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及成效对比分析

2018-02-20王悠然

创新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

王悠然

摘 要:本文为更好研究中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路径及成效,选取武汉市与郑州市进行对比分析。两市均在积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在创新发展路径、创新资源禀赋、科技投入、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结合两市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发展中创新驱动的作用,以期为中部城市群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部城市;创新驱动;创新主体活力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32-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12.006

1 两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武汉和郑州均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2006年以来,两市在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创新主体、培养创新人才、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推进。从连续3个两市“五年规划纲要”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两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觀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支持创新创业,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两个省会城市目标分别定位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和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两市继续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招才育才,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目标分别定位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在创新发展的举措上,武汉充分发挥其科教优势、工业基础优势,聚焦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攻克关键技术,围绕建设国际化的产业创新中心集中发力。郑州依托商贸物流基础,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大物流体系,打造内陆口岸经济高地,在创新发展上多点布局,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1]。

2 两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效

武汉和郑州在组织实施3个“五年规划”、促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理念逐渐清晰的过程。在发展纲要上,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战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动力,优化城市创新发展环境;在具体实施上,目标明确,因地制宜,确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2-7](见图1及表1)。

2000年,武汉和郑州GDP分别为1 206.48亿元、728.4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分别为第11名、第30名;2017年,两市GDP分别为13 410.34亿元、9 130.2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分别为第9名、第17名。

2017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有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等六大千亿元产业群,百亿企业3户,东风本田成为首个千亿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户。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技改投资是2016年的2.5倍;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发明专利申请量20 603件、授权量7 444件,分别增长13%、15%。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达到2.34%。成立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2017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6万亿元,有电子信息工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食品家居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12.5%。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6 002亿元,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596.4亿美元。三次产业比由2013年的2.3∶52.1∶45.6调整为2017年的1.7∶46.5∶51.8,实现了三产比重超过一产和二产合计、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高耗能行业两大历史性突破。发明专利申请量18 543件、授权量2 954件,分别增长50.7%、23.7%。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为1.74%。

从武汉和郑州2000年以来的生产总值指标来看,2000年郑州GDP是武汉的61%,2017年郑州GDP是武汉的68%,两市GDP增速相近。在科技创新指标上(见表2),郑州高水平创新资源匮乏,全省仅有一所211高校,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仅有武汉的1/4,顶尖人才仅有武汉的1/10,在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创新产出指标值上不足武汉的1/2。但2017年郑州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为武汉的89%,2017年郑州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武汉1.65%,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速分别是武汉的3.9倍和1.58倍,2016年郑州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是武汉的1.1倍。由此可见,虽然高精尖创新资源是郑州的软肋,但经过多年的创新环境培育,郑州在创新基础条件、科技研发人员规模上,已初步具备了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追赶先进城市的条件。

3 两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经验

虽然武汉和郑州的发展基础不同、创新资源禀赋不同、工业基础和商贸平台不同,但两市根据自身驱动要素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各展所长、各具特色,走出一条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之路。武汉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的协同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快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各创新主体打破壁垒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提升以产业为导向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以创新资源驱动高质量经济发展。

郑州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强化高效共享的开放式创新能力,将区域内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五大国家平台统筹联动发展,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业和文化创意旅游业为支撑,对创新型企业、人才、平台引育并重,促进区域内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加强创新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升级和调整,打造“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以大流量创新创业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创新驱动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综合武汉和郑州2000年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历程,虽然两市在国家中心城市首位度上仍面临很多挑战,但通过对比分析两市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可以为其他城市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3.1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以产业为导向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战场,一是要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在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支出及引导资本市场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着眼未来产业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以产业创新汇聚科技创新,带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优化经济要素,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四是鼓励企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通过研发合作、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形式,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2 建设高端创新平台载体,实施创新人才引育计划,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在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方面,一是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二是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三是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依托,建立从前沿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再到产业孵化的创新链。加快构建创新平台体系,汇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高有效科技供给能力。

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养引进一批与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的基础研究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产业创新人才、现代科技服务人才、技能人才。

3.3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改革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制度匹配于创新发展需求,强化政府引导、市场化配置资源。一是增强政府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将政府职能由管理主导模式转变为服务引导模式。既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二是注重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的持续性和政策设计的科学性,落實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所说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绝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在杂志上”。建立面向市场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资本化。三是引导金融投资机构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多层次、具有良好流动性、能够与创新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四是建设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构建低成本、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生态模式,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参考文献:

[1] 毕娟.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案例研究[J].经济纵横,2017(8):81-88.

[2]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EB/OL].(2011-09-15)[2018-10-15].https://wenku.baidu.com/view/72e029a51e79b896802265e.html.

[3]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07-03-05)[2018-10-15].https://www.henan.gov.cn/2007/03-05/234875.html.

[4]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4-10)[2018-10-12].https://whzhz.jhun.edu.cn/bb/f0/c2531a48112/page.htm.

[5]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3-09-02)[2018-10-12].http://www.docin.com/p-816244187.html.

[6]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7-03-11)[2018-10-22].https://gh.jhun.edu.cn/53/7e/c1883a86910/page.htm.

[7]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6-20)[2018-10-19].http://public.zhengzhou.gov.cn/u/cms/public/201606/29163708zpan.pdf.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
信息生态平衡视角下创新驱动河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市政建材行业创新驱动战略的研究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