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基础、强三基型,基于能力导向的战略型人才培训模式解析

2018-02-20张育民刘志凯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炼化专家战略

张育民 冯 会 刘志凯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在中国石化强化提升“三基”基础工作以及炼油板块实施“聚焦提质增效、优化调整结构,提升炼化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战略背景下,从2016年起,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炼油核心装置系列专家培训班,目的是培训优选出来的炼油核心装置技术骨干,提升其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炼化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办班过程中,总结出了“抓基础、强三基型,以能力为导向的战略人才培训”新模式。

1 人才需求的变化

“十三五”以来,由于国内外炼油产能的过剩以及需求的持续减少,加之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炼化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炼化企业调整发展战略,由以往“粗放式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式发展”,由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急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战略人才。

1.1 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战略需要高素质战略人才

世界炼油产能整体供过于求,2011年以来,全球已关闭350万桶/日的炼油装置,但炼油业仍处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中。国内炼油产能亦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加之地方炼厂的迅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在炼油产能过剩的同时,人们对油气产品的需求却在不断下降。一是经济下滑,需求减少;二是治理雾霾,电动车飞速发展、新能源的替代,加上煤制乙烯、煤制芳烃等新技术的出现,需求进一步减少。

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对炼油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炼油企业需要持续淘汰过剩产能,发挥高效产能,而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需要有战略人才支撑。

1.2 强“三基”,炼化企业长周期平稳运行需要高素质战略人才

精细严谨、开拓创新是优良的石油石化光荣传统,是石油石化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魂、力量之源。2014—2015年国内炼油企业中仅催化裂化装置事故近百次,这些事故绝大部分是由于操作不当、违章所致,造成巨大损失。加之,炼化企业是易燃、易爆、高危行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装置工艺专家来操作并管理各个关键装置设备,保证其长周期、满负荷、优质高效运行,从而实现平稳增效。

1.3 炼化企业的大型化、基地化、一体化、信息化发展趋势需要高素质战略人才

2016年,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建设高水平的石化项目,提供高品质的中高端化工产品,促进产业升级,是石油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两个三年、两个十年”的主导方向,未来将淘汰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环保不达标的产能,并推进全国七大世界级规模的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资源优化、效率提升、辅助工程高效利用、节能生产等,最终提升炼化企业竞争力。此外,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保障能源生产和供应,智能化工厂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也是炼化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炼化企业大型化、基地化、一体化和信息化也对炼油工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模式内涵

在对炼化核心装置战略人才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培训实践,逐步创立并完善了“抓基础、强三基型,基于能力导向的战略型人才培训模式”,并在2016—2018年举办的炼化核心装置专家班上应用。培训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项支撑、三个阶段、四项训练、五种策略”(图1),即:以全面、系统提升炼化核心装置青年骨干技术人员的理论及工程计算能力、定量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以顶尖技术专家团队作为内容专家、以优秀培训师团队作为方法专家全程助学,发挥知识、能力和素质传递为支撑,通过“三个阶段、四项训练、五种策略”方式进行培训学习,为炼化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战略型储备人才,为炼化企业“两个三年、两个十年”规划的顺利实施,以及未来炼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战略人才支撑。

图1 抓基础、强三基型,基于能力导向的战略型人才培训模式

2.1 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就是以提升炼化核心装置工艺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为核心,全面、系统地提升其理论及工程计算、定量分析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等三项核心能力,培养一批企业装置急需的青年技术专家,为其成长为战略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及工程计算能力。从各自炼化装置反应机理出发,对装置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压力平衡等进行精细计算及技术分析,提升流态化与气固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再生工程等理论及应用掌握能力。

定量分析问题能力。对其所在的炼化核心装置精细计算、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进行定量技术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定量的、微观的、动态的、系统的理论分析,能够判断分析其产生问题的根源。

创新解决问题能力。了解炼化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能够创新性地解决炼化行业发展战略、企业生存等方面所面临问题的能力。

2.2 两项支撑

即内容专家和方法专家的全程助学支撑。

内容专家。与其它培训不同的是,培训过程邀请行业顶尖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院和工程建设公司专家作为内容专家,全程指导助学。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工程设计实践,名师出高徒,站在巨人肩上学习,发挥人才链与人才群体崛起中的师承作用。在培训设计阶段,专家指导培训内容的设计;在集中培训阶段,内容专家与学员一起听课,课后一起研讨、点评课程;在调研阶段,专家与学员一同赴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探讨问题,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员完成调研报告;在学员完成大作业研修报告的过程中,专家全程指导、辅导;在学员完成大作业研修报告后,专家全程批改。专家全程助学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学习老师“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真正实现了知识、素养和能力的有效传递。

方法专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如虎添翼,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时,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就能够创造奇迹。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讲究学习方法。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学院老师作为方法专家,将国内外好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研讨工具引入培训,发挥培训师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辅导作用,与来自企业的内容专家一同,组织培训学习,发挥内容专家与方法专家1+1>2的合力作用。

2.3 三个阶段

与大学教育显著不同的是,培训作为大学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突出生产实践。根据培训学习的内容,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理论基础指导下,创立了预习与集中面授、企业研修和结业答辩三段回归式培训学习模式,促进学用转化,提升培训效果。整个培训历时13个月。

第一阶段为预习与集中面授阶段。预习一般是在培训正式开始前的2—3个月,预习相关知识;集中面授主要学习阶段,时间一般2—3个月,主要有讲授和研讨等。

讲授:针对装置工艺流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线索、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研讨:由内容和方法专家共同组织,围绕着当天课堂老师所讲的某一个中心议题或专业领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学员与老师、学员与学员之间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阶段为企业研修阶段。安排有现场调研和大作业两个部分学习内容,时间7—8个月。

现场调研:围绕装置共性难题,由两类专家共同组织学员到国内所属炼化企业进行专题调研、研讨,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大作业:学员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以所在的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对装置进行全面细致的工程计算,如:三大平衡(物料、热、压力)、三大工程(流化、反应、催化剂应用)进行核算,对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在学员完成大作业期间,由内容专家组织两次集中辅导,每次两周,解决学员完成大作业遇到的难题。

第三阶段为结业答辩。大作业批改与讲评、交流和结业答辩等三个部分,时间1个月。

大作业批改和讲评:组织专家批改学员大作业,并在集中阶段组织专家组点评作业。

交流:学员在集中阶段,对大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

结业答辩:组织领导、专家对学员完成的大作业进行答辩。

2.4 四项训练和提升

针对三项核心能力,整个培训中设计了四个方面的训练和提升学习内容。

一是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训练。学习炼化核心装置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装置反应机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装置有关工程计算训练。

二是定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把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装置生产技术、工艺深度关联,组织大规模的调研,定量分析目前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思维开拓与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专家的讲解、点评、辅导等,了解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前沿,掌握科学的技术攻关技术路径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四是综合素养提升。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四有新人;学习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院士精神,传承老一代石油、石化人“扎根石化,产业报国”精神。

2.5 五种策略

整个培训学习采用了搭建平台、传授知识、群策群力、学以致用、精神传承五种策略。

搭建平台:整个培训班搭建起了一个炼化核心装置关键岗位工艺人才培养学习、交流、使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有培训学习,而且还是一个领导与学员、专家老师与学员、新老学员之间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中国石化事业部、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一个平台。

传授知识:培训班邀请系统内外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系统讲解、传授装置有关理论和基础知识。

群策群力:将传授与自学相结合,强调学员自主学习,培训过程中引入了行动学习的理念和国内外新的研讨工具和方法,组织学员研讨,群策群力实现“干中学、学中干”。

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整个培训不仅注重学习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强调应用,努力培养学员工程计算和技术分析能力,寻求最佳培训效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精神传承:邀请老院士、老专家授课、交流,赴革命老区以及企业现场参观学习,学习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院士精神,传承老一代石油、石化人“扎根石油石化,产业报国”精神。

3 主要做法与特色

新的培训模式已经在2016—2018年度12个培训班中得到应用,主要做法和特色如下:

3.1 突出战略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战略型人才首先需要具备战略思考能力,要有创新思考能力。在设计培训方案时,把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聘请系统内外院士、国外专家、高校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管等,讲授国家、企业发展战略;讲授行业前沿、行业发展方向、发展趋势;讲授其带领团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过程,并通过研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拓展学员的视野,提升战略思维、科学思维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

3.2 强化基础理论学习与知识的拓展

战略型人才要有预见未来变化的能力,要有设计战略实施方案的能力,要有果断决策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有专精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基础,只有专业基础扎实,才能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有正确的判断,有正确的设计和正确的实施方案。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较强的专业基础是成不了战略型人才的。在专精之外,还需要广博。战略人才还要精通第二甚至是第三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承担更高层级的责任时,会更加自信,才更有能力承担截然不同的任务,而且会有优异的表现。

在设计新的培训模式时,一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扎扎实实学好本专业、本装置的应知应会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专家、教师的辅导,学员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达到融会贯通,这是新模式的基础;二是从炼化整个产业链出发,学习上下游炼化装置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甚至学习勘探开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专业班级相互研讨交流,跳出专业看专业,达到共同提升目的。

3.3 突出工程计算与定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定量分析方法是高层次技术人才必备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技能,培养战略人才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其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整个培训设计遵循炼化专业内在规律性,尽可能地采用定量分析手段,逐步提高学员科学思维能力。在入学考试中,有目的检查学员定量分析能力;在日常授课、研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员“先计算,后说话,用数据说话”,要有质疑科学精神,不要盲目地相信技术权威、著作内容或杂志内容,要在不存疑处存质疑;大作业是培训最具有特色的教学环节,要求学员在对所在装置进行基础核算、计算基础上,定量分析操作参数变化对转化率、产品产率和性质等的影响,对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技术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和建议,最终形成大作业论文。

整个培训自始至终贯彻将定性计算转化为定量分析的思维习惯,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培训目标。

猜你喜欢

炼化专家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致谢审稿专家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大庆炼化:首季完成68% 年利润额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战略
战略
请叫我专家
炼化企业的中国高度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