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的热敏灸疗法疾病谱研究
2018-02-13刘乃刚张慧方刘福水
刘乃刚,方 婷,张慧方,胡 波,刘福水*
(1.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2.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3北京水利医院,北京 100036)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是一种绿色的非手术新灸法,通过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态腧穴产生传热、透热、扩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端热及其他非热感(酸、胀、压、重、痛等)的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1-3]。热敏灸属于灸法的一种,近几年,热敏灸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关注[4]。为促进其临床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深入了解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和优势病种,总结其临床疾病谱,以期提供循证医学依据。迟振海等[5]对2009年之前的热敏灸文献进行了梳理。2009年以后,热敏灸得到快速发展,现代文献不断丰富,质量也不断提高,疾病谱也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对热敏灸疗法的现代文献进行了重新梳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sue 10,2017)、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库源,全面检索与热敏灸相关的临床文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7年10月30日,不能获取全文的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或联系相关作者。我们采取广口径检索的方式以全面收集有关热敏灸的文献,即在检索入口处输入“缺省”(在题目和内容自由词中检索),键入检索词“热敏灸”“热敏点灸”“腧穴热敏化”“新灸法”“腧穴热敏艾灸新疗法”“腧穴敏化”和“敏化腧穴”,英文检索词为“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thermal moxibustion,new moxibustion,”,且中英文检索式均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文文献语种仅限制为中文、英文。
1.2 文献纳入标准 1)热敏灸临床观察类文献(包括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或与热敏灸相关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2)论文样本数不低于10例;3)包含结局指标(主要指标为总有效率、痊愈率)。
1.3 文献排除标准 1)个案、经验报道类;2)动物实验类、综述类;3)启示、广告、消息类;4)若为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含有热敏灸疗法;5)病名描述不清,诊断不明确,难以理解其所指疾病;6)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统计疾病谱方法 参考杜教授的针灸病症谱研究方法[6]。1)病名:尽量以西医病名统计即“能西不中”,且有中医病症名尽量不用西医症状名即“能中不西”,但因中医文献的特殊性,我们统一按西医病名诊断、西医症状诊断以及中医病症诊断进行分类统计病名。此外,为避免繁琐,将部分病名进行合并统计。2)疾病的系统归纳: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编译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进行统计(ICD-10)[7],根据热敏灸临床特点,共分为17个系统。此外,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少数病症进行了调整,如脑血管病在ICD10 中被归纳入循环系统,本次被纳入神经系统。3)疾病统计:统计文献中每一疾病被报道的次数,称之为频次。
1.5 质量控制 我们将采用软件EndNote X7进行质量控制。由两名筛查员独立浏览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而筛选文献,必要时下载全文以进一步确认结果。而后将纳入的文献进行交叉核对,若出现分歧则通过协商探讨解决。管理文献的流程主要包括:题录、摘要的导入/导出、不同数据库间文献的合并、重复文献的除重、文献的筛选等。
2 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文献832篇,涉及疾病150种。包括西医病89种,西医症状40种,中医病症21种,分布于17个系统。按频次分布如下。
2.1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谱31种
西医病19种:膝骨关节炎(67)、颈椎病(包括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型,61)、腰椎间盘突出症(61)、肩周炎(18)、骨质疏松症(8)、腰肌劳损(7)、肌筋膜炎(6)、强直性脊柱炎(6)、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肩手综合征(5)、肱骨外上髁炎(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坐骨神经痛(3)、类风湿性关节炎(2)、关节紊乱(1)、脊柱侧弯(1)、痛风性关节炎(1)、膝关节退行性变(1)、腰椎退行性变(1)。
西医症状9种:肌筋膜疼痛(4)、痛症(4)、纤维肌疼痛综合征(3)、髌骨软化症(2)、关节僵硬(1)、肌肉酸痛症(1)、胸部术后痛症(1)、腰背综合征(1)、腰椎管狭窄症(1)。
中医病症3种:腰痛(6)、跟痛症(3)、痹证(2)。
2.2 消化系统疾病谱23种 西医病13种:肠易激综合征(17)、肛肠术后诸症(9)、胃-食管反流性(8)、颞下颌关节紊乱(7)、溃疡性结肠炎(6)、功能性消化不良(4)、肛门脱垂(3)、胆囊结石(2)、慢性结肠炎(2)、肠梗阻(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早期肝硬化(1)。
西医症状4种:肝硬化腹水(3)、术后肠蠕动恢复效果(3)、糖尿病胃轻瘫(2)、肛门直肠痛(1)。中医病症6种:便秘(包括术后、老年性、药物相关性等,16)、腹泻(5)、胃脘痛病(3)、呃逆(1)、呕吐(1)、小儿腹泻(1)。
2.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谱20种 西医病7种:原发性痛(31)、盆腔炎(17)、前列腺炎(11)、不孕症(9)、乳腺增生(2)、肾病综合征(2)、肾功能衰竭(1)。
西医症状9种:尿潴留(包括术后、脊髓损伤后、产后、药物性等,28)、肾绞痛(4)、夜尿症(4)、尿失禁(包括老年性、术后,3)、男性下尿路症状(1)、排尿功能障碍(1)、排卵障碍(1)、膀胱刺激(1)、肾炎血尿(1)。
中医病症4种:阳痿病(2)、癃闭病(1)、小儿遗尿(1)、自汗盗汗(1)。
2.4 神经系统疾病谱12种 西医病11种:面神经麻痹(44)、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缺血性、烟雾病及其并发症和后遗症,2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9)、失眠(10)、面肌痉挛(4)、梨状肌综合征(3)、偏头痛(3)、紧张性头痛(1)、三叉神经损伤(1)、三叉神经痛(1)、枕神经痛(1)。
中医病症1种:颈源性头痛(3)。
2.5 呼吸系统疾病谱9种 西医病7种:哮喘(30)、过敏性鼻炎(20)、慢性阻塞性肺病(8)、急性鼻炎(7)、小儿呼吸道感染(3)、慢性支气管炎(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1)。
中医病症2种:咳嗽(4)、喉喑(1)。
2.6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疾病谱9种 西医病4种:韧带损伤(2)、冻疮(1)、急性腰扭伤(1)、颅脑损伤(1)。
西医症状5种:腹部术后诸症(6)、骨折术后肿胀(4)、输液发热反应(2)、骨折早期肿胀(1)、中毒性眩晕(1)。
2.7 循环系统疾病谱9种 西医病4种:冠心病(8)、无症状的心肌缺血(1)、血栓性静脉炎(1)、原发性高血压(1)。
西医症状4种:静脉瘀血(1)、心力衰竭(1)、循环缺血(1)、椎动脉痉挛(1)。
中医病症1种:胸痹(1)。
2.8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谱8种 西医病6种:荨麻疹(8)、褥疮(压疮,7)、湿疹(2)、白癜风(1)、痤疮(1)、雄激素源性脱发(1)。
西医症状1种:皮肤慢性溃疡(1)。中医病症1种:臁疮(1)。
2.9 眼和附器疾病谱5种 西医病4种:近视(2)、弱视(2)、眉棱骨痛(1)、眼神经麻痹(1)。
西医症状1种:视疲劳(1)。
2.1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谱4种 西医病4种:卵巢早衰(6)、糖尿病及并发症(5)、高脂血症(3)、代谢综合征(1)。
2.11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谱4种 西医病2种:医疗性流产及并发症(2)、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1)。
西医症状2种:产后缺乳(1)、产后排尿障碍(1)。
2.12 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谱3种 西医病3种:慢性疲劳综合征(7)、抑郁症(包括产后、中风后、围经绝期等,7)、血管性痴呆(1)。
2.13 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谱3种 西医病3种: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4)、带状疱疹(5)、血吸虫病(1)。
2.14 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疾病谱3种 西医症状2种:产后康复(1)、改善人体免疫(1)。
中医病症1种:阳虚(3)。
2.15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谱3种 西医病2种:白细胞减少症(1)、贫血(1)。
西医症状1种:高黏血症(1)。
2.16 耳和乳突疾病谱2种 中医病症2种:耳鸣(4)、突发性耳聋(4)。
2.17 肿瘤疾病谱2种 西医症状2种:放化疗所致
不良反应(3)、中晚期肺癌癌因性疲乏(1)。
3 讨论
本次统计结果得出,热敏灸疗法的病种多达150种,分布在17个系统之中;但各病种所占文献量差距悬殊,文献最多的前10种疾病依次是膝骨关节炎(67)、颈椎病(包括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型,61)、腰椎间盘突出症(61)、面神经麻痹(44)、原发性痛经(31)、哮喘(30)、尿潴留(28)、脑血管病(27)、过敏性鼻炎(20)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9),这些疾病的文献量均不低于10,约占文献总数的46.6%。由此可见,热敏灸疗法适应症广泛,但分布不均,优势病种相对分散,以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神经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及呼吸系统病症以为其主要适应症。这与之前相关研究[5]比较发现热敏灸疗法病症系统增加6个,病症增加108种。可知,热敏灸疗法的优势病种及适应症随着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不断的扩大、更新,呈动态发展的趋势。
一种疾病是否可能成为热敏灸疗法的适应证,我们可从热敏灸的特点和疾病的发病机制来探讨。热敏灸的特点:第一,热敏灸不单具有传统艾灸的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祛风解表、扶阳祛邪等传热温通的机理,更关键的是通过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起到高效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8];第二,热敏灸所施灸的部位为某疾病状态下的敏化态腧穴,对外界的刺激表现为“小刺激,大反应”[1-3];第三,热敏灸能给患者带来舒适的情感体验[9],通过调节七情活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第四,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热敏灸疗法具有很好的抗炎、提高机体免疫、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抗运动性疲劳等作用[10-13]。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大部分以疼痛、僵硬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是由“气滞、血瘀、寒凝、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气血不通、筋脉闭阻,“不通则痛”,而热敏灸恰恰可通过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使局部组织气血得到通畅以达“通则不痛”的效果。因此,热敏灸对于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主要与风寒外袭和正气不足有关,热敏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和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原发性痛经,其发病以虚、瘀为主,热敏灸可以起到温肾培元、活血化瘀的作用。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虚以肺肾阳气虚弱为主,热敏灸可激发一身之阳气,温补肺肾,阳气充足则阴霾尽除,痰饮之邪随之消散,症状得以缓解[14]。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前列腺炎、荨麻疹、肌筋膜疼痛等疾病[15-18],也有临床医生进行了热敏灸治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待于今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热敏灸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保健作用。黄晓飞等[19]采用督脉热敏灸干预阳虚体质60例,结果显示热敏灸能有效改善阳虚体质人群的机能状态,预防外感病的发生。苏利强等[20]采用热敏灸干预受试者双侧足三里穴,采集其红外热成像图形,结果提示热敏灸足三里穴位可以通过温热刺激和红外辐射等方式刺激穴位,实现改善免疫机能的效果。
国外关于热敏灸报道的文献并不多见,临床研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21-24]、膝骨关节炎[25-27]、哮喘[28-29]及脑缺血[30]为主,这些病症与之前所总结的优势病种基本一致。发表于国外期刊的临床研究比较重视科学规范问题,如分配隐藏问题、随机化问题等。然而无论是国外文献还是国内文献均有一共性,其对热敏灸的疗效评价均为阳性结果,未发现阴性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偏倚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