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业发展研究综述
2018-02-10仲召红
仲召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 淮北 235000)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思想,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倡议。据统计,2013-2016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凡意义。国家“十三五”指出坚持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拓展区域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一带一路”正契合了这一要求,为旅游产业大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都比较客观、科学,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一项“富邻”战略和大国谋略,它有别于西方的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研究员Teshu Singh等认为,“一带一路”以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拓展中国新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实现中国梦,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意义重大,将推动世界大环境和谐发展。美国著名财经网站Zero Hedge归纳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短期、长期对世界发展的益处,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学者Akshay Mathur认为“一带一路”将有助于构建新的多边金融构架,催化欧亚大陆和整个世界均衡发展。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Scot Kennedy、David Parker等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会带来更为持续的增长。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导的新型合作关系有利于改善市场连接、加强开发性建设,从而降低了合作伙伴的信息与交易成本,英国牛津大学Peter Frankopan认为“一带一路”强调协商和包容。
“一带一路”的实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机遇与挑战,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思想面临的风险与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有经济和安全两方面。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总体来说是客观与中肯的,均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国外学者普遍提出应进一步明确措施,充分考虑沿线国家利益。中国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更要具有大国担当和大国谋略,通过软实力促融合、促互信、促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一带一路”有关研究
张永丽等认为当前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总体研究呈现出从全面到局部,宏观到微观的特点。在现有文献基础上,讨论了“一带一路”的实施基础、战略挑战与对策等,现阶段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规划与保障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也缺乏国内风险与挑战分析的文献资料,周方银、何茂春、马丽蓉等对此有一定研究。邹帅等研究了“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政策见解。王永武、刘佳欣等从国内外方面进行论证,指出这一构想的划时代内涵与重大意义。刘大林、赵天睿等指明“一带一路”对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合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发展思路。
2、“一带一路”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研究
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十三五”旅游发展大战略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产业优势凸显,跻身全球旅游强国之列。另外,旅游业具有产业联动性和经济带动性强的特点,要利用好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模式的有效运作。旅游经济效益越发明显,“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商、养、学、闲、情、奇”相得益彰。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业与“一带一路”的互为促进作用。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城市群结构与分级、“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参考性。主要涉及的是“一带一路”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研究、与中国乃至国际旅游发展的研究,微观方面更多的是“一带一路”与区域旅游经济研究,与各省市旅游业互为促进关系的研究,如上海、北京、西安、长三角区域、东北、云南等。
(1)“一带一路”倡议与旅游经济的宏观研究
“一带一路”提出后,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响应,国家旅游局把2015年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并确定“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思想,为分享这一倡议成果,学术界掀起了“一带一路”的研究热潮。关于旅游方面的有:王娟指明“一带一路”将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旅游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旅游开发策略;李钢、刘倩等论述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全域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历史起点向东向北延伸与我国全域开放骨架经济空间布局构想,介绍了该构想下的四种可能的起点组合方案,认为“π”字型这一架构更具有统领性、开拓性和弹性,终极目标是促进中国与全球互联,推动中国全域发展;夏洁、张响等分析了“一带一路”下我国国际旅游业的策略选择。
(2)“一带一路”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寿建敏、张建松等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探索了基于“一带一路”的上海旅游业、云南省旅游经济、西安旅游业等的发展路径、存在问题、旅游业发展对策和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等,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旅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3)“旅游+”多产业融合相关研究
田里、陆林等对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模式、路径、机制和效应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需要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领域,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证性、系统性研究;陆林认为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给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带来新的生产力和增长点,使旅游业更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色;赵黎明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比较优势、产业创新、形态分化与合作竞争等。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旅游业研究有待深化
众多研究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但毕竟“一带一路”是一种新思想,科研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很多研究成果和方针政策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检验,因此短期内的研究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研究领域和微环节也需要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2、加强理实结合,强化实践调研和实证分析
人文社科类课题难免带来理论性研究为主的局面,但研究中可以尽量克服这一不足,强化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融合,研究要多注意实践调研、实证分析、调查走访和现场数据采集等,也可适当加入项目考察与景区景点实践环节。充分发挥研究团队的力量,采用分散实践与集中调研取证相结合的方式,提取高价值的资料、数据,力求项目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提升研究的层次。
3、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纵观当前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关于“一带一路”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课题不够丰富、多层次,尚不够成熟,主要是关于“一带一路”形成背景、实施意义、机遇与挑战等的研究;从研究区域看,国内学者更多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角度展开研究论证;从研究进展看,有关研究正逐步增多,但比较分散,宏观研究和实证分析缺乏。
要多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经分析,当前众多的研究中多为理论和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践指导性,建议研究既要基于理论,又要结合国情、省情和地域特点进行,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才能发挥本项目研究的时效意义,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以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结语
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从社会、文化和经济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地位、深远意义及机遇挑战等;国内方面,更多学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理论和定性研究为主,有一定局限性。当前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综述性资料较少,研究多从两大角度出发,一是对“一带一路”概念、意义的阐述和历史追溯,二是对各省市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蓝图的研究。关于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以及城市采取的应对策略等的研究相对薄弱,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不足。研究中应多通过实践调查、访谈和现场调研等来了解当前“一带一路”环境下旅游业建设进程,要多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图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增强理论研究的实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