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陵答卷”的价值在于求真

2018-02-13肖昌斌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陵区西陵改革者

肖昌斌

教学改革是一个外延极广的宏观概念,却又以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影响着每一位相关者。客观审视一个区域的教学改革,既要用“望远镜”把教学改革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一个宏大的场景中,从战略上考量,又要用“显微镜”把教学改革具体到一个细节、一项措施、一件小事上,从战术上分析;既关注教学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又关注改革背后的规律。新时期西陵区教学改革的答卷人——从区委区政府到区教育局四届班子、4000多位教职工用了近10年时间不懈推进,交了一份教学改革的西陵答卷。他们的实践比通讯稿更生动、更精彩。其价值不仅在于改革取得了成效,更在于将教育之真与改革之真完美结合,使西陵答卷具有教学改革标准答卷的价值。

“西陵答卷”是县域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施工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理念、师资、环境、管理等教学的必要因素,又要考虑机制、路径、方法、步骤等改革的必要因素。各种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改革从哪儿入手、如何推进、重难点在哪里等,需要改革者统筹谋划,通盘考虑,科学推进。“首善教育”是西陵教育理念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西陵的教育改革者进行了系统的立体设计: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确立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教训、学训等,让教学改革目标具体,方向清晰;用“现代课堂”撬动课堂变革,完成“教”“学”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真正让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改革管理方式,剔除陈旧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制度,采用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更好地发挥管理的促进、引领作用;完善评价形式,通过“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西陵名师、特级教师”的阶梯式教师成长机制和《西陵区教师专业荣誉制度》《西陵区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表彰办法》等制度,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首善教育思想融入“一校一品”建设之中,让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既勇于坚守,又大胆创新,不断将新的元素引入教学改革,让改革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围绕核心理念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构成了一张清晰的西陵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施工图。

“西陵答卷”是用课堂改革统领教学改革的教材级样本。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理所当然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改革抓住了课堂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核心。抓住了核心,还需要构建以课堂为教学改革中心的同心圆,让所有资源和体制服务于、服从于课堂改革的需要。课堂改革的核心在改变教学方式——用以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取代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改变起来极其艰难。为了实现这种改变,西陵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是明确提出“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的理念,将学生学习与成长作为一切教学行为的基础和课堂评价的基本准则。其次,逐步推出了一整套操作路径与策略:倡导教学设计不再只做教学过程的线形描述,而要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相应的组织策略;倡导教师采用“学结构——用结构”的策略,引导学生整体学习知识的大框架或上位概念,再学习大框架中的局部知识或下位概念;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方式,引导教师走出“重教轻学”的误区,等等。再次,注重课堂的实践研究。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确立改革的指导思想、成果预期、行动路径、实施策略,又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一系列专题行动研究,并利用研究成果编制《学科教学常识》,以“常识”的方式总结、巩固、传播课堂改革成果。“现代课堂”是飘扬在改革战场的旗帜,全区理念的革命、资源的调配、环境的营造无不围绕现代课堂展开,教学改革便按既定的方向悄然推进,水到渠成。

“西陵答卷”是内生的顺应教育事业发展规律自我改革的命题作文。西陵区位于宜昌市中心城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宜昌市处于优势地位。按常理,西陵区完全可以不“折腾”,按部就班地办下去。然而,西陵的改革者们没有做出这种选择。早在七年前,他们就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吹响了教学改革的号角。源于对“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他们提出了“首善教育”,自我改革的命题作文由此开始作答。怎么培养?“现代课堂”应运而生。随着现代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问题又衍生出来: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改革与常规的关系?如何处理理性与激情的关系?如何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西陵教育人把这些问题作为课题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比如,为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西陵的改革者创造性地提出工作坊思路,将志同道合的学科教师组织到一起开展行动研究,寻求某一类问题的规律,形成“类经验”。他们越研究越觉得需要研究,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破解的愿望也更强烈。西陵区的教学改革就是这样把自己一步步逼进了深水区——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他们在顺应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道路上越攀越高。

“西陵答卷”是县域教学改革循序渐进并不断丰富的精品题库。真正的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改革者往往要经历从平面到立体、由一维到多维的漫长而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才能理顺千丝万缕的关系,真正触及教育本质。西陵的改革者走得正是这样一条路,而学校文化建设是其中最典型的精品题例。西陵的学校文化建设发端于18年前。当年,针对校容校貌陈旧、学校文化严重缺失的状况,教育局提出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构想。此后,这种构想就一以贯之,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虽然教育局和各学校的领导经历过多次新老更替,但继任者都十分注重继承前任的思想,并在提升、完善中让这些思想焕发出新光彩。刘家大堰小学的“大雁文化”经历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由校名“大堰”联想到“大雁”,正式提出“大雁文化”构想,并围绕“守信、乐群、奋飞”理念进行德育方面的探索;第二阶段,由“雁”到“人”,提出“把‘人字大写在校园”的办学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打造全新的校园环境,开发独具特色的“雁娃当家”课程;第三阶段,由“个人”到“群体”,提出“从雁娃当家到雁阵高歌”的思路,把学校文化建设引入到学校组织变革的探索之中。三个阶段分别由三位不同的校长提出,但都紧紧围绕“大雁文化”这个核心。在循序渐进地探索过程中,“大雁文化”的内涵由浅入深,逐渐变得丰满、立体。像这样把一个题目做深做透的案例在西陵区是一种常态。在西陵区教学改革精品题库中,每一个案例都具有解剖分析的价值。

“西陵答卷”是以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为评分标准的答卷。教学改革成效如何,关键看教育质量是否得到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包括分数,更包括分数之外比分数更重要的部分。西陵改革者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十分理性,他们看重学科成绩,但更看重教育的品质。这种品质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渗透在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他们的行动大胆而有力,比如“教学空间翻新”。“教学空间翻新”包含的内容很多,最核心的是“两搬一放”。两搬,一是把图书室里的书搬到教室和走廊,让学生随时阅览,一是把电脑搬到过道或教室,让学生触手可及;一放指校园里要安放足够的供师生休息、交流的休闲桌椅。他们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开发出全国首套生态教育系列校(园)本教材——《生态好市民》,引导学生认识生态、保护生态、改善生态、利用生态。这一系列行動,最终指向都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培养出完整的人。这正是西陵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改革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跋涉,西陵答卷是跋涉者们用昨天的实践向今天交的一份答卷。面向明天,他们的教学改革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西陵区西陵改革者
清泰陵卜建影响西陵寺庙布局考析
贺宜昌市西陵区诗词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宜昌市西陵区创新举措开展全民阅读
吕日周:10年前的改革者对今日的启示
选好用好改革者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要讲『 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