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行腰椎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影响
2018-02-12薛峰谢国华
薛峰,谢国华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本文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接收的60例开展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双侧椎弓根钉固定与单侧固定的疗效差异,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4-01-2015-01接收60例开展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其中参照组共有男患18例、女患12例;平均年龄(53.1±7.68)岁;而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54.6±6.77)岁。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入选患者都已确诊,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做下一步对比。
1.2 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实行的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和俯卧位。首先,使用C臂机透视将L4和L5上下椎弓根进行定位,将L4棘突作为中心,作3~5 cm切口,完成骨膜下剥离。其次,确定好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将定位针拔出。再次,结束攻丝后,将符合大小的椎弓根螺灯依次拧入,再次通过透视,确定螺钉通道位置处于良好的状态。最后,模棒试模,将相应长度的钛棒剪出来,刮除上下终板,将椎间隙适当的撑开,植入融合器,然后将上连接棒及螺帽,再一次确定内植物位置是否良好,做好止血以及消毒工作,将伤口逐层关闭即可。而参照组患者开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麻醉方式以及体位与观察组一致,为患者开展传统PLIF,使双侧暴露,双侧放钉后,对患侧实行单侧减压操作,做好椎间融合,结束减压后,使用钛棒连接椎弓根螺钉并锁定即可完成内固定。两组术后处理方式:为两组患者开展Ⅰ级护理,检测生命体征,同时做好止痛、消炎等护理。
1.3 临床评定指标
采取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改善程度开展随访工作,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特别是对腰部疼痛和下肢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价;将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标准(JOA)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的标准,总分为29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好[1]。对每一位患者实施术后2年的随访工作。
1.4 数据统计
统计研究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时,都选择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以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用(±s)代表计量数据,数据差异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情况
分析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中,观察组术前为(5.88±1.23)分,而术后末次随访中为(1.02±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照组中术前以及术后末次随访中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58±0.20)分和(1.82±0.73)分,组间术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2.2 JOA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前为(15.44±3.4)分,而术后随访(27.41±1.20)分;参照组分别为(14.34±2.32)分和(24.38±1.46)分,组间术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2.3 两组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两组病患局域出现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下降的情况,发生邻近节段椎间ROM指数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大,观察组发生6例邻近节段退变,参照组有9例,组间比较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P<0.05)。
3 讨论
近年来,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采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现阶段主要采取腰椎融合术,包括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两种,但双侧的坚强内固定会加速相邻节段退变,使得上下相邻节段退变。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疗效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得到证实,能将侧脊柱后柱复合体的破坏降低到最小,这对于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实行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的观察组患者腰腿痛评分具有明显的优势;改善了腰椎活动度以及术后腰椎椎间隙高度,减缓邻近节段退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也有研究[2-3]表示单侧不是对称固定,器稳定性比双侧固定要差,会出现松钉、断棒等并发症,加快对侧小关节的退变,植骨融合结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内固定,脊柱可获取很大的刚性,从而有效稳定脊柱。而部分针对该疾病的研究中,对两种手术时间以及术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证实两种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但手术费用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实行双侧椎弓根定内固定手术的参照组。
综上所述,为腰椎退行性病患者开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后者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应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手术方式。
[1]张春浩,徐斌,滕勇,等.MA-OTIF与MIS-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07):1286-1289.
[2]杨维杰.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36(04):277-280.
[3]黄智标.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观察[J].中外医疗,2013,51(3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