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2018-02-13杨梅
杨梅
2016年秋季,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开始使用。两年的使用体验,让笔者真切感受到新教材的一些变化。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有的通过实践已经慢慢领会,有的正引发笔者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口语交际”栏目,从一年级上学期正式推出,从原来的“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栏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凸现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构建了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把目标明晰到每一课当中,并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对于这个栏目的教学,笔者以曾经执教过的《打电话》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紧盯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打电话》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第三课。教材由文字、插图、“小便签”三部分内容组成。文字表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句短短的引言:“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第二部分在插图之下,提供了三个训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进行言语实践,给教学提供典型、生动的交际语境。教材中的插图再现了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图旁泡泡中的文字,呈现李中与张阳妈妈打电话时的对话,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范例和依据。“小便签”部分——“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这个提示是对师生在这节课上的教与学提出的要求,“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这是提醒学生注意打电话时的基本礼仪,给别人打电话要主动介绍自己是谁,而不是问别人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这是提醒学生在打电话时认真听对方的说话,实在没听清时,请对方重复,以使‘打电话这一交流方式真正发挥作用。据此,笔者确定了《打电话》这一课具体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实践演练等方式习得打电话的基本方法,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给别人打电话时,能先介绍自己,把意思表达清楚;接电话时认真倾听,没有听清楚的,可以请别人重复。2.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学会给不同的人,在不同场景下接打电话,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册教材教下来,教师可以发现部编本教材中任何一个口语交际内容的目标都是这样具体化的,指向明确的,而且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只要我们紧盯教材,教学目标就不会偏离。
创设情境 ,激发交际欲望
言语活动的动机是在具体的环境,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他们表达的欲望就更容易被激发。
《打电话》开课时,笔者创设小白兔采了许多蘑菇,邀请好朋友吃蘑菇这一童话情境。
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一只小白兔正在河边采蘑菇。
师:瞧,不一会儿,小白兔就采到了一篮子又鲜又嫩的蘑菇。他想邀请他的朋友来一起分享。请你帮小白兔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联系上他的朋友呢?
生:微信、QQ、短信、打电话、发邮件......
师:大家可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知道这么多种办法,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最方便、最快捷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转到今天的交际话题“打电话”上来。接下来继续借用这个童话故事,提供小白兔打电话邀请好朋友小灰兔来吃蘑菇的动画视频,鲜明的画面,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中,也很容易就会发现、归纳出打电话的要领,习得打电话的方法。
课中,学生在童话情境中基本习得打电话的方法后,教师便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进行言语实践。先是用教材中给出的三个生活情境,扎扎实实进行训练,让学生会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沟通,巩固习得的打电话的基本方法;然后创设生活中会遇到的其他需要打电话的情境,比如:放学了遇到坏人,打电话向警察叔叔求救——电话求救;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拜年——电话传情;生病了,给老师请假——电话请假;打电话同学出去玩——电话邀约;妈妈不在家,妈妈的同事打电话来商量事情——如何转达(或者预约)等等,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会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切,会唤起他们的记忆,交际欲望就会一触即发。课的最后直接导向真实的生活:老师拿出手机,让班里的留守学生和家长现场通话。此时,关注的并不是学生技巧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置身于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生的角色意识更为强烈,参与兴趣更为浓厚,交际氛围更为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去发现、习得、提升。
有效互动,提升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是一个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是生生、师生多方互动的过程。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虽然一心想呈现各抒己见、七嘴八舌的局面,还是经常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一人说,众人听,想说的滔滔不绝,不想说的永远沉默,思想没有交流、思维缺少碰撞,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去甚远的。怎样改观?以《打电话》课中设置的两个情境为例。
场景一 电话邀约
(欣怡打电话邀请佳颖出去玩,其他同学观察。)
师:你们觉得欣怡的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欣怡在打电话时没有礼貌,她没说“你好”。
生:欣怡在打电话时应该先介绍自己是谁,不能让佳颖问她是谁她再回答。
生:欣怡在电话里没说让佳颖什么时候去哪儿玩,佳颖怎么去呀?
生:欣怡打电话的时候,佳颖正在睡午觉,这时打电话,打扰了别人。
本课的教学,教师不是花大力气让学生反复模拟打电话,纠缠于你来我往的对答,而是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引导互动。以上这个情境展开的互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打电话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注重礼貌,没有把邀约时间说清楚;并继续探讨打电话时的礼仪问题——什么时间合适。更进一步展开,打电话对象的不同,长辈、同学、老师等身份不同应该分别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该用多大的音量,该怎样应对特殊电话等一般性原则,都会在互动中被总结归纳出来。
同时,这一个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是两个学生简单进行表演,其他学生也会参与其中,表演、评价、追问、总结,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而要这一过程参与度高、有价值,倾听是基础,只有在认真观看、仔细倾听的基础上才可能发表意見。所以这一个情境中的互动,也进行了学生倾听的训练。课堂上只有学生认真倾听,问题才能得以发现,互动才是有价值的,语言的训练才是有质量的。
场景二 电话请假
师:你好!
生:杨老师,我是彤彤。
师:彤彤,你找我有事吗?
生:杨老师,我感冒了,想跟你请一天假,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家里有人照顾你吗?
生:妈妈在家陪我。
师:那你在家多休息,按时吃药。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再见。
课堂中学生邀请老师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带领学生把交际内容尽可能地还原成生活中的模样,这样使学生在充满亲切感的现实情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进一步激发交际热情,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示范、引领。
以上两个情境的设置,本质并不是给学生表演的舞台,而是提供学生互动的平台,学生模拟打电话不是目的,在情境中互动,在互动中提升技能才是我们的愿景。
部编小学语文新教材“口语交际”栏目的设计,在传统教材上有新的飞跃。一线执教者要尽力领会编者意图,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有破有立,继承创新,迎来口语交际教学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枝江市江汉路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