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8-02-13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马灌镇站, 重庆 忠县 404300)
猪瘟是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对猪瘟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猪瘟的传播和流行。目前,猪瘟的流行方由原来的频发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
近3年来,重庆市忠县每年春秋两季都对当地猪群进行猪瘟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在猪瘟免疫密度很高的情况下20%—30%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不达标,其合格率最低只有35.0%、最高达到64.2%,达不到国家规定免疫合格率70%以上的要求。这说明猪瘟的免疫存在失败现象。
为此,笔者深入部分规模化猪场和生猪散养户进行调查统计,研究和分析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1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
1.1 猪瘟疫苗方面
(1)疫苗剂量不足。在免疫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注射到猪体的疫苗剂量不足,抗体水平达不到预防临床感染水平。
(2)在疫苗的贮存、运输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不达标,运输温度过高,疫苗瓶破,导致疫苗被污染、失效。
(3)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疫苗效价降低,影响免疫效果。
1.2 免疫操作不规范
防疫人员操作不规范,注射部位不准确,药液注入脂肪层;免疫器械消毒不严格,针头未及时更换和消毒,无法达到免疫效果。
1.3 免疫程序不合理
(1)免疫期出现空档。农村散养生猪,猪瘟免疫主要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与平时补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于基层兽医人手限制,补免工作落实不到位,容易漏免,集中免疫结束后出生或补栏的猪,出现免疫空白。
(2)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未根据仔猪断奶时的母源抗体效价,确定免疫的时间和剂量。
(3)超前免疫不到位。部分猪场实行猪瘟超前免疫,在仔猪吃初乳前进行免疫,但在实际生产中出现母猪深夜产仔或分娩时间过长的情况,仔猪出生已吮吸初乳又免疫。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型、猪细小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造成猪只免疫器官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对猪瘟等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造成免疫失败[4]。
1.5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动物体内抗体形成及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2 猪瘟免疫失败的对策
2.1 保证疫苗质量
我国生产的猪瘟疫苗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应用效果看安全有效。从正规厂家,正规途径选择猪瘟疫苗是保证免疫效果的首要条件。严格按照猪瘟疫苗的相关规定保存、运输和使用疫苗。猪瘟疫苗应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在-15℃以下保存。要尽量避免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尤选择在气温相对较低时运输,同时应尽量缩短行车时间。防疫人员在进行免疫时要配备疫苗专用冷藏箱,疫苗保存要做到“苗随冰行,苗完冰未融”。疫苗的使用尽量做到现用现配,稀释后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并2 h内用完。
2.2 疫苗的剂量
我国目前生产的猪瘟疫苗免疫剂量为每头份150个免体反应单位,远低于国外的每头份400个免体反应单位的剂量标准。有专家指出,我国每头猪1头份的猪瘟疫苗免疫剂量显然不足,应加大首免疫苗用量。
2.3 规范免疫操作
免疫前对各种器械进行彻底消毒,并作到一针一换。注射部位用碘酊消毒后用一定要使用干棉球擦干后再注射,以免造成疫苗灭活。注射时要避免注射到脂肪层。一般情况仔猪可选择9号针头注射,中猪用12号、大猪用16号针头。
2.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对仔猪母源抗体进行监测,并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合理的猪瘟首免日龄和剂量。这可有效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初生仔猪可通过吮吸经免母猪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仔猪3~25日龄时母源抗体滴度在1∶32以上,保护率为75%,能耐受猪瘟强毒的攻击;30日龄后,抗体中和效价降至1∶16,无保护力。因此,仔猪应在25~30日龄时进行猪瘟首免, 60~70日龄时进行二免。母猪的免疫要在配种前进行,妊娠期间不进行免疫。如果采用乳前免疫,必须注意仔猪在免疫后2 h才可吮吸初乳,并在仔猪35日龄和70日龄时各再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头。
2.5 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合理使用兽药
重点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猪只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期间尽量不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疫苗前后可使用免疫增强剂来增强免疫效果,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口服或肌注亚硒酸钠、VE等。预防与治疗猪病要选用安全、优质的药物,免疫接种前后12h不能使用抗病毒类药物。
2.6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规模猪场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于免疫后抗体未达标的仔猪要及时补免或淘汰。坚决淘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消除引起仔猪先天感染的传染源。
2.7 加强饲养管理
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各种应激对猪只的危害。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可有效降低猪群的应激,提高猪的抵抗力。猪舍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合理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维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可能减少应激。
3 结语
笔者将上述对策措施综合应用于我镇部分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凡采取了上述综合措施的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在历次免疫抗体监测中,免疫合格率都在70%以上,高的达90%以上,不仅有效地保障了猪瘟免疫效果,而且减少了生猪疫病死亡,大大提高了规模猪场和养猪农户的经济效益。
[1] 邵园青,金星方,陈建民,等. 南方夏季猪高热性疾病调查与回顾[J].养猪,2007(1):21-22.
[2] 钟官武,江桂林,曹建新.猪瘟(HC)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08(8):20-22.
[3] 王琴,宁宜宝.猪瘟免疫失败主要原因的解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6):16-36.
[4] 宁宜宝,赵耘,王琴,等.3种非猪瘟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2):110-114.
[5] 刘九生.猪瘟的流行特点与防控[J].兽药市场指南,2008(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