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你,刚刚好

2018-02-14小七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6期
关键词:窝窝旮旯村委

小七

遇见《风流一代》,刚刚好。我能想到的最美的事,就是让它陪我走过那些艰难岁月,走向春暖花开。

2015年,我被选派到广西南宁市最穷的瑶族乡做扶贫工作。我驻扎的村委,坐落在一个山窝窝里。这个山窝窝,只有巴掌大。村委办公楼外墙陈旧斑驳,办公室内墙面开裂,墙角破败。村委的三面,全是悬崖。看到这一切,我心凉了半截。就在这时,我在文件柜里意外地发现有一些书,虽然大都破损不堪,但我却如获至宝。同时,我见到了一大摞《风流一代》杂志,原来是上级团委捐赠的。

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WiFi的山旮旯,夜晚来临时分,村里的夜晚很安静,我也很安静。一亮灯,暖洋洋的灯光照在身上,配上一杯香茗,打开《风流一代》,静静地翻阅,真是说不出的惬意。黑夜里,我在《风流一代》的世界里走过千山万水,和杂志中的人物对话,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这种能够自由汲取新鲜知识的过程。渐渐地,我的思维因此而拓宽,《风流一代》为我打开了一扇扇大门。

我真的很感谢《风流一代》,那一篇篇励志文章鼓舞了我。说实在的,我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大小姐,来到山旮旯来做扶贫工作,真的是舉步维艰,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邂逅《风流一代》前,我打了几次退堂鼓,哭着闹着要回城。直到我在《风流一代》杂志上看到积雪草写的一篇名叫《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文章,才安静下来,安心在瑶乡做扶贫工作,带领瑶乡人民脱贫致富。

我想,瑶乡人普遍没有文化,那我何不教留守妇女学习呢?于是我开了个学习班,起名叫“不辜负你我的风流”。每到夜幕降临,就召集村委附近的留守妇女来学习,我的教材就是《风流一代》杂志,专门讲上面的故事给大伙儿听。当然,有时我也即兴编些笑话。后来,我们这个学习班名气很大,连偏远的屯、邻近的村都有人来学习。我很感动,为什么?原来,我驻扎的村虽然在公路边,可是全村15个屯约1100人却散居在200多个山头里。屯道九曲十八弯,有的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出的羊肠小道,最宽处1.5米,最窄处不足0.5米,道路的外侧是峭壁深渊;有的路面上满是沙土碎石,遇到下雨天气,道路湿滑泥泞,十分危险。但是,危险阻挡不住留守妇女学习的脚步,叫我怎么不感动呢?

学校老师知道我会讲故事后,就请我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我去了,讲的也是《风流一代》杂志上的故事,我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完一个,大家齐声喊:“老师,不要停,再来一个!”好吧,再来一个,继续讲,一直讲到放学,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于是,每周五的下午,学校的班会变成我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故事会”。因为我本人爱好写作,讲着《风流一代》上的故事,就顺便给孩子们上作文课。我驻村的那两年,孩子们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很幸运,我通过《风流一代》,向我驻村学校的孩子及留守妇女传递了这三重境界。

《风流一代》不矫作、自然纯真,已成为我和瑶族乡民永远的精神嘉宾,但愿此生不离不弃。

猜你喜欢

窝窝旮旯村委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地位的探究
浅谈脱贫攻坚战背景下增强村委行政服务能力
推·电影
新动工房
泥叫叫
东北这疙瘩
母鸡下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旮旯街上“包子劫”
摔坭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