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牦牛与家牦牛六个方面比较

2018-02-14,,,,,,*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野牦牛牦牛

,, ,, ,,*

(1.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02; 2.渭南市畜牧兽医局;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 分布及概况

1.1 家牦牛的分布及概况

青海高原牦牛主要分布于昆仑山系和祁连山系相互纵横交错形成的两个高寒地区。在过去20年里,由于没有进行本品种选育、近交严重,加之过度放牧、载畜量过高、草场退化,致使青海高原牦牛生产性能下降。家牦牛体躯紧凑,颈短耳小,皮厚;汗腺机能极不发达,被毛长度、细度不等且随季节变化,体侧及下部裙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胸廓大,心胸发达,气管粗短,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嘴巴宽大、嘴唇灵活,能啃食矮草;蹄质坚实,有软垫,善走陡坡、沼泽、雪山、激流;性情温顺,反应灵敏,容易调教;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合群性强、食性广、耐饥渴。

1.2 野牦牛的的分布及概况

野牦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北部的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野牦牛逐渐向更高、更粗放的高山草场迁徙。野牦牛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野牦牛数量大约有3~4万头。

野牦牛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野牦牛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有时可作旅游者的向导。

2 外貌特征与繁殖方式

2.1 家牦牛的外貌特征与繁殖方式

家牦牛毛色为黑褐色、背线、嘴唇、眼睑为灰白色或乳白色。被毛粗长,群毛垂地。角大而粗长,约90 cm。公母牦牛均有角、角粗壮、皮松厚、偏粗糙型、鬓甲高而宽长;成年公、母牦牛平均体高分别为129 cm、111 cm;成年公、母牦牛体重分别为440 kg、260 kg。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着短裙,尾端并着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头宽、有角,颈长,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青海高原牦牛公牦牛2岁性成熟后即可参加配种,2~6岁配种能力最强,以后逐渐减弱。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20~30,利用年龄在10岁左右,母牦牛一般2~3.5岁开始发情配种,一年一产占60%以上,两年一产者约为30%左右,双犊率1%~2%。母牦牛季节性发情,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情,7~8月份为盛期。每年4~7月份产犊。发情周期21 d左右,个体间差异大,发情持续期41~51 h,妊娠期250~260 d。

2.2 野牦牛的外貌特征与繁殖方式野牦牛是大型偶蹄类动物。身体强健,肩部显著隆起。耳较小;雌雄均有角,角黑色,雄性角大,角末端距离远。四肢短而强健。躯体上方被毛短而光滑,体侧、腹面、及尾部毛长而下垂,常常接近地面。体长约250 cm,肩高约170 cm。全身毛色以深黑褐色为主。牦牛头大,角粗,皮松厚,髻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逆生粗长毛,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大,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野牦牛3岁性成熟,发情月份为9~11月。此时,雄兽变得异常凶猛,经常发出求偶叫声,争偶现象十分激烈。胜者率领数只到20多只雌牛一起活动,败者往往尾随群体伺机交配,或离开群体另觅新欢。有些斗败的雄兽会下山闯入家牦牛群中,与雌性家牦牛交配,甚至把雌性家牦牛拐上山去。这对保持这一地区家牦牛体格,耐寒耐粗等优良性状非常重要,因此有野牦牛分布地区的家牦牛体格和产肉量要比没有野牦牛分布地区的家牦牛明显优越。怀胎雌牛每年6~7月份产仔,妊娠期约240~250 d,每胎1犊。犊牛出生后半个月便可以随群体活动,第二年夏季断奶,寿命为23~25 a。

3 饲养管理

3.1 家牦牛的饲养管理

青海高原牦牛饲养管理比较粗放,终年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牧养方式多实行轮牧。夏秋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产乳量,搞好抓膘和配种,当年要屠宰的牦牛在入冬前出栏,其他牛只为越冬过春打好基础。夏秋季放牧根据轮牧计划,要及时更换牧场,使牛粪均匀地散布在牧场上,同时减轻对牧场践踏。这样可改善植被状态,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减少寄生虫病的感染。当定居点距牧场2 km以上时就应搬迁,以减少每天出牧、归牧赶路的时间及牦牛体力的消耗。带犊泌乳的牦牛,10 d左右搬迁一次,3~5 d更换一次牧地。

冬春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保膘和保胎。防止牦牛乏弱,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妊娠母牦牛安全产仔,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冬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放避风的洼地或山湾。放牧牛群朝顺风方向行进。怀孕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 在牧草不均匀或质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时,要采取散牧的方式,让牛只在牧地上相对分散自由采食,以便使牛只在较大的面积内每头牛都能采食较多的牧草。冬春季是牦牛一年中最乏弱的时间,除跟群放牧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加强补饲。

3.2 野牦牛的饲养管理

野牦牛一年四季无固定的栖居地。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用牙啃,冬天用舌头舔,野牦牛多剌的舌头十分厉害,有时也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野牦牛常喜群居生活,除个别雄性个体常单独生活外,通常20~30只在草原上游荡、觅食,雄雌老幼活动在一起,有时也会结200~300头大群活动。

4 生产性能

据测定,家牦牛成年阉牦牛净肉率42.5%。经产母牦牛日均泌乳1.38~1.70 kg。泌乳期一般为150 d左右,年产乳量274 kg,乳脂率6.37%~7.2%。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 kg;幼龄牛为1.30~1.35 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 μm,两型毛直径为34.8~39 μm,绒毛直径为16.8~20.3 μm;粗毛长度为18.3~34 cm,绒毛长度为4.7~5.5 cm。家牦牛主要供役用,以驮为主,也供骑、挽用。一般驮货50~100 kg,日行20~35 km,可连续行走15 d以上;最大驮重304.0±75.9 kg,相当于平均体重的78.8%。单乘日行30~40 km。

野牦牛没有具体的生产性能,野牦牛在人们的驯化下,在1983年成功授配家牦牛母牛,改良家牦牛效果明显。

5 抗病力

家牦牛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恶劣的气候环境,早春晚秋季节气温多变及犊牦牛受寒、遭受贼风侵袭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了牦牛的抵抗力;原发性支气管炎多因犊牦牛受寒或吸入刺激性气体,使其支气管黏膜受损、防卫机能减弱,进而被细菌感染所致。继发性支气管炎多继发于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巴氏杆菌病等)、寄生虫病。

野牦牛个体大、抗病能力强,适应高海拔地区,利用野牦牛新培育出的野血牦牛非但全无野牦牛的野性,而且后代体格增大。在同等条件下,杂交一代野血牦牛和原家养牦牛相比,体重、抗寒力、抗病力均明显增强。

6 小结

牦牛是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家牦牛和野牦牛从形态特征并无多大差异,野牦牛喜欢群居,单独活动者极少,善于攀高涉险,野性极强。野牦牛的繁殖情况基本与家牦牛相似。但是野牦牛比家牦牛抗病性能好。

猜你喜欢

野牦牛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
野牦牛 荒原的沉默者
远去的野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