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病

2018-04-26吕延伟李大勇

吉林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熏洗糖尿病足针刺

何 飞,吕延伟,李大勇,温 旭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 110034;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糖尿病足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所导致的足部血液循环不良、肢体温度偏低、行走无力甚至行走艰难等[1-3]。临床上以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等药物以及对症治疗最为常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4],但是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病方面经验丰富。本科室运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糖尿病足病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1)参照 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5],同时符合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订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6]。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湿热血瘀型表现为肢端疼痛,麻木无力,皮肤颜色紫红,甚者,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舌紫红或瘀斑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滑涩。3)对所应用的药物不过敏者。4)入院后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均显示在正常范围内。5)血压、血糖控制稳定,能配合完成治疗疗程。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治疗,予以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甲钴胺注射液1 mg,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穴位治疗,穴位组成:双侧足三里、合谷、解溪、太溪、膈腧(规格:0.20 mm×4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早晚各1次,每次针刺20 min,平补平泻手法;中药熏洗煎剂,药物组成:大黄30 g,黄柏20 g,黄芩20 g,蛇床子10 g,苦参15 g,五倍子15 g,路路通15 g,早晚各1次,每次治疗30 min,2组患者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显效为治疗结束后症状基本消失,表现为步履活动自如,肢体感觉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改善,主要包括随意运动不受限制,足部疼、麻、凉、无力感等不适感明显减轻;无效为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病情继续发作,坏疽发展,或因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1.4.2 中医症状指标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本研究主要记录疼痛、麻木、无力、皮肤紫红的情况,按照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标记为0~2分,中度标记为2~4分,重度标记为4~6分。

1.4.3 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后,由同一医师采用MEB-9200K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产品),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予以t检验。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予以 RxC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34)

2.2 中医症状指标 经治疗,治疗组中医症状指标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疼痛 麻木 无力 皮肤紫红对照组 治疗前 2.68±0.73 3.72±0.58 4.89±0.59 3.45±0.25治疗后 1.35±0.58# 2.38±0.78#* 3.48±1.31# 2.23±0.87#治疗组 治疗前 2.62±0.68 3.67±0.52 4.93±0.61 3.27±0.26治疗后 0.89±0.33#△ 1.41±0.52#△ 2.21±0.91#△ 1.18±0.48#△

2.3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其中治疗组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正中神经速度/(m/s) 腓总神经速度/(m/s) 感觉神经速度/(m/s)对照组 治疗前 46.53±4.23 38.46±3.21 0.92±0.45治疗后 50.78±3.12# 40.58±3.62# 1.24±0.56#治疗组 治疗前 46.65±4.32 38.66±3.57 0.94±0.47治疗后 58.66±4.45#△ 49.37±3.25#△ 2.28±0.64#△

3 讨论

糖尿病足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关节活动受限和局部压力增加,同时糖尿病足的发生也受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影响[8-9]。甲钴胺为内源性的辅酶B12,可以进入神经元细胞器,参与卵磷脂合成,促进神经元髓鞘形成[10-11],从而有利于神经损伤修复。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病因主要有素体阴虚,脾虚生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导致湿热下注于下肢,酿为脱疽。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湿热之邪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最终留瘀为患。其病性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12]。肢体脉络瘀阻可出现肢端气血荣养失职,表现为刺痛、麻木。针刺配合中药熏洗实现了针药并举的中医整体治疗理念,针灸主要通过针刺皮肤穴位,产生循经感传,实现气至病所而达到治疗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刺穴位有足三里、合谷、解溪、太溪、膈腧。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皆可用,具有调理脾胃、调畅气血的作用。解溪具有条畅气机,清热解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湿阻中焦等病症。太溪是人体腧穴之一,具有滋补肾阴、益精填髓、疏通局部气血通络的作用[13-14]。合谷出《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取下病上治之理[15]。膈腧,出自《灵枢·背腧》,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16]。现代医学也表明,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流动,增大血液灌注量,起到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是治疗糖尿病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熏洗是中医外科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熏洗以中医辨证为治疗原则,将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制成煎剂,对病变部位进行熏洗治疗,起到消肿散结,祛瘀止痛,行气活血等治疗作用[17]。本研究选用的中药煎汤洗剂中大黄、黄柏共为君药,起到清利湿热,泻火解毒之功效。大黄其功效为泻热毒、破瘀滞、行瘀血,现代医学表明大黄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这正与中医对脱疽病因的认识相符合[18]。黄芩为泻火解毒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湿热蕴脾之肢体湿疮等,现代临床已表明黄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的作用[19]。苦参、蛇床子、五倍子均可清热利湿,杀虫疗疮,王不留行、路路通祛瘀活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止痛之功[20]。以药物熏洗的方式可以使药物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率,减轻肢凉麻木、肿胀疼痛、肤色晦暗等症状,达到温通经络,祛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利于患肢功能恢复[21]。

2)断路器垂直连杆润滑不足。由于垂直连杆与轴密封垫之间设计采用的是直接接触结构,断路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滑润作用一旦消失,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时,就会造成垂直连杆与轴密封件之间的直接机械磨擦,影响断路器机械特性。

参考文献:

[1] 关小宏,杨彩哲,吴石白.糖尿病足感染的特点与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9):4237-4239.

[2] 周雁琼,孙丽凯,刘运娣. 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危险等级评估及护理管理策略[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9):40-42.

[3] 李玲,臧莎莎,宋光耀.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7):3159-3163.

[4] 杨殷,杨彩哲. 糖尿病足发生截肢的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7(7):618-623.

[5] 中华医学会. Program and 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steoporosis and bone research 2008[C].北京:中华医学会 , 2008:2.

[6] 沈稚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8:55-20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0.

[8] 徐虹,王旭.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探要[J].吉林中医药,2012, 32(12):1216-1217.

[9] 吕霞.灯盏花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 2008, 28(10):720-721.

[10] 邓尚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9.

[11]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许樟荣,敬华,译.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6-9.

[12] 王丽颖,高天舒. 补气活血中药足浴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病[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32(5):1036-1038.

[13]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35.

[14] 郭长青.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J].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07-209.

[15]郭长青.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195-196.

[16] 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6.

[17] 李强.大黄药理与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5(4):165-166.

[18] 王娜.中药黄芪、黄芩有效成分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D].秦皇岛: 燕山大学, 2009.

[19] 苗抗立,张建中,董颖,等.苦参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 13(2):69.

[20]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299, 353.

[21] 姚佳春.中药活血通络剂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足[J]. 吉林中医药 , 2016, 36(1):50-53.

猜你喜欢

熏洗糖尿病足针刺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