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在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13刘士超简立国
刘士超 简立国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chroinc total occlusion,CTO)是一种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真性闭塞性病变,且闭塞时间在3个月以上[1]。由于血管完全闭塞,常规药物治疗CTO临床效果较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治疗CTO的首选方案,但CTO患者病情较复杂,常规介入治疗难度较大,如何保证导引钢丝通过闭塞部位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2]。本研究以72例CTO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CTO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TO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9~74岁,平均(60.18±3.49)岁。实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平均(60.32±3.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 0 级,结合病史或既往动脉造影检查确认病史≥3个月;远端血管直径≥2 mm;日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评分(JCTO)>1分;均行PCI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
1.3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脏瓣膜病、肺心病等其他类型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服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患者取仰卧位,外展右上肢并与身体成30°夹角,将右手固定于托架,并适当垫高手腕。对照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下PCI术治疗,以桡动脉或股动脉为穿刺入路,注入肝素抗凝,并将造影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在DSA辅助下完成PCI。实验组患者接受IVUS下PCI术治疗,探头为单轨机械式,肝素化后在冠状动脉口放置指引导管后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将导丝送至病变血管远端,IVUS导管在 Guindng 口去除伪影,连接超声显像仪,并以0.5~1.0 mm/s的速度回撤导管以获得影像学图案。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加压包扎和抗感染治疗。
1.5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标准:导丝进入病变血管远端真腔内,并成功进行球囊扩张。(2)统计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有2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5.50%,实验组有33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4.44%。实验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22<0.05)。
2.2 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CTO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但许多CTO患者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闷、胸痛等症状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并无明显差异,许多患者对CTO重视不够,不愿积极就诊,但CTO极易引发心功能衰竭,致死率较高[3]。
PCI是目前临床治疗CTO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比例仍不足10%,且相较于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CTO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术后再闭塞发生率较高。导丝能否顺利通过血管栓塞部位是保守PCI术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影像引导技术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引导技术,其可帮助手术医生判断导丝是否在靶血管远端位置,技术较为成熟。但冠状动脉造影局限性亦较大,该术无法监测远端闭合血管,且无法准确判断导丝通过闭合段时是否位于血管真腔内[4]。IVUS是一种新型血管内影像诊断技术,其导管将超声探针和电子成像系统相结合,通过探头显示的血管截面了解血管腔内状况,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该成像技术无须借助造影剂,且能帮助手术医生判断导管是否在栓塞血管的真腔内。不仅如此,IVUS可帮助医生了解斑块性质,促使其采取措施稳定斑块,从而预防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事件发生[5]。
本研究探讨IVUS在CTO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接受IVUS辅助治疗的实验组患者PCI术成功率较高(P<0.05),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这是因为IVUS可帮助手术医生更好地识别CTO患者血管闭塞起始位置,降低进入分支血管的风险,且IVUS可准确测量病变血管长度和内径,可指导支架放置位置的选择。IVUS在术中并发症监测方面亦有独特优势,可及时反馈支架的贴壁情况及冠脉穿孔、夹层、壁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术后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MACE发生率较低,这亦进一步证实IVUS可有效降低CTO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受到的创伤。
综上所述,IVUS在CTO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和术后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