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探析

2018-02-13常存库姚梦杰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刊期双月刊创刊

郭 妍,常存库*,姚梦杰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中医药期刊之创办,始于1904年的上海《医学报》,至今已逾114个春秋。中医药期刊具有出版连续性、题材多样性、流通广泛性等特点[1],是中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的主要载体[2],承载着近现代中医诊疗的珍贵资料,客观地纪录了近百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和变革[3]。通过对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的梳理,能够反映近现代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特点,揭示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些特征和规律。本文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历史分期,分别从期刊类别、刊期、合著情况和内容方面,分析各个阶段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征。

1 中医药期刊的初创探索期(1904年-1949年)

20世纪初期,由于西方医学的大规模传入,传统的中国医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不得不谋求变革与发展[4]。在西医期刊相继出现和国内办刊热潮的共同影响下,中医药期刊开始创办[5]。由于当局政府对中医药学不予支持,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都是由民间医学团体或个人出资创办,受资金、人员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往往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出版。1904年至1949年,全国共创办中医药期刊343种。这一阶段的中医药期刊特点如下:

1.1 期刊类别以综合性为主,专科刊极少 受中医整体观念的影响,中医药期刊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覆盖中医药全科的综合性期刊为主。此阶段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中,综合性期刊共330种,占比96%。专科性期刊只有《针灸杂志》《医史杂志》《眼科平安报》《齿牙卫生周刊》《中医疗养专刊》等13种,分属于针灸、中药、医史、眼科、口腔和康复学等领域。

1.2 刊期以月刊为主,延期出版现象时有发生 此阶段出版的343种中医药期刊当中,有54种无法确定刊期情况,15种由于各种原因仅出版1期即停刊,无法计算刊期。其余274种期刊中,五日刊2种,周刊28种,旬刊7种,半月刊21种,双旬刊1种,月刊172种,双月刊10种,季刊16种,半年刊2种,年刊4种,不定期刊11种。可见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刊期普遍较短,以周刊、半月刊和月刊为主,占可统计期刊总数的80%以上,其中尤以月刊为多。此外,由于缺乏当局政府支持,社会又动荡不断,因此即便有固定的刊期和发行日期,此时的中医药期刊也难以做到按时出版,延期出版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文章以独著居多,合著文章数量极少 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界长期保持家系传承的方式,对内祖传庭训,对外秘而不宣,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近代医家为谋中医药学术之振兴,兴办学校,创办期刊,打开了中医药界的交流之门[6]。但大多数医家仍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对此阶段出版的中医药期刊所载文章的作者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单一作者独著的文章占全部载文量的95%以上[7],可见多人合作的研究模式还不多见。

1.4 期刊收录内容丰富,关注中医药命运 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在内容上兼容并蓄,刊发了大量介绍西医知识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的途径,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同时,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还大量刊载了名医验案、医史文献考据、医论医话等中医药传统文体,以及大量面向民众的普及类文章、名家序文及文学创作[8]。

此外,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密切关注和报道中医药医政、医事新闻,团结中医药界同仁,为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声,在中西医论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喉舌作用。

2 中医药期刊的曲折前进期(1949年-1975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期刊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医药期刊的创办和发行转变为政府行为[9]。有了政府的支持,中医药期刊在发行量、发行范围和影响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影响较大的中医药期刊在50年代相继创刊,如《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等。但随着文革的到来,中医药期刊的出版再次陷入沉沦。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69年末的三年多时间里,全国没有一份中医药期刊创刊,在此之前创刊并持续出版的期刊也全部停刊,这是半个多世纪中医药期刊出版史上的最低点。1949年至1975年,我国共创办中医药期刊36种,这一阶段的中医药期刊特点如下:

2.1 期刊类别仍以综合性为主,学报类期刊崭露头角 此阶段创刊的中医药期刊仍以综合性刊物为主,36种期刊中,仅《中南针灸》《现代针灸》《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和《中草药》为专科性期刊,分属于针灸、药学和信息类3个专科。

随着中医高等院校的陆续创办,学报类中医药期刊崭露头角,此阶段共创办学报类中医药期刊5种。不同于一般的中医药综合期刊,学报类中医药期刊的主要任务是适应中医高等教育的需要,刊学相辅,配合高校办好教育[10]。因此,学报类中医药期刊更重视教学与科研,注重刊发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药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1959年创刊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在创刊号上刊登秦伯未的《中医辨证论治纲要》和任应秋的《阴阳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等文章[11],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投石问路。

2.2 刊期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 此阶段中医药期刊的刊期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月刊略多于双月刊。季刊仅有4种,没有半月刊和周刊。受政治环境影响,某些期刊的刊期曾有变动,在50年代中后期刊期缩短,60年代以后刊期又再次延长。例如1956年创刊的《福建中医药》,创刊时为双月刊。1958-1960年曾改为月刊,1961年又改为双月刊,1966年出版3期后停刊。可见这一阶段的中医药期刊,曾经有过蓬勃的发展,但也承受了极大的挫折,发展情况尚不稳定。

2.3 合著文章增多,多为同机构合著 建国初期,中医药期刊文章仍以独著为主。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专门的中医药研究和诊疗机构的相继建立,中医药期刊文章中多位作者合著的情况有所增加,合著作者多来自于同一院校的某教研组、同一医院的某科室或同一研究所,跨机构的合著还不多见。

2.4 期刊内容以中医临床报道为主,关注时事热点 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集中报道中医药文章,不再报道纯粹的西方医学文章。受到传统中医药理论方法学的影响,此阶段的中医药学研究方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医药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仍以临床报道为主,其中又多以个案和小样本病例报道居多。由于研究水平和读者接受度的限制,此时的中医药期刊侧重普及教育,多数文章临床实用性强,浅显易懂。

同时,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对中医药相关事件的关注度仍然很高,多数期刊会刊载中医药相关政策、中医药重大活动等医政、医事新闻,向读者展现了当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全貌。

3 中医药期刊的全面成熟期(1976年-1995年 )

此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持续稳定,中医药事业欣欣向荣,中医药期刊的创办和发展也迎来了全盛时期。虽然由于国家在新闻出版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和学术界对期刊质量的要求等因素的叠加,中医药期刊在创刊数量上一直没有突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最高点,但中医药期刊终于告别了一直以来以“速生速灭”为主的生存状态,绝大多数期刊都能够长期稳定的出版下去。从1976年至1995年,全国共创办中医药期刊123种。至1995年末,全国处于出版状态的中医药期刊总量已增至128种,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点。这一阶段的中医药期刊特点如下:

3.1 专科类期刊大量创办,中西医结合类、学报类期刊不断涌现 此阶段中医药学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专科建设迅速发展,专科类中医药期刊大量出现。此阶段共创办专科类中医药期刊47种,类别包括中医内科、外科、针灸、骨伤、康复、急症、中药、基础医学、民族医药等,同时也有一批教育管理、文献检索和养生科普类中医药期刊创办。

此阶段中西医结合队伍日渐壮大,学术研究日渐深入,为满足其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需要,从1981年起,中西医结合类期刊开始陆续创办[12]。此阶段共创办中西医结合类期刊10种,其中综合类中西医结合期刊4种,专科类6种,覆盖中西医结合眼科、肝病、消化、耳鼻咽喉、急救和外科等领域。

为适应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学报类中医药期刊开始大量创办。此阶段共有17种学报类中医药期刊创办。学报类期刊刊载内容丰富,与普通中医药综合性期刊相比特色鲜明,更注重教育相关研究,为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2 刊期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 此阶段新创办的中医药期刊,除3种期刊信息不全无法统计创刊刊期外,其余120种期刊中,共62种期刊创刊时为季刊,35种期刊创刊时为双月刊,年刊和半年刊共9种,月刊5种,不定期刊9种。而后部分期刊的刊期逐渐缩短,截止1995年,128种中医药期刊中,共有半年刊2种,季刊43种,双月刊55种,月刊25种,不定期刊3种。可见此阶段中医药期刊的刊期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和科研队伍的扩大,中医药文献量大幅增加,期刊刊期呈不断缩短的趋势。

3.3 期刊文章以合著居多 此阶段,中医药期刊中多位作者合著的文章数量开始显著上升,这一趋势在中药类期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标志着中医药学术研究模式开始由一人独立完成向多人合作完成转变。同时,来自于不同机构的合著作者比例不断攀升,标志着不同机构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研究逐渐增多。

3.4 期刊文章关注学术性,中药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文章增加 此阶段中医药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医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期刊刊发的文章虽仍以临床报道类文献为主,但规范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涉及中药和方剂的药理学研究也大幅增加,利用实验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中医药的文章明显增多。中西医结合类文章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同时,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更加注重学术性,除偶尔刊发一两篇短消息报道中医药重大事件外,几乎不再占用篇幅报道中医药相关时事。

4 中医药期刊的平稳发展期(1996年-今)

截止1995年底,由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学术的持续繁荣和国家的不断扶持,中医药期刊出版已形成规模。从1996年起,中医药期刊的创刊速度明显放缓,呈现底端平稳发展的态势。1996年至2018年的20余年间,全国新创刊中医药期刊43种,期刊总量达到155种。这一阶段的中医药期刊特点如下:

4.1 新创办期刊特色明晰,国际化趋势显著 由于中医药期刊办刊规模的扩大和学科细分的需要,此阶段创刊的中医药期刊以专科类和中西医结合类为主。创办专科类中医药期刊22种,覆盖中药、骨伤、儿科、养生、康复、针灸等领域。创办中西医结合类期刊12种,其中专科性中西医结合期刊8种。同时,随着中医药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不断提升以及中医药界人士国际交流愿望的愈发强烈,中医药期刊的创办开始着眼于国际化[13]。此阶段共有8种质量较高的英文版中医药期刊创刊,既反映了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国际化趋势,又彰显了创办国际知名中医药期刊的决心。

4.2 期刊刊期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 此阶段创刊的中医药期刊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且刊期呈不断缩短的趋势。截止2017年,全国155种中医药期刊当中,除2种期刊信息不全无法统计之外,共有季刊7种,双月刊55种,月刊75种,半月刊13种,旬刊3种。与上一阶段相比,季刊数量大幅下降,月刊数量大幅提升,中医药期刊整体发文量迅速增加。

4.3 跨机构、跨地域合著者居多 此阶段的中医药期刊文章以合著居多,尤其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合著作者数往往超过3人,且合著者往往来自于不同地域的多个科研机构,研究领域也多有不同,可见多人合作的中医药科研模式已经建立,中医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拓展。

4.4 期刊文章全面规范化、科学化 此阶段中医药期刊刊发的文章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报道、名老中医经验、文献综述、方药和实验研究。与1995年之前中医药期刊的刊发文章相比较,此阶段规范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类文献数量大幅提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研究类文献数量也迅猛增长,标志着中医药学术研究由临床经验指导向现代化中医药科研探讨的转变。

5 结语

中医药期刊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沉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类别方面,由综合性为主向专业细分化发展;在合著方面,由独著为主向多机构合著发展;在内容方面,由内容庞杂向关注学术性、科学化发展;在刊期方面逐渐缩短,期刊总体载文量稳步提升。中医药期刊紧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步伐,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医药学界和业界的发展状况,并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刊期双月刊创刊
《供水技术》(双月刊)征稿启事
欢迎订阅《环境技术》双月刊
创刊40周年抒怀
本报调整刊期
1994:创刊
本报清明节期间调整刊期
《同位素》变更为双月刊暨创刊30周年征文通知
本报清明节期间调整刊期
本报调整刊期
创刊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