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13刘丽柯雪王娟殷峻杨秋亚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瓣膜负性心脏

刘丽 柯雪 王娟 殷峻 杨秋亚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临床疗效确切,但心脏瓣膜置换术属于心胸外科大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再加上患者对疾病和手术了解不足,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不良的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1]。本研究以81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8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49.96±7.8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6~71岁,平均(49.81±8.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且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胸手术史或近2个月经受过外科手术、烧伤等重大刺激;严重残疾;认知功能或交流障碍;恶性肿瘤;精神障碍。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疑问、用药指导、维持病房干净舒适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手术的成熟性和良好预后,避免向患者过度宣传手术风险,可通过播放视频、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督促家属、朋友多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②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生活背景,注意沟通过程中回避患者敏感问题,及时了解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患者帮助,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③延续性心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定期使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告知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使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3)使用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AMA和HAMD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HAMA和HAMD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AMA和HAMD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入院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03±5.59)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18±4.22)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8,P=0.000<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

注:对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类型,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的心脏瓣膜结构、功能障碍,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而随着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心脏瓣膜病患者数量亦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虽然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外科治疗方案已经日益成熟,但手术风险仍较高,且手术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许多患者会在围手术期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恐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亦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如何有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近些年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3]。

心理护理是近些年在临床应用较高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包括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干预患者心理活动,最终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4]。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较高,这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帮助。这是因为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可从多个方面干预患者心理,排解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最终达到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5]。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亦有一定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心理护理操作过程需要与患者频繁沟通,而不断的沟通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也有效拉近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瓣膜负性心脏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心脏
“烂”在心里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