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分析
2018-02-14黄伟剑
◎ 黄伟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1 养生食品的内涵
1.1 养生食品的含义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创造了有关养护身体和生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养生文化。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秦汉以前就已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思想与方法体系。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所以,食养就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措施。养生食品就是能够强健身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使身体乃至精神舒适健康的食品[1]。
1.2 养生食品的具体范围和种类
养生食品是能够强健身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使身体乃至精神舒适健康的食品。故笔者认为,养生食品也可分为以下下几种:滋补食品、补气食品、养血食品、温阳食品、滋阴食品、补益脏腑食品、抗疲劳食品、乌发食品、助睡眠食品、明目食品、防头晕食品、舒筋活络食品、开胃助消化食品、防泄泻食品、防例秘食品、化痰止咳食品、防风寒食品、清暑热食品、清火类食品和防时疫食品等等。例如,春季养肝健脾,宜用食物:鱼、鸡、木耳;夏季清热养阴,宜用食物:老鸭、冬瓜、西瓜、荷叶等;秋季滋阴润肺,宜用食物:甲鱼、泥鳅、芹菜、白果、莲藕、梨等;冬季益气滋肾,宜用食物:禽类、核桃、羊肉等。
2 养生食品的古今文化研究
食疗养生在我国2 000多年的医书中便有记载,一些天然食物对人体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衰老等方面的功效被现代科学所证明。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具有神奇效果的食物,是人们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最佳途径之一。殷商时期,食品制作多样化,并设有专门为君主做养生饮食的职务。人们根据自身的经验,一系列养生食品也产生了。到了战国时期,著有《黄帝内经》,上面便记载了关于食品养生的论述[2]。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专门讲了“食养”,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病,可谓良工。”他强调了养生食品的重要作用。元代时养生有了新的发展,著名的有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注重食物、药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以起到养生的作用。对于饮食的烹调制作也有较详细的记载。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名医兼养生家万全的《养生四要》都均有其代表性。清代养生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著作重多,如《随息居饮食谱》《日用本草》《饮食须知》《随园食单》等都很有参考意义。而中国近代国力衰弱,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养生也因此懈怠了,没有出现影响力的著作。中国现代社会安定,国泰明安,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对养生食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
3 养生文化的文化价值
3.1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食物是自然界一切可吃的东西,进入古代社会以后,自秦皇汉武至唐宋明清,每个时期都在探索中进步、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食品,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在反思中吸取营养,也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经济复苏,中国食品文化进去了复苏和大发展的阶段。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养生食品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利用科学技术从食品原料到烹饪工具的不断创新改进,养生食品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3-4]。
3.2 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进步
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再只注重填饱肚子,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越来越喜欢吃健康的养生食品,以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派为代表,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养生食品文化自古传承,不仅传承物质的养生食品,还传承了养生食品的精神内涵,把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养生食品不仅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和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养生食品能让人的精神安定、满足。养生食品文化因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充实,人类文明也因养生食品文化的丰富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雪源.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36(8):258-259.
[2]谭志刚,谭清文.南岳寿文化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6,26(12):547-258.
[3]龙 冲,谭志刚,邓 奎.南岳寿文化现代养生价值研究[J].新西部,2017,25(9):39-40.
[4]杨立强.庄子养生思想对现代群众养生健身价值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