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探微

2018-02-20张文宇范玺文

学习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空间网民

●张文宇 范玺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迅速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和舆论引导能力受到极大冲击。传统信息流通和意识形态格局被打破,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形势下我们能否应对好互联网的挑战,能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话语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巩固。

一、网络语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解析

(一)网络话语权的意识形态内涵

话语权是通过创造、表达、设置、传播和运用一定的话语来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权利和权力。话语权有多种类别,从国家层面而言,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自发提出、表达、传播和运用本国文化优势、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主导本国文化发展、保障本国文化权益、根本利益的权利和权力。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则是国家利用经济、政治、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发表言论进行鉴别和抵制不良外来文化,维护国家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根本利益、文化权益的权力和权利,具有维护、批判、整合和动员网民的功能,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中的拓展和实现。事实上,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现方式,包括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通过出题目、作判断、除干扰、解困惑等环节来掌握领导权、实现思想引领、掌控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领域话语主题、话语主体和话语载体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价值特性与实践特性。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社会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话语权不仅体现为话语权利,还体现为保证话语有效的政策、社会环境和机制。因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借助网络平台具有话语生产的资格和权力,二是在网络空间中具备引导、调控意识形态话语的自由和能力,三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国家意识形态目标的效力和权益。

(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特征

1.政治性。政治性是意识形态话语的鲜明特性,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而言,要把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理论和政治倾向等“物化”于网络上,网络无论就其基础建设、整体推动,还是其内容和方向,都会体现出一种国家意志、民族特征和意识形态导向。资本主义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则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尊重人民的主体性需求,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渗透性。互联网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这使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建设面临着全球化的外部环境和竞争,不可避免地面对东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交锋和渗透。与此同时,网络世界是现实生活的镜子和衍射,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诉求也会向网络渗透,在网络匿名性特征的掩盖下,这些矛盾和冲突有时还很突出,呈现反权威和易冲突性的特征,与主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反差较大。

3.互动性。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信息传播从单向度走向双向互动,交流成为网络信息的主要流动方式,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导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弱化或“被转移”。同时,网络信息发布主体的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他们往往以自我价值判断和需求对待网络信息,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和去中心化特征,对网络信息采取选择性接受、理解和使用,需要主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具有较高的互动沟通技巧。

4.技术性。互联网是人类社会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和技术突破。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快速走向数字时代。由此,互联网背景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与生俱来地形成了对网络技术的依赖,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此同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数字化传播,需要传播者树立价值传播理念,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知识,具备专门的网络信息编码本领和传播技巧。

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现状

(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兴起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国开展国际话语权沟通和竞争的底气和实力。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优越感虽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他们依然罔顾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继续坚持“西方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并以此为出发点剪裁别国的制度和文化。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中,西方国家的强势文化占据优势地位,不断借助自身的经济实力、科技力量推行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承载西方政治价值观的文化渗透。曾经风靡一时的“文明冲突论”,体现了西方以文化为依托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论和话语霸权。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的武器,他们利用网络优势,大肆兜售宣扬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企图以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来代替世界的多元文化。这些文化渗透,挤占了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空间,对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力度加大

着眼于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和我国互联网发展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互联网治理的新思想和新举措。他指出,互联网是进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的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确保安全,确保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权安全。针对互联网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关联度大、复杂性高的特点和网络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能交叉、协调不易的现实情况,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的决定,中央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简称网信小组),统筹推进我国的互联网制度建设和执法治理,强调网络安全和发展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体两翼”,要坚持“两手抓”,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此后,中央出台了《网络内容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不断夯实和强化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中央陆续召开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信工作座谈会,为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保障。

(三)我国网络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广大网民是网络的参与主体,也是网络民间舆论场的主角。互联网在为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它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信息传播和使用中大量存在“搜索暴力”、“传播暴力”、“娱乐暴力”和网络审判、微博微信上瘾等负面现象,消耗了公众的时间和精力,使大家成为“低头族”,患上新媒体综合症和依赖症;网络制造了大量的信息垃圾,过度的信息使公众成为了“信息垃圾桶”;网络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浅层学习;网络还减少了亲朋好友间的人际交流,使社会关系变得冷漠而陌生。所有这些网络的负功能,都需要政府和网民正确认识和辨证对待,积极发挥其正面社会效应,减小和规避它们的负面功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清朗空间和良性话语权的建构,需要良好的互联网制度和环境,也需要有效的引导和治理。2013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网民上网的“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言简意赅,内容全面又立意深远,既关乎国家政治“上层建筑”,又涉及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公序良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提供了基本标准和依据,对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多管齐下,开展包括“剑网行动”、“打击伪基站”、“铲除网上暴恐音视频”、“整治网络弹窗”、移动即时通信工具治理等20余项专项行动,协同整治网络乱象,净化网络环境效果显著,各网络主体网络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三、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媒介与传播形式不断涌现,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意识形态的斗争与交锋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时代既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政治、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交流和对话提供了一个基础性平台,同时又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的技术、渠道优势和资本优势,甚至收买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公共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诋毁我国的历史和英雄人物,传播符合西方意识形态的信息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文艺作品,将中国的民主、自由、平等价值观当做西方意识形态的“翻版”,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学术研究为名,大肆贩卖资产阶级价值观,干扰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相对滞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整体传播效果差强人意。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一)共绘“同心圆”,提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和舆论引导要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与时俱进地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话语权内容建设。我们要把握网络时代到来的趋势,以更为开放进取的心态,加强理论创新,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和形式,正确把握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律,理性认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网络表达,以中国现实社会和网络发展为基础,融合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教育理念,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技术和内容标准,完善话语表达技巧和反馈机制,与世界网络的发展潮流互融互鉴,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核心价值话语体系,为牢牢掌握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广大网民是网络的参与者,也是网络意识形态的践行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要具备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结合起来,突出网民的主体地位,想网民之所想,带着感情去做网民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话语内容与话题目标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特点、网络群体特别是年轻网民、农村网民、新社会阶层的不同特征与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政治思想、文化涵养等意识形态内容分步骤、分层次进行教育引导与思想渗透,使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能够对接社会和网民的期待,实现政府、网民和媒体的平衡,实现宣传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教化、引导、激励网民的目的,还要缩减城乡、区域信息鸿沟,强化网民媒体素养教育,发挥党政机关人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培养造就遵纪守法、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中国好网民。

(二)同奏“大合唱”,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行动力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作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网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制度等的认可、支持与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要建立全社会支持参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宣传”格局,这一要求对从多维角度推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需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最广泛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认同和表达的“统一战线”,依托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广泛体察国内外网络治理模式和各类网络民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谋求网络良治的最大公约数。各级党组织要履行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主体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事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同宣传思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用实际行动自觉支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工作。要建设好网络管理、网络评论员队伍,发挥好他们的“把关人”和一线“解说员”的角色,要把网民作为工作主体,挖掘群众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动力,形成人人都是意识形态话语工作主角的“大合唱”阵容。要充分发挥商业新媒体话语、民间话语、“意见领袖”话语等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补充作用,争取“社会公民”、“社会精英”、NGO等在思想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在畅通社会舆情,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善于对多样化的话语形式开展整合工作,建构网络社会认同度更高和行动力更强的新型表达形式,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的“缺位”和“失语”状态。要建立最广泛社会群体参与的网络话语统一战线,在强调正面宣传、直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间接教育,强化意识形态的服务功能,延伸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要把党政新媒体作为宣传主流思想,服务社会公众的窗口,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客户端的建设上,积极有效地与群众和网民开展网络互动,回应其合理网络诉求。在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注重网民参与和监督的制度设计,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展现政府公信力。还要指导和监督网络文化产业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主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蕴的文化产品。总之,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认同,要不断联结政府和网民、网络与社会、网络与市场、网络与民生,通过激发不同网络主体参与网络话语权的实实在在行动,用媒体融合发展和舆论场对接的力量,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不断改进网络主流话语生成和反馈机制,同心共唱“中国梦”。

(三)唱响“中国风”,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这一要求对从传播角度推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互联网让世界相连相通,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也是在相互交流互鉴中呈现和实现的,现实传播环境下西方国家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和设施,垄断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借“信息自由”之名,千方百计干扰我国的网络话语权建设,弱化、消解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对此,我们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的网络话语理论对话能力,优化中国网络话语权传播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进行有理、有节、有利的斗争,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互联网治理是世界课题,中国是世界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一级,我们要深化互联网治理合作意识,通过与世界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通过网络空间联通中国梦和世界梦,达成合作共赢。我国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制度化治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并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政府间网络对话会等多种平台传播中国互联网治理的理念、制度和方法,为世界互联网治理提供路径和方法。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对外新闻舆论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以开放的视野,用世界听得懂、易记忆、好传播的策略和方式传播“中国风”和“中国声音”。在此过程中,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应该倡导以沟通与交流为主要形式,结合网络社会的时代特征,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更快,信息化语言更加鲜活的特点,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形式,多选择网民视角截取信息,把意识形态话语理论语言与网络语言、网络热词结合起来,改变长篇大论的叙述方式,培养明快犀利的网络文风,用简短的、精炼的理论话语表达深厚的理论思想,用真实、温情、正面的形象话语表述中国意识形态的内涵和要求,在春风化雨中达成沟通世界、引领世界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空间网民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