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创客的内涵及其理论特征研究

2018-02-20张艳侠

创新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客创新创业

张艳侠

摘 要:2015年3月,创客一词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从多个方面探讨创客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农业创客是创客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对创客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根源分析为出发点,探讨农业创客的概念内涵,重点对农业创客的理论特征进行研究。农业创客具有主体多元性、兴趣导向性、形式灵活性、动机非盈利性、路径开放性等理论特征。

关键词:创客;农业创客;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71-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12.017

1 引言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期间指出,创客充分展示了“大眾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使用创客这个概念。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时再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政府和顶层制度设计的助推下,创客运动、创客文化逐渐在国内兴起。作为创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创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也逐渐显现。

2 创客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形成对创客内涵的统一理解。从词源上,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狭义上,创客是指那些兴趣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编程语言、机器人、3D打印等以工程化为导向主题的人[1]。而从广义上讲,创客指所有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2]。创客既是一群热爱创新的群体,又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学习方式[3]。国内创客一词自2012年《创客:新工业革命(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中译本出版后开始流行,该书作者安德森把正在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创客运动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客紧密联系的是众创空间(Makerspaces),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4]。也有学者认为创客空间不受物理空间局限,能为创客们提供分享创意、交流思想、展现成果的场所或平台就是创客空间,既包括线下的物理创客空间,也包括线上的创客社区[3]。创客运动的发源地美国目前有近百所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我国首家创客空间——新车间于2010年在上海诞生,至2016年底创客空间数量已高达4 000多家。

3 创客的理论渊源

创客是近几年形成的概念,但其理论精髓却早已有之。创客作为理念最早产生于欧美,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车库文化,随着创新创业实践的推进,其理论内涵不断得到充实。黑客伦理、DIY思潮、褒贬参半的山寨文化与创客理论的形成均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①车库文化:车库在美国是不断上演传奇的地方,迪士尼、惠普、苹果、谷歌、微软等享誉全球的公司无不起源于车库,于是形成了以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百折不挠为核心的车库文化,车库文化被认为是创客文化的最早起源;②黑客伦理:“黑客”(Hacker)一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史蒂芬·列维在《黑客》一书中将以“开放、共享、创造”为核心的文化精神称为“黑客伦理”,黑客伦理所体现的开放、共享、合作、探索精神在当代社会成为创客产生的文化沃土[5];③DIY文化:DIY(Do-it-Yourself)倡导自己动手、自己创造,做自己喜爱的事,打造独一无二的作品。DIY精神就是学习精神和动手精神,一直存在于人的意识中[6]。DIY追求个性化设计,追求标新立异并享受动手的乐趣和成果,对创客产生积极影响;④山寨文化:尽管山寨产品备受争议,但“山寨”行为并不缺少创新的元素,山寨可能是创新与改进的开始[7],山寨文化所蕴含的借鉴、消化、创新、颠覆的精神是值得借鉴的,与当前的创客精神有着内在一致性。

4 农业创客的概念内涵

农业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农业创客是创客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新实践来看,人们在案例引介层面对农业创客的概念已有所提及,但目前尚无人从理论层面对其内涵、特征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本文以“创客”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依据,结合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对农业创客的理论内涵进行探索,将“农业创客”界定如下:农业创客是指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浓厚兴趣、愿意主动分享农业科技创新思想并致力于将农业科技创意转化为农业生产现实的个人和群体。他们有热情、有创造力,不以盈利为目的,遵从合作共享。

5 农业创客的理论特征

5.1 主体多元性

传统创新活动人员一般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化训练,在企业实验室、大学研究所、政府研究机构等相对固定的研究场所,依赖特定的科研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创新空间场所的相对稳定性、创新活动对仪器设备的高度依赖性以及创新产出对科技人员前期知识积淀的高度内在诉求等决定了传统创新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传统创新活动主体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身份属性特征。以往创新活动主体通常具有特定的社会身份属性,往往被冠以科学家、发明家、院士、专家、教授、学者、研究员、工程师等社会称号,一般性社会公众及从事非科研工作的普通职员并不在传统创新群体范畴之列。农业创新活动作为人类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主体在传统意义上同样未包含社会公众、广大农民及涉农企业承担非科研任务的一般职员。相比较而言,农业创客在主体意义上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社会群体也更加复杂。农业创客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从事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同时还包含具有农业创新兴趣、秉承农业创新潜力、传播农业创新理念、扩散农业创新成果、践行农业创新活动的社会公众、广大农民、返乡农民工、立志献身农业的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普通非农工作者,因而呈现出创新群体更加多元的主体特征。

5.2 兴趣导向性

兴趣导向是创客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创客区别于传统科技创新人员的突出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被视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活动往往承载着推动经济产业转型与社会追赶跨越的历史重任。一些大型科技研发工程项目,如“863计划”承担着促进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973计划”担负着推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时代任务,“星火计划”承载着依赖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即便是高校、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所从事的一般性研究项目也具有比较明确的研发目标与任务。在这种意义上,传统科技人员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体现出明显的目标导向、任务导向与使命导向。相比之下,当代农业创客的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内在興趣的驱动,更具有车库文化的内在气质。创客进行创新、创造,只是因为“喜欢”,完全出于爱好而不是完成一项任务,与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相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专注和创新精神是支撑创客的真正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创客往往不求扬名、不求暴富、不觉孤独、不知疲倦、淡泊名利,完全沉浸于创作的乐趣中,自得其乐。创客是一批由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兴趣驱动的创意设计与实现者。

5.3 形式灵活性

农业创客进行农业创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立的个人形式开展,可通过思维碰撞式讨论形式进行,也可以松散型团队方式推进,还可像传统创新活动一样采用正式合作的方式开展。农业创客甚至可以通过田间地头闲谈的方式针对自家农地、农产品耕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大学生群体则可以通过宿舍聊天、教室讨论等方式对特定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在创新活动目标与方向的选择上,也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如上文所述,农业创客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源自于强烈的内在兴趣,源自对创新活动的热爱与激情,因而在创新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及研究方向的选取上非常自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积淀、情感好恶独立决策。同时,农业创客也可以根据国家、社会、区域的发展需要,或者根据所属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在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来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

5.4 动机非盈利性

在整个科技经济发展环境及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下,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趋向于盈利目标导向,利益追求逐渐成为影响科技人员研究方向选择及研究目标定位的重要因素。企业实验室能否获得充分的资金、人力、物资等创新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从事的研究能否为企业实现盈利效益。社会科研机构及部分高校研究所同样将盈利性及潜在产业化价值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目标。相应地,在企业、高校及其他社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绩效评价与奖励指标体系中,通常将创新成果的经济产值、经济效益等作为重要指标,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项目评审、立项中同样将经济指标作为重要内容。相比之下,创客从事创新活动并非源自经济利益的追求,更多的是出于兴趣、精神、理念等非功利性目标。创客的创意产品不是为了谋求利润。他们从来不是第一时间去注册专利,而是与人分享创作的乐趣,不断升级改造完善产品。从他们最初的创新动机来看,并不包括创新产品的销售环节。而产品一旦出炉,就会有潜在的客户,后期的销售必不可少地也会带来利润。创客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开源共享精神正是创客文化得以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

5.5 路径开放性

创新活动需要资金、人力、设备等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行为通常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如企业实验室、大学实验室等。尽管开放式创新成为当代创新活动的新理念,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创新活动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特征。与传统创新活动相比,农业创客所进行的创新活动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人员开放、参与开放、资源开放、创新过程开放、成果开放等。农业创客既包括受过专业训练的科技创新人员,也包括具有创客理念、从事农业创新活动的社会公众与广大农民,因而从人员构成上看,农业创客具有人员开放性特征。另外,农业创客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开展农业创新活动、何时开展创新活动以及以何种方式开展,从事农业创新活动的自主性、自由性决定了农业创客具有参与开放性的特征。此外,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各类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创新资源众筹,扩大创新资源共享途径,倡导群策群力进行众创,体现出创新资源集聚、使用及创新过程的开放性。同时,创客精神鼓励对创新活动产出的共享,重视创新产出的社会公共获取性,因而在创新成果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Chris Anderson.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上海:中信出版社,2015.

[2] 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 Abram, Stephen.Makerspaces in Libraries, Education, and Beyond[J]. Internet@Schools,2013(2):18.

[4] 丁大琴.创客及其文化历史基因探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8):22-28.

[5] 薛红.DIY精神和现代社会[J].青年研究,2001(5):12-17.

[6] 克里斯·安德森.欢迎中国式山寨,人人都是创客[EB/OL].(2012-11-21)[2018-10-12].http://www.tmtpost.com/4011.html.

[7] 白烨,杨早,杜翔,等.山寨文化纵横谈[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2):56-90.

猜你喜欢

创客创新创业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创时代呼唤 创客精神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创客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