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机制的思考

2018-02-12陈慧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木桥组内组员

陈慧

【案例背景】

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以及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案例描述】

案例1:进步的X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校本课堂中开展得较为成熟,每节课都会进行小组任务,针对问题组内解决,组间竞争。考虑到有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因此分组基本上都是按照班级自动分组,在一次“制作扫地机器人模型”的课堂上出现了以下对话:

小A(X小组):“老师!小B总是在偷懒!什么都不做!”

小B(X小组):“哪有,我明明做了……螺丝不是我拧出来的嘛……”

小A(X小组):“就拧了个螺丝也算做事了吗?”

小C(Y小组):“总比我们组的小D(Y小组)好吧,螺丝也不拧。”

听完学生们的“报告”,观察学生是否有出现以上情况,果不其然,每个组内总有那么一个“懒汉”,连动动手都不愿意,而且组员对他的催促也因为太熟悉而充耳不闻,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在下节课伊始,举行民主选举:先由全体同学选出几位最负责任的组长(将优生平均分配到各组),再由剩余同学依次申请入组,在入组前要征得组长同意,在进行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单向拒绝的可能,一些平时爱偷懒、不认真的学生在申请入组时会遭遇来自组长和组员的质疑,面对这种困境,就需要为自己谋求发展,答应组长的要求;且在这个过程中脱离了班级的限制,可以跨班选择,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同班太熟悉而互不尊重、互不重视的情况。经过重新分配后的每个小组其实仍然存在原来的“懒汉”学生,但来到新的组、且经过组长的“面试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就要负责,会更加约束自己。在此基础上也同步开展了组员互评的评价方式,组长有权对组员打分评价,组员也可以对组长评价,这些评价最终都纳入期中、期末的考核,这样对双方都能起到约束的作用。

换组后的X小组,再也没有“举报者”。

总结:世上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如何利用外界力量、学生的内部驱动力来约束学生,鼓励学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候同龄人的话语更有效果,应合理利用同伴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一种有力且有效的方式。

案例2:竞争的木桥

在科技节的“木桥承重”比赛项目中,也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组队参加比赛项目,而比赛的机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与学生的能力。在比赛中,学生重视公平的赛制,每一位组员都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小组贡献力量,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动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比赛中也有一些小插曲令人记忆深刻。比赛的赛制是在各组制作好“独家设计”的木桥后,要分别测量,往木橋上放重物,能承受最大重量且不损坏桥体(默认为断裂)的作品获胜。巧的是有两个小组的木桥承受了一样的质量,但其中B组桥体的受损度更为严重,结果判定A组作品胜出。此时B组成员就有了不服气的声音:“我们组的木桥没有断,凭什么输了!”声音虽不大,但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既然是学生的比赛,肯定要让大家有所收获,心服口服。借着这句话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判定谁获胜?”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我觉得是A组获胜,他们的作品完整度更好,说明做工更好。”

“我觉得两组可以再来一次,看哪组作品可以耐久度高一些。”

“我觉得A组和B组并列第一。”……

在大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我拿出了比赛规则,将其中的一句话念给大家听:“如作品称重质量一样,木桥质量轻组获胜。”说完让两组选手再亲自测量了作品的质量,那位不服气的学生默默说道:“我服气啦。”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比赛项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无限拓展,此时的学习动力正是学生的内驱力,对于小组的荣誉感,对于比赛的重视,在各方面的因素下达成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将这种形式常态化,多多引入到课堂中、平常的教学常规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全面发展。

【案例反思】

两个小案例,归纳总结。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技巧性。对此有以下几点总结:

1.构建意识,改进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多以教师讲述、学生倾听为常态,但这已是被时代淘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的便是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创造了更多的思维机会,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注重形式的同时注重内容和质量,彻底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灵活分组,以生为本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分组问题,分组有很多种情况,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固定团队,如成绩优异的学生倾向于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一组,那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就会参差不齐,或者面对校本课、社团课等特殊课程,容易形成班级分组,进入定势,但往往固定的团队容易引起懈怠和松懈的情绪。所以分组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内要有A生,也必须要有D生,这样才能形成组内互助的氛围,分组时更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灵活分组,以学生为本。

3.巧妙驱动,特色发展

除了教学常规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更要增加特色活动,如探究性活动、科研课题、科技竞赛等趣味活动,丰富形式,增添乐趣,让学生产生内部驱动力,主动加入学习的队列,愉悦成长。

猜你喜欢

木桥组内组员
长出来的大木桥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竹筷木桥
木桥上觅夏凉
Single-Log独木桥
小组落幕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