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真正的 素质教育

2018-02-20刘道玉

学习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钱学森创造力素质教育

●刘道玉

教育的目的是开启蒙昧、解放个性、传授知识、增长智慧。这些本来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育,如此说来,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是不是多此一举了呢?其实,对于素质教育这个提法一直存在争议,人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大约是在1998年秋天,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到武汉大学来讲学,我专门到他下榻的珞珈山山庄拜访他,同行相见,我们的谈话自然多聚焦在教育问题上。我开门见山地问道:“明远先生,现在对素质教育的提法看法不尽相同,请问您究竟是怎么看待的?”明远先生也直截了当地说:“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痼疾,因而当下强调素质教育是必要的,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是能够成立的。”应当说他的看法是权威的,我完全同意明远先生对素质教育的看法,主张彻底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

素质教育口号最早是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大概是1983年,北京8中率先提出“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并且制定了一份完整的《素质教育大纲》。1985年5月27日,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制定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见诸于国家层面正式文件的提法。之后,关于素质教育的宣传日益多了起来,各地教育部门开展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评比活动,逐渐把这项活动推向高潮。

一、中国特有的两个教育术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兴许它们是我国教育领域特有的名词,因为在欧美国家没有这两个专业术语,也鲜见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词典。应试教育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可以这样推论:科举制度衍生出了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又催生出了素质教育。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通俗地说,素质教育就是强调“质”的教育。相对而言,应试教育则是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以考分高低来划分优劣的“数字教育”。一个人的素质应当是全面的,至少包括思想品德、个性特质、人文素养、科学资质、艺术修养、技能特长、身心康健等方面。简而言之,所谓素质就是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资质、才干、能力和本领。但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存在的歧义非常之多。这正像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他们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兴许,正是由于在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以及人们教育价值观的错位,才导致我国素质教育历时30多年至今依然步履艰难、困难重重,难于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

谈到应试教育,我们不能不追溯到科举考试制度,而应试教育正是由科举教育演变而来的。什么是科举制?所谓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考试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这一制度始于隋朝,兴旺于唐宋,灭亡于清末,前后持续了1283年,期间总共获得状元592人、进士10多万和以百万计的举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科举制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那就是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的腐败,因而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一制度固有的弊病,加之科场弊案频生,从而招致人们的普遍质疑和批评。清思想家顾炎武尖锐批评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他又说“此法不变,则人才日至于消耗,学术日至于荒漏,而五帝三王以来之天下,将不知其所终矣”。这时满清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迫于形势的压力,光绪于1905年7月颁布诏书:“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科举制度正式走向灭亡,这犹如它的产生一样,也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科举制度是怎样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的呢?在明朝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朝,进学校就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学校与科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自隋朝以后,各朝代都设立了国子监,是封建统治阶级最高的官学,直到清朝得到大发展。无论是学校或是国子监,都是由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的人担任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因袭了科举考试的一套办法,致使由科举衍生出来的考试制度渗入到我国各级学校教育中,同时,功利化使得这种考试制度固若金汤!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造力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最活跃的时期,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素质教育的氛围。每年的“两代会”上,代表们都热议素质教育,尖锐地抨击应试教育,甚至有代表认为教育界是中国最保守的一条战线。各个中小学也积极开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各媒体也开展“素质教育征文”活动,千方百计地将实施素质教育推向前进。作为重点报道教育和科技的《光明日报》,自然是走在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前列。

1997年2月28日,《光明日报》在“素质教育征文”栏目发表了我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一文,并获得征文的一等奖。同年4月9日,在湖北省民办教育年会上,我又宣读了这篇论文,也获得了优秀论文一等奖。我为什么提出这个命题呢?这是因为创造力是一个人成才和成功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力量源泉。创造与创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做出第一、率先的或旷无绝伦的成果,是最高级的思维能力;而创新是从旧到新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改良、刷新、改革的意思,是第二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中,永远要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只有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才算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必须认清问题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方有可能推动问题的解决。那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2005年,钱学森同志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段话的含义并不难理解,但是,一些人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却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例如,说什么回答“钱学森之问”,必须增加教育经费,推动教育去产业化、大学去行政化,改革中学教育,等等。虽然这些回答与教育改革有关,但对于破解“钱学森之问”,却是偏离了主题。

究竟什么是“钱学森之问”的实质呢?实质就是“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就因果关系来说,人才是果,而“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是因。所以,“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培养以创造力为特征的杰出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创造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创业的必备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改革“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这一传统教学体系制约了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可以说,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之时,就是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之日。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界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号召或文件上,要付诸于行动,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正如毛泽东主席说指出的:“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实际上,我国素质教育推行不力,就与我们采取的措施不力有关,或者是只抓住了枝节而没有抓住根本。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来实施素质教育呢?

首先,就大学而言,应当按照创造教育模式组织教学。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措施,也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必由之路。针对旧教学制度的弊端,我设计了SSR的创造教育模式,三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三种教学方式:第一个S(Study independently)代表自学即独立的学习;第二个S(Seminar)代表课堂讨论;第三个字母R(Research)代表研究或探索。这三种学习方式本早有之,但以它们代替传统模式“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之所以把SSR模式称作创造教学模式,就是因为它们都体现了学习者自主的原则,也符合创造性的原则。

这三种学习方式是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自学是基础,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或重点,然后围绕这些难点在课堂讨论中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后,将在课堂讨论中的问题集中起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这个教学模式简单易行,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可以推行的,关键是要革除保守的满堂灌。实施这个模式的阻力既来自于教师也来自于学生:教师可能认为学生都自学了,不需要上课,教师也就成为多余的了;这完全是误解,虽然学生都自学了,但教师能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学生们的保守性主要是习惯于依赖教师的灌输,认为一步一步跟着教师的讲课进度,能够确保考得好成绩;对于这些思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思想工作加以解决,同时也可以做好各方面的衔接,保证SSR模式顺利实施。

其次,精简知识性课程,新增设方法学方面的课程。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于1637年出版了《谈谈方法》一书,全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想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这本书被称为是现代哲学的“宣言书”。作者享年54岁,却被称为“跨越多门学科的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这与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方法论有关。他自己深有体会地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从年轻时候起,就摸索到几条门路,从而做出一些思考,得到一些准则。由此形成了一些方法,凭着这些方法,我觉得有办法使自己知识逐步增长,一步步提高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暂生命所能容许我达到的最高水平。”笛卡尔的这个观点与我国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出一撤。这就说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死的,也是会被频繁遭到淘汰的。然而,方法是属于认识论的,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去获取新的知识,而且还会发现新的真理。

传统教学的保守性是只传授知识,却从来不向学生传授方法。凡是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有共同的体会,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走出校门以后大多是用不上的,而最有用的方法知识,学校又不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因此,我建议精简知识性的教学,增设方法论方面的课程,例如《自然辩证法》、《科学思维方法》、《自学方法精要》、《科技发明技法》、《创造思维方法训练》、《科学技术发明简史》等,以及各学科领域的方法学专论。我深信,自学方法课程对于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们学习和研究的素质,甚至对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都会起到长久的作用。

再次,要重视学习能力的训练。学习能力是成才的重要素质,必须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什么是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记忆力等。学习者的优劣,并不是以学习的遍数和花费的时间多少来衡量,而是决定于学习能力的高低。那么怎样提高学习能力呢?这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又需要自我修炼,而后者更为重要。大量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知识为中心,表现为死记硬背,反反复复地做习题,结果完全被知识牵着走;另一种是以学习者自己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强调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学得更有效,也更轻松。

学习有三种境界:一是感性阶段,这时只知其然;二是理性阶段,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三是悟性阶段,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已经达到了知其超然的地步。到了这种程度,学习就进入到最高的境界,人的智慧多是在这种境界中产生的,此时对于知识的理解已经超出了硬性知识的范畴,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一切成功的大学问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钱学森创造力素质教育
钱学森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钱学森之答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