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矛盾论》视域下对十九大报告的探析
2018-02-11陈美灵
陈美灵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在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指出了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意义,即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国际地位的改变,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
如何理解“一个转化”、“三个没有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二者与其他事物安排的关系,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的关于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等理论对于理解新时代的这个关键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理解的角度。
毛泽东指出了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的含义及其在认识论范畴下的表现和意义,毛泽东特别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2]304承认事物的矛盾及其特性、运用发展的眼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十九大报告对“一个转化”、“三个没有改变”的阐释,是新时代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一、 “一个转化”:新旧矛盾的变化
(一)主要矛盾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矛盾具有普遍性,因而分析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2]306对于矛盾普遍性或绝对性的意义,毛泽东指出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305毛泽东强调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矛盾,他指出“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2]307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把握。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集“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于一体的复杂事物,其本身存在着多种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国际间的矛盾、城乡矛盾、地域矛盾、产业矛盾等等;多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本身也是发展的矛盾运动。
十九大之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的规范性理论表述形成于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345,十一届六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历届大会都沿用了这一表述,以这一主要矛盾为抓手确定奋斗目标、寻找并部署战略方针。这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第二种表述。往前追溯,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248这是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第一种表述。十九大的表述是第三种。
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再到十九大,可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变化了的矛盾,我们对它的认识是发展的。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现实的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体现了我国人民需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到“落后的社会生产”再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在均衡性发展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从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阐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主要矛盾的转化依据及其战略意义
首先明确什么是主要矛盾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限定了主要矛盾的问题域,指出主要矛盾是矛盾特殊性方面的问题,其次他从主要矛盾的内涵和方法论意义方面定义了主要矛盾,他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2]322
也就是说,主要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主要矛盾的确立依据是多种矛盾间的地位关系,主要矛盾对于复杂事物问题的解决具有提纲挈领、提要钩玄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从矛盾的特殊性角度理解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具有多维性。①从社会发展的“五形态”——原始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一维度看,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依据是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是落后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具有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普遍性矛盾寓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前者指我国新时代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既相互适应又相互矛盾的关系,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且和生产力相适应,但它还很不完善,不完善的方面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需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第二,从主要矛盾的确定依据来理解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复杂事物中包含多种矛盾,其中对其他矛盾的发展起领导性、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该事物的主要矛盾,多种矛盾在矛盾的统一体中依据具体条件的转变相互转化。毛泽东指出:“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2]319“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2]330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之前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处于矛盾统一体中的两种矛盾,由于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所具有的不同影响力而相互转换。承认任何一方的决定性地位并不意味着对另一方的忽视。如十八大报告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亦有提及和警醒:“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5]5
医院感染(院感)已成为日益危害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1-3],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4-5],医务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医疗质量的改善具有深远意义[6-7]。为了解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现状,为广州市各级医院院感管理的培训方向和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2017年7月开始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第三,从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意义来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矛盾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2]32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我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方针具有规范性意义。其一,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映的矛盾普遍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特殊性——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依然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概之为“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体现了新时期党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和拼搏勇气及胜利信心。其二,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新时代战略安排的攻坚性、全面性。十九大报告的战略安排中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战略部署更加注重全面性、均衡性,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 “三个没变”:历史阶段的界限
(一)“三个没变”与“两个没有变”
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的历史方位,并提出了“三个没有变”,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5]16
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的同时提出了“三个没有变”,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
十八大报告的“三个没有变”是三个异质性的对象或主体,而十九大报告的“三个没有变”实则是两个异质性的对象、主体,即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而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是对后两者的综合。十九大报告的“没有变”实则“两个没有变”。
(二)“两个没有变”对象的提出
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言,党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发展丰富的过程。党的十三大之前,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虽有所认识和阐述,却没有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问题加以把握,也没有把它作为制定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加以展开和发挥。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保持了对社会主义阶段的认识,坚持了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就我国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而言,党的认识也是逐步发展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在“三个没有变”的表述中提出我国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这意味着我国发展的成果显著,表现了我国战略部署的国际视野,共时性视野。十八大之前党对我国的国际地位的认识初具国际视野,表现了我国社会发展虽有成就和进步,但仍不充分有待发展。如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中分别指出:“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6]531“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7]68十九大报告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既倚重国内共享发展也重视国际共同发展,提出倡导“创新协同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的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两个没变”判断的基本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的主要矛盾决定复杂事物的解决方略。也就是说,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基本方略、战略安排、具体工作方针的依据是新时代发展转化了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还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后者规定了复杂事物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了区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问题,他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2]320这是因为“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2]322必须充分认识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具体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来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矛盾双方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如十八大报告对工作不足的总结:前进道路上“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5]5这样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又决定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当然这个落后的社会生产从历时性上讲是发展了的,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后是落后的,与共产主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还有很大距离,还不足以满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人的需要,其不足仍然体现在产业结构、地域发展、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诸多方面,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在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中起主导性作用。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认识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
(四)“两个没有变”的方法论意义
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8]252十九大报告坚持从这个实际出发,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两个没有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首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条件性,切忌忽视矛盾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具体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要坚持“两个没有变”规定下的基本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伟大过程和伟大斗争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五)“一个转化”和“两个没有变”的关系
“一个转化”和“两个没有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矛盾特殊性框架内的重要问题,前者是发展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后者是由维持了内在一致性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特性。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但此果非此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决定了党的历史任务、战略部署、阶段目标等方法性、战略性问题。同时,虽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以新时代为条件发生了转化,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没有改变,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体现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限定性。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相互适应也局部不适应的矛盾寓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不否定矛盾的存在,毛泽东指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2]306十九大报告突出了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战略方针,可谓打响了攻克发展不平衡性的攻坚战!但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不忽视其他次要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对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具体到贯彻落实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转化”和“三个没有改变”为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冷却激进分子的不切实际奠定了基调。不忘初心,不矜不伐,不骄不馁!
三、小结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依据是新时代的“一个转化”和“两个没有变”。十九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的把握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性、统一性、条件性、斗争性、阶段性的科学运用,抓住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普遍性及其特殊性。
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2]314
我们应该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十九大报告对主要矛盾、历史任务、战略安排的具体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己力,以新时代的新精神新气质继续开创美好未来!
[注释]
①有“两形态”说,如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非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必然王国—自由王国;有“三形态”说,如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阶级的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有“四形态”说,如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有“五形态”说,即原始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详细研究可参阅:杨文圣.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2013. 张兴茂.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习近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017-10-26.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杨文圣.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2013.
[10]张兴茂.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