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小定点整脊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18-02-12时圣瑞左海峰王遵来

吉林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整脊曲度根型

陈 涛,时圣瑞,左海峰,王遵来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北辰北门医院,天津 3004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颈椎病已经成为困扰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其主要表现为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60%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而出现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错位、韧带松动,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进而表现为相应阶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诸如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2]。由于人类颈椎的体积小,强度差而使用活动率高,活动度也相对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劳损会逐渐造成颈椎间盘髓核退变、纤维环膨出、韧带的损伤,进而造成椎体平衡遭到破坏,突出的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刺激压迫相近的脊神经根,使其产生损伤、无菌性炎症等。

1 颈椎解剖与生理曲度概述

人体颈椎共有7节,椎体细小,颈3-7椎体逐渐增大,横径大于矢径,后缘较前缘高。椎体上面在横径上凹陷,在矢径上凸起;下面在横径上凸起,在矢径上凹陷,这种结构使得椎体上、下面均呈马鞍状,维持相邻椎体的稳定。颈椎的关节突呈短柱状,上关节面朝向上后方,而下部颈椎的上关节突与椎体呈40º~45º角,有利于颈椎的前屈和后伸运动[3]。其中钩椎关节的增生、错位,椎间盘变性或后关节错位等均可导致椎间孔上、下径或前后径变小,从而压迫椎动脉、交感神经节或脊神经根而引起相关症状[4]。颈椎的生理曲度是由7节颈椎的椎体组成的圆润弧线,其向前凸出的弧度主要是颈4、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5],临床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值时,其中最常用的是Borden氏测量法[6],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有长期伏案工作、睡眠姿势不良、汽车驾驶所导致的颈肩疲劳、长时间不良的坐姿、运动损伤等。颈曲改变为颈椎病最常见的X线表现,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之一[7-8]。当颈椎受到急慢性损伤、劳损等作用时,维持正常颈椎曲线内、外源性稳定的因素将会发生平衡失调,则会使颈曲稳定性受到破坏。

2 中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其病症的描述主要散见于“痹证”“痿证”“不仁”等条目中。《素问·长刺节论》[9]中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10]言:“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主要与人体本身的正气充足与否,外邪的侵袭有密切的关系。

《医林绳墨·痹》[11]中指出:“大多痹由气血虚弱,荣卫不能和通,致令气乘于腠理之间”。《医学原理》[12]云:“有气虚不能导血荣养筋脉,而作麻者;有因血虚无以荣养筋肉,以至经遂凝滞而作麻者。”认为气血亏虚是颈椎病发生的内因。《诸病源候论·卷一风湿痹候》[13]中有云:“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经各持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又云:“痹者……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程杏轩《医述》[14]也说:“邪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认为肾虚也是导致颈椎病的原因之一。

《素问·至真要大论》[9]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是导致痹证发生最常见的外因之一。《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13]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2.1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实用骨科学》[15]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不稳定,椎体边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而引起。颈椎是脊椎中最灵活、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在日常生活、工作及运动中承受各种负荷,因此容易发生劳损,并出现退变[16]。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功能活动通过内源性静力支持系统和外源性动力活动系统来保证[17]。从运动力学角度来说,颈椎发生曲度异常改变与其运动范围和方式有很大关系[5]。由于颈椎的动、静力学平衡被破坏,因而产生了相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由施杞教授提出了颈椎病的“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病机学说[18],主张颈椎病的治疗应从恢复动、静力学平衡两方面入手,应用放松手法恢复颈椎动力学平衡,应用正骨手法恢复颈椎静力学平衡,才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起到治疗作用。

3 三小定点整脊术的特点与优势

三小定点整脊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法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做到了定点、定位、高效。脊诊诊法是三小定点整脊术的基础与指导,运用好脊诊诊法才能准确找到病变位置,才能运用整脊手法对需要矫正的关节完成矫正。

脊诊诊法是医者用手对患者脊柱两侧阳性反应点的触摸、结合脊柱两旁皮肤、肌肉细微的变化及影像学检查的判读,来进行诊查辨病的方法。临床运用脊诊诊法时,通过望诊与触诊的结合,来判断疾病部位与性质。在通过脊诊诊法确定脊柱病变及相应脏腑功能变化后,运用整脊手法作用于相应的阳性反应点,纠正脊柱病变,从而调整脊柱的平衡,纠正小关节紊乱,恢复肌肉、韧带、骨骼平衡,消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消除病灶反应点,恢复神经调节作用,调整对应脏腑的功能;调整经络系统,恢复气血功能,达到“通则不痛”,从而消除局部与对应脏腑的病变。

通过脊诊诊法确定要整复的阳性点后,医者的两手一手为动手,一手为定手,以定手固定住阳性点所在椎体的稍下方,以动手扶住患者前额部,通过让患者低头(或者仰头)使矢状轴力线达到阳性点所在椎体,通过颈部侧屈使冠状面力线达到阳性点所在椎体,医者用动手旋转患者头部使头部纵轴力线刚好传导至阳性点处,这样通过颈椎运动的三条力线准确定位阳性点所在椎体,之后医者的动手以头部纵轴为枢纽旋转患者颈椎,充分利用颈椎椎体侧屈与旋转运动的最大共轭角度,动手与定手协调控制旋转角度,直至阳性点所在椎体将要转动而未动的角度(体现三小手法的“小角度”),通过试探性旋转该椎体,确定患者颈椎的活动度,充分运用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特性,对该椎体加一个有控制的、发力即止的、瞬间的力(体现三小手法的“小力度”),使得该椎体在可控范围内旋转(体现三小手法的“小幅度”),从而达到整复的目的。

三小定点整脊手法是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综合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诊疗技术,可以安全有效的纠正错位的椎体、小关节,再联合针刺治疗可以缓解脊神经根受到的压迫与刺激,改善局部供血与循环,加强椎体间韧带的功能[19]。

4 病案分析

患者李某,女,55岁,于201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主诉颈肩酸沉,右上肢麻木2月余,加重1周。握物无力,晨起作僵,下肢活动正常,遂来北门医院就诊。经查体显示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牵拉实验右侧(+),压顶实验(+),巴氏征(-),MRI显示颈椎5-6,6-7后纵韧带增厚兼有椎管狭窄,椎体小关节增生。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王遵来教授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患者采取坐位,全身放松,使颈部充分暴露以便手法治疗,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查找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为痛点、硬结、包块及索状物等异常点。先用松肩理筋手法松解颈肩背部肌肉,然后让患者仰头向后大约15°~20°,并向右旋转15°~20°。医生站立于患者背后,右手拇指固定压痛点,左手拇指放于患者的前额部,向右下方缓慢旋转,双手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达到患椎痛点时,左手向右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见咔嚓声响,再检查压痛点消失。另行针刺夹脊穴(C5-C7)、风池、肩井、列缺、后溪、外关、合谷、曲池、大椎,夹脊穴(C5-C7)向内15°刺入,得气后捻转行针至患侧不适感减小或消失为度,其余诸穴行常规针刺。上述治疗日行1次,手法治疗约20 min,针刺约15 min左右,7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1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治疗效果,嘱患者在第1个月每周进行3次治疗,在第2个月后每周进行1次,半年后随访已基本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病例是笔者于2014年9月-2016年1月随全国著名整脊专家王遵来教授在临床学习实践期间记录的一则病例。三小定点整脊手法是王遵来教授在二十多年的临床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局部解剖、生物力学、肌肉理论、平衡理论和神经理论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高效的诊疗方法,在治疗上联合针刺颈背部腧穴治疗疾病属于“大整脊1+7”治疗模式中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应因人、因病、因症辨证施治。其中颈背部腧穴包含了督脉腧穴、夹脊穴、膀胱经腧穴等,针刺颈背部腧穴可以调节人体经气,维护阳气,敷布命门之火,温煦人体脏腑,养脑益髓,参与正常生化和运行营气等功能活动[20]。

参考文献:

[1]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23):1796-1799.

[2] 白玉,邓素玲,孙树椿.跟随孙树椿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体会[J].中医正骨, 2013, 11(11):64-66.

[3] 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7:325-326

[4] 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5.

[5] 黄晓琳.人体运动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3-104, 110.

[6] 李军朋,李义凯,王志宏.四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J].颈腰痛杂志, 2002, 23(4):278-280.

[7] 韦坚,韦贵康.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医正骨 , 1999, 11(3):9-10.

[8] 张明才,石印玉,王翔,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 2010, 23(10):746.

[9] 柴剑波译.黄帝内经[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10] 马烈光,张新渝.黄帝内经·素问[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70, 470, 734, 787.

[11] 方隅,医林绳墨[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106.

[12] 汪机撰.吴勉学校,医学原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455.

[13] 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

[14] 程杏轩.医述[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295

[15] 葛宝丰,肯少订,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1462-1465.

[16] 汪强.浅谈颈椎病的病因与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14(4):488.

[17] 王新军,耿直.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应用颈椎调整手法的利与弊[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8):697-699.

[18] 施杞.颈椎病与腰椎病[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24-126.

[19] 葛超,王雷,王遵来,等.三小定点整脊手法对腰背肌生物力学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6):1147-1149.

[20] 张建明.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 , 2008, 28(11):823- 824

[21] 于立文整理.黄帝内经[M].北京:辽海出版社, 2010:213,222, 241, 537.

猜你喜欢

整脊曲度根型
“整脊”真能让人立刻长高吗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颈椎不宜太直
针灸整脊:整合中西医观点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