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8-02-10杨昌休

职业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二维码互联网+院校

李 泽,杨昌休,李 霜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 402247)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手机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以至于在大学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各高校也各出奇招来制止学生课堂玩手机,虽有所成效,但学生们课堂玩手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遏制。[1]既然同学们对手机爱不释手,如何让手机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手,作为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下,二维码技术作为移动设备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编码技术,由于其储存信息量大、数据类型多的特点,发展十分迅猛,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果以二维码技术作为载体,学生以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获取,不失为“互联网+教育教学”技术的尝试。

在本文中,笔者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对二维码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

1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较低,成绩属于中下等水平,他们通过初高中课程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计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掌握以上基本学科知识外,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存在一定偏差,需要适当的引导。[2]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考也不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想法新颖。[3]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高职学生的特点包括:

1.1 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动性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涉及复杂运算的内容以及纯理论内容较为抵触,专注力不强,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相较于理论学习,其动手能力较强。

1.2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学习缺乏计划性;与高中阶段学习较为相似,老师讲什么内容就听什么内容,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学生会短时间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由于思考不够,学生在课堂上几乎不提问题,教师也难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3 实际操作能力较强

学生不喜欢理论式的教学,更喜欢操作类课程,实训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会明显高于课堂教学。

1.4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

由于对理论教学内容兴趣不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调动,学生普遍对实操项目感兴趣,学生的形象思维明显强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1.5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较强

学生们对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对当下的新鲜事物关注度极高。

1.6 自尊心较强且容易受挫

现在的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如果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由于在学习中获取的成就感较少,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有畏惧感。

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如主动性较差、自觉性较差等问题,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扭转学习局面。而将“互联网+”应用于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

2 二维码技术特点

二维码是一种能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二维空间中储存大量信息,具有高度可靠性,且可以被超高速全方位识读,表示英文、汉字、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图形载体。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书刊等平面媒体,也可以打标在实物上,在移动应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4]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将手机二维码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如学生通过直接扫描现场实物构件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可以立刻对所学部分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移动载体的读取,将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整合,让学生通过主动接近感应实体二维码完成学习,并借助无线网络及二维码的结合创造出泛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二维码技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探索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互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建立一个移动学习设备结合手机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这套系统主要是将信息科技融入教学,建立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依托实训室条件,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结构部件的具体信息做成二维码并张贴在对应构件上,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习主动性,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作用。

3.1 课堂创新

年轻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而二维码作为当下流行的社交以及支付手段,将它应用于教学,通过二维码获取学习内容,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本次设计基于“轨道交通概论”的教学,是将课堂需要讲授的轨道系统组成内容做成相应的二维码,并张贴于实训现场的具体构件上,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知识,提升学习的参与度,新颖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体验新奇中完成学习。

3.2 加强情境学习效果

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通过在活动背景下获取知识的一个普遍理论。[5]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学习,应用抽象思维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教学中搭建一个具体的活动背景,将极大地发挥学习者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往往强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通过现场情境教学,将真实情景作为教学背景,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3.3 学习主动性及教学反馈

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被动学习,很难对所学内容进行联系,知识过于片面,没有整体的概念。而对于“轨道交通概论”这门课程来说,需要学生对整个轨道系统进行联系。在二维码内容设计中,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构件,就会提出相连接部件的模型让同学们去思考:下一个或者与其相关部件又是什么?让学生不断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步学习,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养成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在探索中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当然,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还存在由于学习的主动和探索性不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的情况。此次教学设计,学生们在新颖的环境以及教学模式下,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知识,提升了学习的参与度,通过现场的整体系统,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将整个铁道系统进行联系,有了整体概念。对于学生不提问、不沟通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通过获取二维码的扫描情况,了解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就能掌握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较多问题,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3.4 激励式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且容易受挫,一旦受到教师或家长的批评,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此次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兴趣引导以及教学任务布置,让学生自己制作二维码或将以前的二维码内容进行完善,将同学做得好的二维码张贴在构件上,供其他同学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如此一来,学生接受了教师的表扬及肯定,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完成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结语

运用“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情境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便于记忆与理解;通过二维码扫码情况统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教师的表扬与肯定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训实操内容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是积极的、主动的,而非灌输大量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应向激发学生兴趣和注重实践方面转变,进而达到“自学”向“创新”转变,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霞, 陈宇枫. 浅议高职学生特点及数据库课程教改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5):254-254.

[2]刘慧. 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浅探[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2):36-3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王阳阳. 基于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创新学习活动设计[D].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5]曾宪军, 张晓洪. 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0(3):122-123.

猜你喜欢

二维码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