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明性文章与思维导图相遇
2018-02-12徐洁
徐洁
摘 要:有人曾说过,“语文教学是要讲逻辑的”。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时候,会因为对行文思路理不清楚的缘故,而导致理解文章内涵的时候出现失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采用针对性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思维导图在说明性文本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说明文;运用策略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理论阐述
教师在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进小学低年段教学的时候,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学生会因为年龄比较小,而存在着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情况,这类学生偏向于喜欢趣味性强和富有童趣的儿歌、童话、故事以及寓言等。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将一些道理或者是知识渗透进故事之中,学生才会对其感兴趣,进而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阅读学习,以此对自然与科学加以关注与理解。当学生由低年级升入高年级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得到提高,此时他们的理性与抽象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散,所以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的说明性文章会以纯理论性的说明性文字的形式出现。
二、基于说明性文章的思维导图整体结构应用
(一)育人价值
在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进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中时,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应用这一方式的目的所在,那便是提升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能力。在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学生的思维导图中,能够发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文体知识”其实是很连贯的,比如说“课文14和课文15”,学生这两个自然段中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如在提及课文的14段中的“规模宏大、形态各异、艺术珍品”等特点,后面还用“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前面还有对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临潼)进行了介绍。这就使得学生在后期复习或者是课后看书的时候,能够极为直观地了解到这些段路的大致内容。这样一种形式,在长久的坚持之后,学生后期阅读一些说明性文章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用这样的阅读方式进行处理,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目标结构
在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方式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时候,此时需要注意的便是借助这一形式来对文章的目标结构有足够的认识。例如有同学的思维导图,依旧是在讲解有关“名胜古迹”的知识,但是主要的体现在与“兵马俑、长城与金字塔”分别进行了说明,然后再提炼出了“不同之处、用途、形态”等。借由此种方式,使整个说明文的内容渐渐饱和,进而使学生对整体性知识有足够的理解。
(三)方法结构
教师在借助“思维导图”方式教学的时候,需要采用“因人而异”的方式。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所以学生在借助“思维导图”形式对文章结构进行绘制的时候,出来的思维导图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喜好,就比如說,在图一中,这名学生的绘图风格偏向于喜好音乐,所以在绘图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一些有关音乐的元素绘制进去;而图二的学生能够从它的绘制颜色中看出他的性格偏向于富有活力,因为图中的颜色都比较鲜活。
三、感悟与收获——培养独立的人
(一)成人成事
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时候思路会更加清晰,进而也会使得他们的思维渐渐变得有条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够得到综合性的提升。由此,教师在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从知识本位走向知识构建、从知识学习走向探究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唤醒以及从课内得法走向课内外融通。
(二)缺陷所在
“思维导图”方式当然不可能是全无缺点的,主要的缺点表现在学生会因为在绘制导图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而使得课堂时间被占用,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没办法完成;其二,此种方式对对学生的能力有过高的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三,便是有的时候教材难度高,学生没办法将“思维导图”有效绘制出来;其四,思维导图一旦被绘制出来后,学生便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但是不论如何说,此种方式都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还是能够应用的。
参考文献:
[1]赵宏丽.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2).
[2]吴慧林.让思维之花竞相盛放: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Z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