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市甘州区肉羊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8-02-14胡振鹏张学虎李作磊孙鉴弘姬宏伟童建伟宝塔娜王鸿盛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甘州区饲草肉羊

胡振鹏,张学虎,李作磊,孙鉴弘,姬宏伟,童建伟,宝塔娜,王鸿盛*

(1.甘州区新墩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张掖 734000;2. 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3. 平山湖蒙古族乡畜牧兽医站,甘肃 张掖)

张掖市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平均海拔1 474 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地势平坦,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公认的“北纬38度”农畜产品黄金产区。现代畜牧业是全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肉羊产业又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生态农业之一。近几年,甘州区充分利用区委“1号”文件精神、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粮改饲、草牧业试验试点等政策项目的实施,以发展高效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草食畜为主的现代牧业,促进了该区养羊业由传统分散养殖向设施规模养殖转变、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转变,肉羊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甘州肉羊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良种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方式粗放、饲草料利用率低、产业融资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凸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区肉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该文通过阐述甘州区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该区肉羊产业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促进当地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肉羊养殖情况

甘州区是传统的草食畜牧业养殖大区。近几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和项目资金的扶持下,该区肉羊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2017年,肉羊年饲养量分别达到185万只、194.3万只、216.2万只、211.7万只,分别占全区草食畜饲养量的76.4%、75.6%、82.1%、82.9%;年出栏量分别达到77万只、80.9万只、72.7万只、96.3万只。全区6万多户农牧民从事不同规模的肉羊养殖,其中存栏20只以上肉羊养殖农户9840户,存栏2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416个,全区肉羊产业生产值达5.8亿元,占全区畜牧业总产值的33.6%。

1.2 饲草料利用率稳步提高

依托玉米种植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甘州区着力推进以养带种、农牧互促的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新模式。2017年,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5 218.8 hm2,同比增长10.77%,粮经饲比例调整为20.6∶50.5∶28.9。培育秸秆收储加工企业28家,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63.4%。

1.3 良种繁育基础不断夯实

甘州区采用“引繁结合、优化品种、稳定基因”的办法,大力推广实用改良技术,引进优良肉羊品种,加快肉羊品种改良步伐。先后引进澳洲杜泊、无角陶赛特、湖羊等优良种羊7 256只,自交及人工授精改良肉羊88.7万只。获得省级种羊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8家,占该区省级种畜禽发证率的33.3%。

1.4 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平衡的原则,兼顾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进一步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创建省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4个,无公害肉羊产地认证企业1个。

1.5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甘州区已建成覆盖城乡的畜牧兽医站24个,配备专职专业技术人员199人,大力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服务直接到畜的服务机制,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构建了“区、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常年补免相结合”的防制策略,肉羊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98.42%。

1.6 政策扶持后劲足

甘州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借助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粮改饲、草牧业试验试点等项目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了肉羊养殖场基地建设、圈舍改造、设施升级、饲草种植、良种繁育等建设,为该区肉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肉羊良种化程度比较低

近年来,虽然从国外引进了澳洲杜泊、无角陶赛特等优良肉羊品种对本地肉羊进行改良繁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杂交改良范围小,良种化程度普遍较低,仍未形成稳定的最佳杂交组合,种群结构差异较大。

2.2 生产管理方式比较粗放

由于受资金、技术、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制约,养殖场和养殖户标准化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运用不科学,在饲喂过程中,对玉米、小麦农作物秸秆及苜蓿等粗饲料几乎不经加工处理,整株饲喂,饲养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水平低,导致养羊育肥周期长,繁殖率与成活率不高,养殖效益低。

2.3 融资难现象仍旧突出

尽管借助小微企业“双创”贷款及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的良好运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散养户贷款难问题,但对于规模养殖户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另外,受贷款风险、信用等级、商业担保等因素制约,养殖户贷款难度仍然很大, “有钱建场、无钱生产”的现象仍旧存在。

2.4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在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甘州区肉羊养殖缺乏有效的运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与农户联系不够紧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利益联结程度低。同时,缺少龙头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个肉羊全产业链示范带动效益偏低。

2.5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牧民单纯注重羊只饲养数量,将有限的草场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忽视生态平衡规律,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据相关数据显示,甘州区草原家畜超载放牧达到134%,肉羊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科学利用饲草资源

优质饲草的有效供给,不仅可提高肉羊产业整体生产能力,而且是实现“良畜优养”、提高个体单产和产品质量的基础。甘州灌溉农业比较发达,“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体系比较完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面积4.02 hm2,饲草种植面积2.52 hm2,每年生产的粗饲草和饲料粮达121.8万t。据相关数据监测显示,甘州区玉米秸秆青贮后能保存90%左右的营养成分。通过推广应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青贮、袋贮以及苜蓿粉碎混合饲喂等技术,改变饲喂方式,提高饲草利用率。同时大力推广先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开展粮改饲、草牧业试验试点和振兴草业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饲草资源。

3.2 优化羊群良种结构

要想实现肉羊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优良品种是关键。加大肉羊品种改良,鼓励引导具有种羊繁育资质的规模养殖场从国内外引进优质品种,采取种群筛选、人工授精等繁育技术,加快地方品种的改良速度,培育适合本地的优良畜种,扩大良种畜群。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应用精准生产管理、分子遗传育种等技术提高家畜个体生产水平和群体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3.3 强化科技服务支撑,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是肉羊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开展以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五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服务,为养殖场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肉羊养殖能手,提升肉羊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同时加强肉羊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基础、健全网络,预防为主、综合防制”的思路,继续实行“零费用免疫”制度,增加财政投入,全力开展以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免疫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保证肉羊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外招、内引、上争”全方位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羊业企业来甘州区投资建场,用好招商资金和技术优势,提升该区肉羊种群良种化程度,壮大肉羊养殖规模,延伸肉羊产业全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端,提高肉羊产业附加值。积极争取扶持肉羊产业相关的项目资金,着实建设一批高起点、高规划、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肉羊养殖场,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做好小微企业双创贷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积极为养殖户争取信贷支持,解决肉羊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5 探索新型养殖模式,保护生态和谐发展

目前,传统放牧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异地舍饲养殖模式是生态保护区和草原牧区养羊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为民服务的职能,积极为农牧民办理异地养殖用地、饲草地配套、水电设施建设等前期审批手续,引导农牧民增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意识,转变传统的放牧方式,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土地、饲草、交通、市场等资源,开展“牧草种植+合作社管理+牧民经营”的异地精细化舍饲养殖,推动牧区肉羊产业生产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转变,有效解决“产业要效益、生态要保护”的矛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甘州区饲草肉羊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肉羊养殖新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