次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大阪大学5 324次和日本东北大学3 537次。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总被引频次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十。根据篇均被引频次排名,中国科学院、日本东北大学、美国能源部分别排名第一(54.9)、第二(44.21)和第三(34.79)。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搅拌摩擦焊研究发文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平均科研实力和论文影响力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科学院虽然论文数量仅占第一位的日本大阪大学的64.25%,但是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和篇被引频次都排名第一,说明中国科学院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都很高。西北工业大学总被引频次、篇被引频次与发文量排名基本都在第十位左右,各项指标都相对不足。
2.5 论文被引分布(高被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是指ESI数据库近十年来被引频次排在前1%的已发表论文。在2003—2017年发表的搅拌摩擦焊研究中,共有11篇高被引论文。其中,英国、美国、中国、土耳其分别参与发表5篇、4篇、3篇和2篇,其他国家丹麦、德国、印度、意大利和日本各有1篇高被引论文。其中,中科院的马忠义、西北工业大的李文亚、昆明理工大学的何晓聪各有1篇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分别为402次、149次和143次,说明上述3人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国际影响力较大。
2.6 搅拌摩擦焊SCIE的Web of Science 类别和来源期刊分析
经检索2003—2017年发表的搅拌摩擦焊SCIE论文,共有41个类别。其中,材料科学、冶金工程、工程制造分别占总发文量的66.3%、47.18%和16.48%。2003—2017年搅拌摩擦焊SCIE论文的来源期刊共有332个。其中,《MATERIALS DESIGN》(材料设计)、《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焊接科学与技术)、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材料科學与工程A辑:结构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加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国际先进制造技术杂志)排前4位,发文量都在200篇以上,约占总发文量的29.85%。关于影响因子,《MATERIALS DESIGN》(材料设计)不仅发文量最多,在统计的发文量前十位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2017年影响因子为4.525。
3 结语
本研究通过检索2003—2017年搅拌摩擦焊在SCIE数据库的文献,对检索到的4 007篇文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近15年发展迅速,发文量逐年增加。从国家层面分析,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发文总量占总检索文献的38.53%。从引用方面分析,美国和中国的总被引频次为前两位,但从篇均被引频次看,英国和美国的篇均被引频次为前两位,中国为第六位。中国的发文数量第一,总被引频次第二,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和被引频次≥100的论文量排名相对靠后。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关于搅拌摩擦焊研究规模很大,但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机构方面看,中国科学院在总被引排名和篇被引排名均为第一位,说明中国科学院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都很高。从来源期刊看,《MATERIALS DESIGN》《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是搅拌摩擦焊研究发文最多的两个期刊,《MATERIALS DESIGN》影响因子最高,2017年影响因子为4.525。
参考文献:
[1] David S A, Debroy T.Current issues and problems in welding science[J]. Science,1992(5069): 497-502
[2] 薛鹏,张星星,吴利辉,等.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16(10):1222-1238.
[3] 龙雪梅.基于SCI的锂离子电池文献计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