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
2018-02-10王珏
王 珏
柿子炭疽病是柿树主要病害之一,富平尖柿属于极易感染炭疽病的品种。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传播蔓延快,防治难度大,只有准确区分病害症状特征,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并采取综合措施适时防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症状特征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叶片很少发病。新梢受害多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最初病部产生黑色圆形斑点,后变暗褐色,病斑扩大呈长椭圆形,中部稍凹陷,并出现褐色纵裂,其上产生的黑色小粒点就是病菌分生孢子盘。病斑长10~20 mm,其下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枝条上病斑大时,病斑以上枝条易枯死;果实受害,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现近圆形凹陷,病斑直径5~10 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 (分生孢子盘),1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遇大雨或高温时涌出粉红色黏稠物(分生孢子团);叶部受害,症状多表现于叶柄和叶脉,初期病部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长条状或不规则形。
2 发病规律
柿叶很少发病,但病菌却是通过叶片传播的,因为阴雨或高温天气产生的病菌附着到叶面上,叶片发病脱落时营养回流,病菌由芽眼进入主干,在芽下方形成三角形病斑,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来年随萌芽展叶和树体生长,病菌向上移动,在芽周围形成菱形病斑,造成芽部塌陷,影响到树体生长。一般年份,枝梢6月上旬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秋梢可继续受害;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7月下旬果实即开始脱落。
3 致病因素
3.1 病源 12月到次年1月是病菌传播高峰期,冬季果园菌源积累越冬后散出大量分生孢子,为病害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降水 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雨后气温升高,易出现发病盛期,富平县炭瘟病发病高峰期为6—7月。气温高、雨水多时果园发病严重,雨后气温升高或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
3.3 管理 管理精细,增施有机肥,及时剪去病枝的,发病轻;耕作粗放,有机肥不足,修剪不到位,导致树体郁蔽的,发病重。
3.4 地势 阴坡日照少,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发病重;丘陵地通风透光良好,日照充足,发病轻。
3.5 树龄 老龄树,树势健壮的,发病较轻;幼龄树,树势衰弱的,发病重。
4 防控对策
杜绝病害传播蔓延是防控炭疽病的先决条件;做好柿园的清园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是防治病害的基础;适时适法进行药物防治是防治病害的关键。
4.1合理修剪 炭疽病多发生在6—7月份,病菌习惯寄居在秋梢上,因此要及时剪去秋梢。根据“留强去弱、留疏去密、合理搭配”的原则进行摘心和疏剪,使留下的新枝位置适当,生长健壮,不交叉、不重叠,形成紧凑开张树冠,保证枝芽充实,减轻病害发生。
4.2 冬季清园 注意在冬季休眠期清除园内杂草,剪除树上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修剪后的病枯枝要集中处理。修剪后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树干,消灭越冬病源。生长季也可以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病。
4.3 科学施肥 多施有机肥,配合适量化学肥料,促枝梢充实,养分积累充足,增强树体抗病性。
4.4 药剂防治 发现园内有轻微病害后,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交替喷施,可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当病害严重时,选用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 000倍液和45%咪鲜胺水乳剂3 000~4 000倍液交替喷施,可有效治疗柿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