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2018-02-12杨玉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教育实践

杨玉林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也更加的深入人心,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在高校教育的改革中逐渐凸显其优势,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分析论述。

关键词:柔性管理 高校教育 实践

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教育管理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刚性管理过分的注重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因此,越来越显露其固有弊端,与此相对,柔性管理越来越被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一.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而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柔性管理则普遍被高校教育管理所接受。柔性管理的主要方式为“引导”,以人的心理动向和行为理念为立足点,教导管理对象而非约束,使被管理对象更能依据自己的意愿行动。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柔性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其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

二.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权力分配不均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极易混淆,高校群体主要是教师、学生、行政人员这三部分,三者在权力分配上极不平衡。学生在权利上弱于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均衡使得刚性管理的空间极为巨大。只有在三者全力趋于平衡时,柔性管理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大学生在思维上不够完全独立,仍然需要学校的制度与纪律对其进行制约,尚未完全摆脱被管理者的身份。

(二)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意识缺失

坚持以人为本,对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其主要目标是加强人的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观意识,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管理教育体系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情感教育较为薄弱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行政管理人员往往站在理性的高度上而忽略情感意义上的表达,从而导致学校在管理工作中的权威和等级性日益凸显,高校学生在意识观念、情感、心理活动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忽视,心理发展很不均衡,致使学生极易产生抵抗情绪,从而导致高校的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此外,刚性管理模式过分强调等级的划分,高校之中上下级职别的权威性导致其沟通严重缺失,仅仅从管理制度上对学生进行制约,而忽视情感沟通则很难在管理上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一)正确看待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

在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没有绝对的柔性管理,也不存在绝对的刚性管理,二者在管理实践中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为促进柔性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顺利应用,其首要任务需要辩证的看待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加之合理地运用,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会产生过激抵抗的心理,从而推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加之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综合运用多方面情感和心理效应管理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完善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权力

当前,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和不断完善,公民自身的权利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则成为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关键。管理者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時,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并以充足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准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此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良好的把控住情绪,理智的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的沟通,全面了解大学生对权利的诉求,保证与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被情感所左右,从而更好的维护大学生的权力。

(三)多渠道进行柔性管理

将柔性管理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发挥出最大值,一方面,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新兴的媒体在普遍意义上更容易被年轻人群所接受,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使得大学生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学校的管理制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高校教育实践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