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三点策略

2018-02-12马玉远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优化

马玉远

摘 要:初中是青少年發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容忽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帮助其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收获成长与快乐。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导,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将结合实际具体阐述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以此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加强其对国情的了解,以此呵护青少年成长,为其成长保驾护航。基于这一目标,要改善教学,创新引导,一方面转变观念,调整教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其留出交流空间;另一方面把握规律,培养习惯,灵活引导,适时约束,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一、借助情境,加深体悟

道德法治教育,其目的在于运用相关的理念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服务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继而内化,逐渐形成品格。基于这一目标,就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具体位置问题中思考,以此活化道德教育。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设计时,不如就地取材,将生活与课堂联结起来,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主动参与探究,以此促进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情感教育。在教学“亲情之爱”的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父母至爱亲情的领会,就可借助多媒体引导,以此促进感悟。实施时,可先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其中内容是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外出旅游时坐缆车发生事故,缆车下坠,即将要堕入万丈深渊,这时父母将孩子奋力托起,最终保全了孩子的性命,父母双双离世。视频放完,有些学生已经泪目,可见其融入情境,被深深触动。这时,就要抓紧时机引导,播放父母与孩子日常相处的情景,以此促进感知,让其透过屏幕能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与关怀,以此促进情感交融。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文本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孩子用实际行动关怀父母、体谅父母,以此发挥学科作用,缓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此促进感悟,提升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加强引导,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让其在情境中理解、感知,以此培养正确价值观,让其在人生道路上明确方向。

二、结合实际,促进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讲解授知,采取单一方式引导,限制了学生思维,使其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突破。针对这一问题,就要积极改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实际情境中感知、领会。

基于以上认知,就要注重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联结,以此激发学生,让其意识到生活与学科的关系,进而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就能增强知识的吸引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以此促进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让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时,如果采取单一的讲解,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还会降低学习效率,无法落实目标,进而耽误课时进度。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要尝试将知识与学生思想联系起来,借助生活实例体现反映学科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要点的理解。具体实施时,可让学生描述一下日常生活中的爱国行为,先让学生联想实际,自主回顾,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共同分享,最后在班级讨论,得出结论,像“升国旗”“唱国歌赞美祖国”等,以此加深内容理解。最后,可适当深入,围绕“文明”“诚信”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其结合实际交流,以此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与生动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这样一来,就能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知,逐渐培养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此落实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及时关注学生交流,适时点拨,以此提高课堂参与度,让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三、适当延伸,深化理解

课堂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运用中,这样才能发挥学科作用,服务生活,以此达到预期目标,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促进知识巩固,还要尝试将内容转化,以此增强精神意识,提高行为自觉性。

在教学与校园法治建设相关的内容时,就可立足生活引导思考,让学生着眼自身,关注身边小事,以此观察生活。这样一来,就能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让其在课堂上感受到熟悉的氛围,进而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具体实施时,可先让学生回顾生活,寻找或者听说身边的违法事件,以此归类。之后,结合教材详细说明哪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由于讨论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他们就会主动融入,进而找到很多真实案例。这时,我就会抓住案例引导,让其从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发现违法行为,进而增强自律意识。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兴趣与生活引导下积极探究,主动融入教学中,进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更复杂问题的解决做好准备。长此以往,就能改变学生对学科的看法,进而产生兴趣,在不断深入中充分感知,以此提升学科素养。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调动学生,让其意识到学科的重要性,更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以此发挥自身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面向全体,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以此增强信心,让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总之,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是促进初中德育的有效途径,不仅能落实新课改目标,深化情感教育,还能呵护青春,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以此发挥学科作用,让其服务生活,提高学生感知能力,落实学生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2]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7):24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