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8-02-10赵本纲

职业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企创新能力环境

冯 海,赵本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217)

0 引言

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传统生产力和粗放型经济难以继续适应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生产力要素、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驱动归根结底是人才驱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国家统筹规划、全面指导,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措施,以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而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益转变,创新产业因对环境损害小、相关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点。创新产业的建立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需求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应对多变环境的创新能力。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无不将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为重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个体导向的作用明显,对个性化素质及竞争能力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想要提升大学生个体创造性及社会价值,就要使大学生具备广阔的视野、科学的知识结构、清晰的思辨能力、整合、科学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问题溯源

近年来,长沙地区的区域优势越发明显,一方面不断推进“两型社会”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集群发展。以长株潭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为核心,进一步辐射中部地区,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另一方面,办学资源日益丰富。长沙拥有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一批国家重点大学,汇集各类大专中专院校30余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余名,国家及省级创新科学研究机构160余所,创业孵化器、创业示范基地、产学研孵化基地20余个,应届毕业生近8万余人,是全国人才培育的重要窗口。因此,推进长沙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创新教育发展,对推动与辐射全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目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差强人意,主要受以下两方面的制约。

2.1 缺乏有效统筹的育人环境

创新不仅需要创新意识的引致,更需要不惧挫折、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固有的农耕文化带来了稳定与封闭,同时束缚了创新精神的生长。即使是在全球倡导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观念依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对而言构建有效统筹的育人环境极为重要。由于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对“双创教育”认识不足及相关制度不到位等原因,社会主体参与创新教育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培养的仍然局限于在校培养。目前长沙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居于形式,有些甚至停留在选修课程或讲座,并未纳入必修课程范围,实际效果不佳。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创造全社会参与的培养环境。

2.2 校企双方协同性薄弱,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当前,校企合作形式种类多样,订单培养、定岗实习、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园区、实践基地等,但是多数浮于形式,没有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一些产业园区虽然成立了相关机构,集聚了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然而尚未形成广泛而全面的合作,缺乏实效性。作为合作主体的学校与企业,由于组织性质、隶属关系、经营模式各不相同,难以从根本上找到合作的契合点。首先,文化制约,目前长沙地区多数高校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办学封闭,甄别不同企业文化的能力不足,无法积极探索合作中的交融与对接。其次,关系失衡,企业用人途径广泛,校企合作并非唯一途径,当前校企合作中双方关于人才培养并未达到共识,甚至步调不一。在技术研发方面,很多高校教师对岗位职业、市场认识尚显不足,人才支撑力有限,致使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再者,保障缺失,政府尚未建立有力的激励及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对校企合作的全面制约,对不履行义务的学校或企业束手无策。虽然成立了行企协会,由于缺少法律上的肯定,无法代替政府履行相应的权力,协调作用有限。

3 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

3.1 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人才成长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层次划分,可以将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一般而言,宏观环境包括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文化风气的客观因素,对人才培养产生间接影响;微观环境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等具体环境,对客体产生直接影响,二者缺一不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优化素质教育,虽然逐步形成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的政策体系,但是各级政府仍应当着眼地域实际,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专项资金,简化审批流程,扩大创业项目扶持领域,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加强引导创新精神的形成,避免消极的价值观念在文化教育领域中的传播与扩散,抵制纯粹的功利思想,在保障科研、技术成果应得利益的基础上,获取荣誉、尊重、社会价值方面的肯定,提高全社会对知识、科学的尊重,使创新得到支持和鼓励,将创新积极性在正确的方向与恰当的途径上得到提升。

3.2 构建基于校企的互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依托校企合作,构建以“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基于企业实践生产问题的创新培训,促进学科、专业相互支撑,理论、实践相互依存,企业、院校相互协作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要做好校企互动的顶层设计。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合作办学主体上的多元性特点,协调与平衡相关利益者的意见,保障协同驱动,就需要构建有效的关系网络。首先,政府在制度设定中,要肯定各方主体在合作中的权利表达,使各方利益诉求在协商过程中得到体现,满足包括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决策者在内的基本要求,确保最终决策结果产生于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其次,立足制度层面科学划分权力与义务范畴,政府应完善机制体制,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规范学校合作育人以及企业生产用人、技术研发的职能体系,促进合作双方的利益驱动,实现效益最大化,增强主要双方的办学积极性。

二是要挖掘校企合作的育人内涵。首先,依托校企合作构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技术能力为重点、具备应用性、创新性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充分调动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促进多类专业在实践岗位工作中的交叉应用,进一步拓展教学层次、丰富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交叉培养、各类学科交互交叉培养。其次,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优质的创新氛围及教学环境,更赖于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构建基于校企合作下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实习平台、实践课程设计、技术技能大赛、创业基金项目等教学体系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再者,融入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科研体系,设立多种形式的企业基金项目,丰富横向课题的种类、内容、形式,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比率。

3.3 构建创新人才支撑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长沙地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服务长沙地区、湖南省乃至国家建设创新型战略任务,需要构建与完善创新人才支撑服务体系。第一,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虚体融合。随着信息化普及,优质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综合治理能力,是全面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应立足长沙地区国家级湘江新区、两型社会的发展成果及优势基础条件,依托“五区九园”产业区位布局,构建包含高校行政部门、行企部门、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学生及家长在内多元主体信息系统,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环境。另一方面,加快产学研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包括数据、资料、设备信息化共享能力及应用互通操作水平,方便在校师生、科研人员轻松获取学习资料、科研信息,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同步协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条件。

4 结语

迎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东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长沙已蔚然成风,特别是被确定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后,一系列国家级战略平台在此落地,长沙创新创业享有“天时”;长沙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长沙创新创业享有“地利”;长沙人历来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到处都是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长沙创新创业享有“人和”。因此,依托区位优势,建立人才数据库,实现长沙地区及周边区域企业、高校及相关用人单位实时共享,不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营造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必能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在长沙充分涌流。

参考文献:

[1]苏玉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2013.

[2]谢冬.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亟须顶层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3]邓紫微. 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沙湘江新区建设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4(05).

[4]史洋冷.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M].安徽大学,2014.

[5]李萍萍,郭书剑.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

猜你喜欢

校企创新能力环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环境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