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
2018-02-12陈书婕
陈书婕
摘 要:现如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较早,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肢体语言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就会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肢体语言
教师在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时,仅仅注重自身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听讲情况,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缺乏生动性,无法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不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语言、肢体动作都是构成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来提升课堂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具体地运用肢体语言提出建议。
一、合理地运用手势
数学是一门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程度的考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会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合理地通过手势来传达一定的信息。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时应当注意不能过于夸张,要尽量保持适当。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生动形象的事物较为敏感,他们往往会受到教师生动讲课的吸引,所以教师应当牢牢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合理的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首先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在课堂上结合肢体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对于某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通过击掌、画画等手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推导”这一课程时,可以利用手势模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测量。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手势,进行知识的灵活体现。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走神、交头接耳的情况,可以击掌、拍黑板来提醒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合理的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是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能够将教师的情绪、肢体动作结合起来。身体姿态能够直观地向学生传达出教师的心理情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身体姿态的展现,能够给学生传递出一份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促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斗志,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大的信心。小学生的心理情绪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尤其是教师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领导者,能够时刻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适当的身体姿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以及积极的教学态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时刻保持挺胸抬头,语调激昂,向学生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教学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慷慨激昂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小学生走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会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十分生动有趣,对数学教师产生好感就是对数学这门抽象复杂的学科产生好感。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地位,通过自身的情绪、身体姿态的改善,来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与学生互动
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理解认识,加强与小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教师与学生友好关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而应当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小学生也加入到肢体语言表达的行列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只有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课堂的生动和有趣,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小数数位顺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晃动脑袋,脑袋表示小数点,让学生举起双手,左手代表数字的整数部分,右手表示的是小数的小数部分。之后根据手指顺序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整数与小数数位。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让学生对这个小学所使用的数位对应的手指进行保留,缩起未使用数位对应的手指。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的互动,不仅能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使得小学生对生动的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对于拉近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肢体语言互动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防止小学生在教师枯燥的课堂上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肢体语言的互动不仅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間的交流,还能提升小学生对小数各个数位的理解程度,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的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肢体语言不仅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充满趣味,还能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肢体语言教学的运用方法,通过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