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基础教育技术装备重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8-02-16陶英
陶英
摘 要 依据相关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对灾后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困难和问题进行调研摸底,以此为依据,探索装备重建办法与策略,从而积极推进灾后重建教育装备工作。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5-0012-04
1 前言
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北部,辖三镇六乡55个村两个社区,总人口5.8万余人,辖区面积3114 ㎞2。
境内谷深峰峭,叠嶂重峦,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7%,是个典型的大山区小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目前有高级中学一所,学生524人;初级中学四所,学生1229人;小学12所,学生2739人;小学教学点21所,学生124人。
改革开放以来,宝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县域内各学校配合积极,初步奠定了教育技术装备基础。2008年、2013年,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相继发生。宝兴县距汶川不远,又紧邻芦山,两次地震受到严重波及、影响,成为地震重灾县。宝兴县包括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在内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毁损。
2 教育技术装备与受灾状况
为了掌握县内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及其在两次地震中受灾受损状况与现状,确保在推进基础教育技术装备重建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防止和减少失误,两次地震后,宝兴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县内基础教育技术装备与地震受损状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宝兴县基础教育技术装备与受灾受损状况与现状见表1、表2。
从调研情况看出,震前宝兴县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打下一定基础,但装备的项目类型仍然很有限,品种数量配齐率离基本要求普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两次地震中,本来有限的装备基本损失殆尽,遭受巨大损失,装备再次陷入困境。尤其是两次地震导致县内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用房、功能与辅助用房普遍受损,给装备建设造成更大困难与问题。
3 措施与办法
面对困境,宝兴县结合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县域实际,进一步认识和把握“32123”即三明確、两全面、一规划、两落实、三强化等措施与办法,推进装备恢复重建工作。
三明确 即明确装备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内容标准与目标任务、差距。
1)重要性。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学设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更是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要环节和基本内容之一。县域内各级部门对装备灾后重建作用、意义及其重要性要有清晰而明确认识。
2)内容标准与目标任务,即明确装备灾后重建内容标准与目标任务。宝兴县结合现行装备建设标准要求、规范,将灾后教育装备重建内容标准定义为:初级中学、小学、完全小学教学点学校应达到国家、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件装备要求,高级中学达到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非完全小学教学点结合实际需求实用、够用;在此基础上,不同类型、规模学校按照部(省)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应与其他灾后重建同步,县域内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计划在2020年前全面实现达标前的目标。
3)差距,即明确县内每一所学校及全县所有基础教育学校现有情况与国家、省规定的要求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
两全面 一方面是指技术装备项目类型与学校相适应,不遗漏、不缺失;另一方面是县域内基础教育学校一所也不能少,一所也不能缺席,所有学校全面整体达到标准。
1)装备项目类型。依据重建内容与标准,项目类型主要有功能用房、教学场地、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图书、教育信息化。其中功能用房主要有理科(科学)实验室与仪器器材准备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馆(室)等;教学场地主要有运动场地、篮排球场、器械场地等;教学仪器主要有教学实验仪器、艺体卫器材等;设施设备主要有功能室桌椅,实验桌凳柜、水电气,图书柜(架)、阅览桌椅等;图书主要有纸质、电子图书;教育信息化主要有校园网络系统、班班通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录播系统、终端、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等。
2)学校类型。县内基础教育学校类型有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小学教学点四种类型。目前,初级中学、小学、小学教学点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一规划 即教育技术装备重建规划,规划要精准、全面。县内基础教育学校类型多、校点多;装备项目类型庞杂,每种项目类型包含若干的仪器设备、材料系统。要有序、有的放矢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应依据内容标准、县域实际,统筹编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县域教育技术装备重建规划,规划不遗漏县域内每一所学校,不缺少每一个装备项目。
两落实 即落实机构与人员、经费及其投入机制。
1)机构与人员落实。县域基础教育技术装备涉及部门多,涵盖学校广、项目类型多。按规划有序有效推进装备建设,需落实相应机构与人员。
按灾后重建工作“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并作为责任主体;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实施主体,充实、加强相关业务股室、职能部门力量;学校也应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各类专(兼)职人员。构建县域“一把手责任制,政府责任主体和部门实施主体”的领导责任制、“部门合作、统筹协调、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有机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在县级政府领导下统一指挥,办学单位、教学单位通力合作,有序推进装备建设。
2)经费及其投入机制落实。县域基础教育技术装备重建工作需要经费多、投入大。按规划推进,应落实所需资金并逐步建立完善、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依据政策,建立政府投入为主、融合现有渠道、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多元投入机制。目前,可统筹使用的经费有“全面改薄”资金、教育费附加税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资金、学校公用经费用于设备购置与维护资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资金等。
三强化 即强化整合与研究、培训、管理与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级部门对装备的重视,国家实施的装备项目越来越多,可用于装备灾后重建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要利用好项目、资金的效益,避免重复装备建设,强化各类项目、资金的整合。部分装备项目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可组织力量拟作课题进行攻关研究,确保科学合理、与时俱进搞好装备建设。要将各类装备常态应用于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效益,还应强化针对装备的培训、管理与应用。
4 开展重建攻坚战
主要途径与方法
1)收集、梳理、学习研究各级部门关于装备灾后重建等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县内各级明确装备灾后重建的作用、意义、重要性及其内容标准、目标任务。
2)结合两次地震受灾的实际情况,将县域装备灾后重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如“全面改薄”)、接受捐助项目(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同e堂课”)等整合,统筹推进实施。
3)县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成立校级教育技术研究室等组织机构,各级组织机构充实、加强各类专(兼)职人员。
4)“对标”摸底明确差距,统筹编制《宝兴县“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数学科学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补充装备计划》《音体美卫教学仪器设备补充装备计划》《图书馆(室)设备补充装备计划》《宝兴县海南高级中学探究专用教室设备补充装备计划》《宝兴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5)》《宝兴县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等计划方案。
5)紧跟教学用房重建进程,教学用房重建一批,适时启动装备建设一批。装备建设过程中,组织力量开展并完成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引领,研建结合,较好推动装备的重建攻坚战。
6)抓好重建的同时,通过观摩交流、专项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校领导、管理技术人员、教师三类人员的培训。
7)制定下发《宝兴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精细化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三级评选、结对帮扶等多措并举,强化各类装备管理与常态应用。
推进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宝兴县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教学仪器配备(表3)及品种配齐率(图1),生均纸质、电子图书配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方面也成果显著(表4)。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在芦山地震后三年的2016年,宝兴县按计划方案大力推进并基本完成装备的灾后重建任务。基础教育各类型学校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相应标准要求,基本构建了教育技术装备、縣域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
宝兴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2015年通过市级复核、省级评估,2016年通过国家级认定。2015年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时,评估组同时认定宝兴县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
5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宝兴县基础教育学校校点多,学校规模小,仅1~2年级非完全小学教学点的技术装备又缺乏相应装备标准,非完全小学教学点教学仪器装备达到课程标准,教材达到与学校相适应的实用够用的品种与数量,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教育技术装备技术含量高,需要经费多。如何提高灾区学校、教师装备管理与维护、应用水平,如何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支撑装备升级、更新换代和日常维护等,有待深入探索、研究。
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内容和任务,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尚需与时俱进探索和实践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