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02-20陈绍辉

学习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荆楚楚文化文化产业

●陈绍辉

“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荆楚文化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外,作为地域文化又极具个性特质,形成了崇尚自然、浪漫奔放、兼容并蓄、趋时拓新、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加快推进荆楚文化传承创新,既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施,同时还是延续荆楚文脉、实现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必由之路。

一、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荆楚文化讲得不够清楚

从整体阐释上看,我们对荆楚文化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基本精神、历史地位、价值体系等重大问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荆楚文化是什么”“荆楚文化有什么”“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等诸多问题上,没有作出具体回答,远未形成共识。从内容挖掘上来看,我们对楚文化、三国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等重要特色文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而且严重忽视了对荆楚民族民间文化、近现代农业文化、长江文化等其他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二)对荆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不够给力

目前,荆楚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面临挑战。一是文化遗产人为破坏的情况十分突出,大批传统建筑和带有民族民俗风貌的古镇名村面临着被拆迁、被改造的危机。二是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甚至出现断层,面临着收徒难、传承难、后续无人的严峻形势。三是文化传承方式陈旧落后。家庭(家族)相传、收徒相传的方式仍占主导,荆楚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宣传口号”和“样本展示”,并未形成常态化。

(三)荆楚文化产业化发展不够充分

近年来,荆楚文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整体发展严重不足。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约为2.89%,低于4.07%的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传统文化产业仍居主导,新兴文化产业基础薄弱。三是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弱小。统计显示,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约占总数的4.2%,低于4.5%的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品牌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五是产业链发育不健全,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目前,对荆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要还停留在旅游开发、影视创作等传统、常态层面,缺乏重量级、领军型的文化企业和集团。

(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不够深入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阻力较大,“等、靠、要”思想仍较严重。转企改制后的文化单位仍然是形式上企业化模式管理、体制上事业化模式运行,企业组织框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对改革涉及的诸多问题,缺乏完备的政策系统支持,转制后的文化单位面临窘境。国有文化企业在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方面阻力较多。文化产业部门分割现象还比较严重,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文化发展投入渠道单一,吸纳社会资金相对较少。

(五)文化人才供给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湖北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相对不足,引人、用人和留人机制呆板陈旧。一是优秀文化人才缺乏,尤其缺少既深谙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对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外向型经营人才更是匮乏。二是基层文化人才素养不高,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能力弱。三是用人机制缺乏活力,人才引进难度大。四是文化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孔雀东南飞现象依然严重。

二、加快推进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

加快推进荆楚文化传承创新,是战略层面上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应该上升为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推进。要结合荆楚文化和湖北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做好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加快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要全省上下一盘棋,统筹协调推进,实现资源、平台、人才的融合共享。要建立健全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规划设计落地生根。

(二)加强荆楚文化基础研究与宣传教育,讲清荆楚文化的内涵外延和时代价值

整合全省荆楚文化研究力量,做好基础研究、古籍整理、学术出版、义理阐释、社会普及等工作,将荆楚文化的基本内涵、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进一步阐释清楚,拓展荆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全面深化荆楚文化传承研究。深入开展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鄂东南文化、红色文化等荆楚特色文化研究,做大做强荆楚文献研究系列、考古研究系列、地域史和专门史系列。二是深入开展湖北文化长江研究。深化长江生态文明理念,深度挖掘长江文化内涵,梳理长江文化脉络,突出湖北荆楚、道教、禅宗等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三是全面加强荆楚文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荆楚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切实抓好荆楚文化与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生产生活等四个方面的结合融入,激发荆楚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三)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艺术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强艺术创作规划指导和资源统筹,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湖北省戏曲和京剧振兴发展“两个计划”等项目,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国家水准、体现荆楚风格、彰显湖北气派的文化艺术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荆楚历史文化活起来

以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增强能力为着力点,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持续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传下去,建设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基础建设。系统梳理荆楚文化遗产,建立湖北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名录)申报力度。二是提升历史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实施重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和国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建立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联盟。加强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开展非遗名录项目保护工程和非遗传承人支持计划,打造一批“民族特色、国家品牌”的非遗活态传承新成果。

(五)加快荆楚文化产业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全面实施“互联网+”和“文化+”发展战略,大力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省范围内合理流动,积极推动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一是优化文化发展空间布局,发挥区域产业聚集联动作用,加快构建“一轴(长江文化产业发展轴)、二带(汉江文化产业带、清江文化产业带)、四区(武汉都市文化片区、鄂中历史文化片区、鄂西生态文化片区、鄂东红色文化片区)”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推进“五大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产业园区带动战略、骨干产业带动战略、融合带动战略),完善四大体系(统筹推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要素市场建设体系、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完善财税、用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体系)。

(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引领支撑作用

牢固树立文化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一是推动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加强文化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名家大师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型文化智库建设工程,壮大文化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二是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完善文化人才职称职务评聘措施和办法。支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众创空间,促进文化人才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荆楚楚文化文化产业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荆楚老乡敲钟忙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