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社会化的“表情包”路径分析

2018-02-10朱俊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情包社会化群体

王 颖,朱俊亭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一、相关概念界定

1.“表情包”的含义

截至2018年1月12日,以“表情包”为关键词在著名学术网站知网上的检索结果共有472篇,其中期刊文献241篇,硕博士论文20篇(博士论文0篇)。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二十篇文献中,关于“表情包”的学术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看法。百科词条对于“表情包”是这样定义的: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1%A8%E6%83%85%E5%8C%85/9162146?fr=aladdin.)。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显示,“表情包”已成为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最热新词之一。与网络媒体兴起的其他热词相比,“热情包”的热度自诞生起未曾冷落过。追溯到人类第一个符号表情“:-”,它的发明是为了模拟面部微笑情绪。随后为了交流的便捷,更加丰富的面部情绪替代字符被发明。进入到“互联网3.0”时代后,单纯的静态字符表情已无法满足新生代群体的情绪传达和宣泄需要,人们通过对具有特定背景的记忆进行改造、重新赋意,最常见的是通过静态或者动态GIF的图文并茂形式故意夸大其情绪效果,来增进场景代入感,实现超越时空限制的强烈心理互动。从表面看,“表情包”具有制作门槛低、最大限度释放娱乐需求的特征,即任何个体都可以制作形式新颖的“表情包”来博人一笑。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时期的大众心理和实践行为都反映了那个时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时代背景。新生代群体善于使用戏剧性的“表情包”来反嘲和自黑,一方面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年轻人的表达自信,另一方面社会的分层和流动使人与人之间差距拉大,促使年轻人将现实的不满借助于“表情包”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新时代社交平台的衍生品,“表情包”充当了这些新生代群体的话语文本,并且实现了由私人交际领域到公共领域的扩散。

2.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是自国家产生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开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合法性,会以耳濡目染的形式传递国家的政策价值取向、政治实践规则并使民众接受上层建筑的影响力。在国家产生的早期阶段,政治社会化更多的是政治领导阶级对普通民众的单向影响过程。在政治体系对其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情感的培育中,社会个体成员被动接受来自政治领导阶级的观念灌输。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环境的变迁,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功能、内容等早已不同往日。政治体系开始有意识提升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技能,社会个体成员也通过各种途径如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获取政治知识,塑造政治人格,实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化。因此,现今的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与社会成员的双向互动过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以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稳定。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秩序性统治是政治社会化的终极目标,因为统治有序不仅可以增强民众对政治体系的认同,还可以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根据政治社会化的内在逻辑演变顺序,其过程可以分为政治信息传播、政治观念内化、政治态度演进及个体政治人格形成的四个阶段[1]。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发展程度影响着各自政治社会化的阶段深度,同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信息传递更加便捷的新时代,受工具理性影响的价值选择也愈发个性化、原子化、务实化,人们开始摆脱从众心理,根据现实的利害关系和自我价值标准来决定其意识形态取向[2],使得个体对于政治体系的反作用愿望增强。因此在政治社会化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适应的治理机制,以防止政治社会化出现路径偏移。此外,现今的政治社会化在传统社会结构中所形成的固定模式,有时还会受制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流行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的则是政治社会化双轨模式中“表情包”的新路径。

二、政治社会化的“表情包”路径流行案例

1.香港高校民主墙的反港独“表情包”

在香港高校里面,民主墙并不是新鲜事物,一般由该校的学生会主办,用于师生表达自身观点、维护各自权益。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以及香港因陷入自身的时代发展困境而引起部分人的愤青心理,这面本该单纯反应师生心声、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宣传墙,演变成为狂热的西方思潮崇拜者的阵地。民主墙不是用来代表民意发声,而是被这些年轻的民主自由鼓吹者利用,充斥着大量的“反中”和“港独”言论。香港高校民主墙的“表情包”事件起源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大陆女学生撕下传播“港独”思想的海报,并且毫不畏惧地与支持“港独”的学生会成员展开辩论。随后,大陆学生开启了一场以“表情包”反驳和嘲讽“港独”的回应行动,民主墙上幽默夸张的反“港独”表情图像与空洞无力的独立言论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这些“表情包”吸引了路人的驻足和媒体的关注,也凝聚了在港大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团结力量,另一方面这种调侃式的回应展现了大陆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能表明自身立场,又不伤害无关的香港同胞。政治社会化的深层次阶段便是政治态度的演进和政治人格的形成,民主墙事件第一次将“表情包”从网络社区带到现实生活,体现了在港学生强烈的国家认同和识大体的政治诉求与利益表达态度。反“港独”表情包则独辟蹊径为我国的国家认同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供了有力武器。

2.政治领导者成为“表情包”素材来源

政治领导者是一个国家政治系统的象征,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受政治领导者的个人偏好影响。政治领导者首先会将其想要传达给民众的政治信息进行系统化,社会民众在系统外被动接受这种信息渗透。所以,在过去,政治领导者的形象往往都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在政治社会化的双向作用路径中,个体对于政治体系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政治领导者的形象也由威权型转向亲民型。在娱乐和图像逐渐成为话语霸权的互联网社会,政治领导者异于常规的举动往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最近几届美国总统大选来看,候选人都善于以娱乐大众的方式来取悦选民,因此在网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活成表情包的政客不是好网红。”美国的政治娱乐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以现任总统特朗普为代表,网红政治领导者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成员提供“表情包”的素材来源,美国民众对于公共政策的态度也体现在领导者的“表情包”配文中。目前唯一可以与特朗普相媲美的网红政治领导者便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其以强硬霸道著称,甚至被中国网民称之为“普京大帝”。为了表达对普京总统的喜爱,中国网民经常制作故意夸大其英勇果断形象的“表情包”,最为典型的是普京总统骑着一头黑熊的GIF动态表情。中国网民对普京的喜爱与其强硬的外交政策和执政能力是分不开的,也反映了中国网民日益增长的爱国情绪。同时在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拉近了政治领导者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谈到“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两句话的截图已被网友当作“表情包”持续频繁使用。相比之下,对于我国政治领导者“表情包”的制作和使用,网友都能秉持客观严谨尊重的态度。

三、政治社会化“表情包”路径的驱动机制

1.青年群体亚文化的自我身份认同

从字面上来看,亚文化很容易被打上不好的标签,使人联想到亚健康的状态。实际上在社会学中,亚文化仅仅是母体文化中与占大部分比例的主文化相对应的某个群体特有的小比例文化,又被称为非主流文化。亚文化最容易出现在人生的青年阶段,即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对现实抱有较高期待,尚未完全脱离叛逆期,因而不喜欢随大流。与在传统的集权型社会管理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父辈相比,青年群体生活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尤其作为网络原宿民,线上社区的平等身份地位使青年群体不畏权威,敢于彰显个性。占社会人口总数一小部分的青年群体总是乐此不疲地试图解构大部分人的主流文化,形式新颖的“表情包”就是他们营造自我文化认同的方式之一。从父辈和青年群体使用的“表情包”种类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异,青年群体喜欢用夸张、搞笑、自黑甚至偶尔带有不文明字眼的表情,而父辈往往中规中矩。对于同一个表情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解读,如微信系统自带的“微笑”表情,大多数年轻人将其视为生气的前兆,在父辈那里却仅仅表示单纯的礼貌性微笑。表情本身即用于交流情感和表达情绪,在生活中,为了与占有主导地位的异质文化形成身份区别,青年群体会故意设置“门槛”阻挡这种别有意味的表情含义传向主流群体。但在国家政治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青年群体往往都能保持足够的理性,政治身份认同则是他们政治参与的前提之一。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青年群体也倾向于走能够展示其独特身份并能收获足够关注和认同的路径,从前文香港高校民主墙反港独“表情包”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青年群体能够主动扛起政治社会化中的责任和义务。

2.大众政治诉求下的话语权构建

大众政治诉求是处于国家政治管理体制以外的普通民众通过非制度性的途径表达自身对体制的请求、意见、愿望等。政治诉求是政治参与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是个体对政治充满期待、释放不满以及期望调适的过程[3]。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封建社会,大众并没有表达政治诉求的权利和途径。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我国政治社会化以城市的单位制和农村的人民公社制为依托,具有政治、经济、社会高度一元化的特征。在这种行政色彩强烈的组织范式下,政治体系凭借对资源的完全控制而控制了社会。又因为受行政层级的限制,大众不能与政治体系进行直接对话,需要通过单位和公社自下而上传递,所以限制了大众政治诉求的话语表达自由。党的十八大提出且在十九大再次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将过去由政治体系所主控的话语权平民化回归到社会的主体地位。互联网的扁平化和包容性解构了现实社会的科层制,使大众可以畅所欲言。而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如何才能将自己的诉求传递出去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呢?“表情包”这种自带吸引力和元叙事功能的话语载体刚好满足了这种需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话语文本,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风格可以有效规避外在约束,情绪传达功能大于信息传达功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造成了现实社会的不公和一系列治理困境,大众对现实的不满借助于部分包含负能量和沮丧心情的“表情包”宣泄出来。抑或当祖国被侵犯时,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被激活,大众通过“表情包”来构建自己的话语声援权。总之,“表情包”无限的话语意义空间为大众抒发各种类型的政治诉求都提供了范式。

3.视觉霸权时代注意力经济的产物

政治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经历了报刊、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演变,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文字霸权时代、听觉霸权时代和视觉霸权时代。所谓霸权是指领导权或支配权,并不代表其他媒介的影响力消失。尤其互联网变革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人们在信息更迭变幻莫测的时代渐渐失去解读文字的耐心,此时直观了然的图像符号便占据主导地位,文字沦为附属境地。“国家的盛大场面,如国庆大阅兵、香港和澳门回归时隆重的仪式感都具有很强的‘罗马竞技场’效应。它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力,激发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4]。因此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时视觉的冲击力更能使信息和感情的传达深入人心。这种视觉感官的优越性衍生了注意力经济,又被称为眼球经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也曾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实际上,不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注意力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表情包”在上述案例中以模拟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手段来创新政治社会化的路径,以情感夸张、画面饱满、制作粗糙的表现形式来获取同质群体的认同和异质群体的眼光,这是社会成员主动反作用于政治体系的能动性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注意力商业化已无法避免,“表情包”的初衷只是娱乐消遣,在吸引足够关注后可能会被商业化收编[5],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例如,微信系统早已出现了“表情包”的收费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收编会激励更多的创作灵感,但“表情包”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可能会被削弱。

四、辩证看待政治社会化的“表情包”路径

1.防范“表情包”路径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表情包”路径必然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影响来看,“表情包”是青年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种类,形式上新颖有趣,内容上彰显丰富个性和群体特征,反应了新一代社会公民的价值取向。“表情包”的大规模有组织使用正是这些新生代公民政治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增强的体现。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部门也可以尝试从“表情包”路径着手将国家主流价值取向进行二次转化处理,融入到青年群体的日常交流和生活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政治体系和国家结构的认同。同时也要警惕“表情包”对社会潜在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对社会的潜在危害。“表情包”对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度娱乐化倾向易挑战政治底线。有学者称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种担忧不无道理。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竞选时以“段子手”著称,为了获得选民的关注而不断通过娱乐节目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这种只关注政治人物的包装和作秀,忽视政治问题的复杂性和严肃性,最终结果便是卸任后社会状况的持续低迷。“表情包”也是一样的道理,大众通过表情符号对政治内容进行解构,可能会使政治内容的传播更广泛,但也有可能会使政治内容被消解,导致政治体系失去公信力和权威力。我国政治环境的开放必须以维护政治体系的公信力为底线,因此要把握好政治社会化中“表情包”的娱乐度,娱乐可以服务于政治社会化,但绝不可让政治成为娱乐的附庸。

第二,缺乏理性思考,透支网民注意力。“表情包”更加注重的是情绪宣泄功能,因此当特定群体使用“表情包”来交流政治话题时可能仅仅流于表面和形式,无法理性深入分析。有网友批判“表情包”只能抢占视觉高地,过度依赖这种方式会影响使用文字的积极性。作为情感交流工具,“表情包”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在缺乏理性思考和共同记忆背景的前提下,交流者可能会对同一表情符号产生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会阻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退化,助长了网络群体的盲目跟风,当更吸引眼球的信息出现时,网民会迅速集体转移注意力,创造新的表情符号。这就是大多数“表情包”素材的时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第三,易产生现代犬儒思潮危机。犬儒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希尼克学派,是一种讽刺和批判哲学,抵制世俗功利,谴责政治权威。传统的犬儒主义是学者对公共社会寄予自己的厚望,而演变至今天,犬儒主义已经从公共社会退守到个体的生活准则,表现出玩世不恭、看破人生的态度,对公共生活态度冷漠甚至抛弃道德原则。现代犬儒主义的典型特征便是虚无主义,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群体敢于使用“表情包”来调侃、恶搞一切,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表达不满和反抗的方式,但实际上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很容易麻痹自我,沉溺于自我创造的狂欢中。尤其青年网民群体尚未培育出成熟的公共空间主体精神和身份认同,易受“表情包”传递的消极犬儒思潮的侵蚀,从而缺乏社会责任感。

2.积极创新政治社会化的方法和手段

“表情包”是大众自创的政治社会化路径,也是一种非正式的个体与社会相互动的途径。反思我国当前政治社会化传播模式,存在一些诸如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易脱节等不足之处。因此,要不断优化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尤其要改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根据青年群体的时代特征,创造性地采用易被接受的手段。首先要将明示的思想政治宣传与暗示的环境氛围创造相结合,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其次,要加强理论对实践的引导,宏大叙事对日常叙事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最终目的,政治社会化是为了帮助个体获得政治实践技能,同时也只有在社会政治的实践中,才能增强个体对理论的认可。而宏大叙事这种由国家意识形态所包装的叙事文本也需要结合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被人们津津乐道,否则只会高高在上让人无法接近。例如,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遇上“表情包”,便是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的结合。最后,当前的网络社交软件与平台似乎已成为民众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要积极抢占这些网络阵地,构建政治社会化的立体网络结构。不仅要及时掌控舆论主导方向,还要拓宽民众的表达渠道,改善因时空限制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猜你喜欢

表情包社会化群体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