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摇曳生姿的“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时空
2018-02-12王万仓
王万仓
摘 要:实践证明,“互联网+”为“单项交流”提供方便,为“解决恩怨”提供契机,為“主动参与”提供平台。农村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片打通学习与生活、连接知识与情感、基于发展与尊重相结合、既关注思维过程又渗透学习方式的沟通新时空,以此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立体式、快节奏的家校双向互动。
关键词:家校共育;“互联网+”;单项交流;主动参与
“互联网+”家校共育,指利用校园办公QQ群、校讯通平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博客等交流平台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实现家校之间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变单点家校沟通方式为多点交织的网状方式,变“整齐划一”为“点对点、一对一”的个性沟通,变“唯目的论”或“唯成绩论”为注重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过程性和个体性。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实现这几个“变”,打造摇曳生姿的家校共育新时空呢?
一、“互联网+”为“单项交流”提供方便
古浪县西靖阳光初级中学为一所移民学校,由于移民搬迁、家园新建等诸多原因,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焦虑、孤独、自闭、说谎……每一个孩子都是那样鲜活、复杂、独一无二,正所谓“二十四番花信风”。面对这样的一群“易变体”,集体教育、整齐划一、大而化之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奏效的,很难引起孩子们的热情、兴趣和注意力。怎么办,窃以为,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单项交流和沟通,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生命的特点制定特殊的发展菜单,才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长久之计。
假如你是教师,碰到以下情况该如何解决:
1.“你的孩子卫生习惯太差了,衣服太脏,满身臭味”……类似这样的问题,能在班会上进行整齐划一的训导吗?
2.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只需要学习,不需要参加其他任何活动,因为在家中就没有干过任何家务,所以不希望因为活动影响学习。
3.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无辜的,稍微受点委屈就认为是其他学生的不对,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类似的问题都不宜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而应“一对一”地沟通。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现代技术,和家长就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交流和沟通,并在这样的“场域”中真正解决问题。对于处在问题旋涡中的家校而言,“互联网+”所呈现出的环境愈清净愈隐秘,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愈能朝着轻松、活泼、多彩的方向挺进。
二、“互联网+”为“解决恩怨”提供契机
人的心灵有两扇门,“第一扇门是情绪情感,第二扇门是言语意义。”[1]如何打开这“两扇门”?是强迫、坚硬,还是选择柔和的、温润的、自然的方式?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家校共育中尤其需要教师以更自然的方式打开彼此之间的门槛,从而形成强大的家校合力。“互联网+”恰恰为这种合力提供了契机。
比如,老师和家长之间出现了一些恩怨:为什么老师对×××那么好,而对我的孩子这么苛刻?为什么这个家长私下里说“我”的坏话?为什么这个孩子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类似的问题放在大庭广众下处理显然是不合适的。怎么办?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沟通。因为这样的沟通顾及了家长的脸面,避免了在大众面前被训或“出丑”的尴尬;还因为这样的沟通是“柔软的、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因而更容易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更容易化尴尬为玉帛,更方便地解决彼此之间的“恩恩怨怨”。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沟通,不但使家长有话能随时说、放心说、自由说,化矛盾于萌芽之中,而且促使家校沟通质量趋于“高质量、高效益、立体式、快节奏”,而这,不正是“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家校共育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三、“互联网+”为“主动参与”提供平台
教育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事,好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深情握手,需要家校双方最大限度的合力,尤其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如何主动参与?“互联网+”不可或缺。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优化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德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将带来颠覆性影响。”[2]的确,过去,家长只能亲自去学校或者打电话,而这样的互动方式显得力不从心,显得捉襟见肘。现在不一样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主动参与。在这样的平台支撑下,家长的“主动参与”不仅变得可能,而且趋向优质高效。
例如,教师正在上课,不能打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呀,但是没关系,家长可以在自媒体等即时通讯媒介上留言呀:“老师,我孩子的演讲稿写好了,发至你QQ了,你下课后查收。”“家长,你的孩子最近作文很有进步,希望继续进行亲子共读活动。”“老师,我家孩子特别想参加你的趣味诗词朗诵活动,你能让他参加吗?”……
总之,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家校共育体系,打造一片打通学习与生活、连接知识与情感、基于发展与尊重相结合、既关注思维过程又渗透学习方式的沟通新时空,以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立体式、快节奏的家校双向互动。
参考文献:
[1]吕慧艺.心灵沟通的两扇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7):1.
[2]刘道康.科学使用网络 助力德育实施[J].中小学德育,2018(5):2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630《“互联网+”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