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8-04-26李雪松周婷婷

吉林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颈椎病

张 艺,李雪松,孙 滨,李 敏,周婷婷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棘突的椎间盘及关节面的退行性病变,进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产生放射状疼痛和麻木的综合性疾病[1-3]。本研究依据我科老中医张唐法主任医师数十年治疗颈椎病的经验,创造性地采用颈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7例,平均年龄(40.5±7.4)岁,病程(1.8±0.5)月;观察组男25例,女26例,平均年龄(42.7±8.3)岁,病程(1.5±0.7)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3]中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患者颈椎病变情况,以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静坐于电脑牵引椅上,全身放松,头部略前倾15°~25°,套上颈牵引托行颈部牵引,首次牵引时以重量3~5 kg为宜,往后逐步增加牵引量,最多不超过10 kg,1次/d,每次20 min。观察组患者在牵引的同时,根据患者症状选择不同夹脊穴行针刺辅助治疗,针刺颈4、5、6、7华佗夹脊穴,向椎体方向斜刺1~1.5寸,中等刺激,局部得气且向枕、颈肩、背部、上肢放射感为最佳。以上治疗1次/d,每次20 min,6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3个疗程。对照组在如同观察组的牵引后,再行相应夹脊穴针刺,每次针刺20 min,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3个疗程。

夹脊穴的选穴原则[4]:三角肌及桡侧腕关节以上分布区疼痛麻木者,选C4-5夹脊穴;肱二头肌及拇指疼痛麻木者,选C5-6夹脊穴;小指无名指疼痛麻木者,选C7-T1夹脊穴;尺侧腕上区疼痛麻木者,选T1-2夹脊穴;肱三头肌及食指中指疼痛麻木者,选C6-7夹脊穴。双侧均有症状者取双侧穴位,仅一侧者取患侧夹脊穴。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拟定[5]。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完全不影响生活;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基本不影响生活;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体征减轻,可以胜任较轻的体力劳动;无效: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并记录各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6]、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7]和视觉模拟评分(VAS)[8]情况。(2)炎症因子的检测:于治疗前、治疗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1β、TNF-α、IL-6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治疗前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PRI、NDI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RI、NDI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RI、NDI和VAS评分对比(±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RI、NDI和VAS评分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检测时间 PRI NDI(%) VAS(分)对照组 治疗前 13.61±1.32 41.36±6.21 7.39±0.61治疗后 6.14±1.42#17.65±5.17#3.57±0.33#观察组 治疗前 13.56±1.29 40.85±4.37 7.45±0.72治疗后 3.73±1.19#△ 9.56±3.74#△1.22±0.56#△

2.3 2组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的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根性痛,其机制主要有3种学说: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1]。神经被压迫后产生的神经性疼痛和麻木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关节外软骨组织无菌性炎症和损伤,以及肌肉痉挛,导致组织缺氧、破坏和黏连,使机体的力学平衡被破坏;二是骨质增生或椎体破坏直接影响神经根。有研究表明[9],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根是产生根性痛的重要原因,如突出椎间盘和神经损伤部位的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可以使神经根内以及周围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导致血管内径减小。彭宝淦等[10]通过收集31个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35个突出的颈椎间盘标本,经过组织学检查和炎症因子检测发现,51.4%的颈椎间盘标本存在大量炎细胞浸润,并且存在IL-1α、IL-6和TNF-α 3种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说明炎症因子是导致颈椎病形成或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的检测(±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的检测(±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观察时间 IL-1β/(pg/mL) TNF-α/(pg/mL) IL-6/(ng/mL)对照组 治疗前 90.52±8.12 74.36±9.52 1.93±0.35治疗后 33.81±5.37# 28.85±7.35# 0.78±0.16#观察组 治疗前 89.87±7.73 73.59±10.19 1.90±0.31治疗后 21.95±4.52#△ 17.42±8.62#△ 0.45±0.13#△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多样化,而中医治疗方法中针灸及其衍生的方法占有相当的比重。在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临床主要取穴包括颈夹脊和循经取穴,周建伟等[11]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取穴运用频度列第一位的是颈夹脊(71.3%)。针灸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激发经气、疏通经脉等方法达到抗炎消肿和提高痛阈的作用。胡艳红[12]收集98例颈椎病患者,使用针灸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而在西医中牵引和理疗起主导地位,牵引能够纠正椎后关节的错位,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颈椎负荷力线,使滑脱椎体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另外,牵引还能够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加速神经根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并具有使颈椎小关节的刚度及应力下降,恢复神经根与颈椎的固有平衡[13]。因此,本研究在治疗方法上集合了针刺、牵引二者之长,既能够纠正椎后关节的错位,又可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共同作用使局部神经根刺激症状得以减轻或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军,王占勇,杨硕. 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J]. 新中医,2016, 48(1):83-85.

[2] 朱发宝,张勋,丁小飞. 补肾活血汤内服外敷联合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及颈椎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河北中医 , 2016, 38(5):693-695.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8.

[4] 杜伟斌,王拓,胡华辉,等. 放血拔罐联合水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38(5):59-61.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6] LOVEJOY T I,TURK D C,MORASCO B J.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Revised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2)[J]. Journal of Pai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2012,13(12):1250-1257.

[7] BAKHTADZE M A, VERNON H, ZAKHAROVA O B,et al.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Russian Language Version(NDI-RU): A Study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 Spine, 2015,40(14):1115-1121.

[8] NAIR A V K, SHAMSUDDIN P S, JOHN,et al. Correlation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ot and ankle (VAS-FA) to AOFAS score in malleolar fractures using Indian language questionnare[J]. Foot Ankle Surg, 2015, 21(2):125-131.

[9] WANG J Z, FANG X T, LV E, et al. TGF-β1 related inf l ammation in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4, 8(2):2233-2239.

[10] 彭宝淦,侯树勋,吴仕良. 突出颈椎间盘组织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J]. 感染、炎症、修复, 2000, 1(1):23-26.

[11] 周建伟,张凡,叶锐彬,等. 颈椎病(神经根型) “五联”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的循证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06, 13(12):107-110.

[12] 胡红艳. 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近远期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 , 2016, 29(12):56-58.

[13] 刘智斌,王卫刚. 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陕西中医 , 2009, 30(9):1202-1203.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颈椎病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