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探析

2018-02-10钟雁平

职业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大学生

钟雁平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 510925)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随着“入口”人数的增加,“出口”人数也激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但是,由于社会市场原有的岗位数量是既定的,而毕业人数增多,相应的工作岗位就显得供不应求,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最终呈现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高校不仅担负着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还要做好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信心和竞争力。

1 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定位不明

当前,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具体来说,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创业指导等,在教学计划中都只是选修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相关的指导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由于缺少相关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自身的就业与创业竞争力被削弱。

1.2 专门化的机构建设有待完善,专职人员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专门化的就业指导中心。但从具体的工作操作流程与效果上看,其教育管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首先,在机构设置与安排上,没有进行合理的科室分工,有些事务性工作多头管理,而有些事务则无人问津。其次,在人员安排上数量较少,难以满足毕业学生的需要。另外,由于学生的毕业去向多样化,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增加了原本人数较少的从事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较低。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缺乏专门化的学习与培训,整体业务素质能力不强。总体看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效率较差,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1.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安排力度不大,专业性不强

相关的教务管理部门应当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增加必要的专项资金投入,保证各项课程的开展。通过职业生涯课程的讲授,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和专业定位,明晰自己的就业优势与劣势,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4 缺少真正的职业规划,缺乏实践环节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就业与创业的实际能力。鉴于此,对大学生加强专门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必不可少。从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环节严重不足,所讲授的实质性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实践内容较为匮乏。由于没有开展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实践演练,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晰,很难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就业优势与劣势,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深感迷茫。

2 提升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大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育力度

新时期,各大高校的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与当前社会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的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高校要帮助大学生获得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使他们收获就业与创业竞争力。具体来看,高校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设计。在学校层面,应该统一思想,提高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育力度,还要以基本的软、硬件教学资源为支撑,寻求各个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高校应成立独立的、专门的负责就业和创业指导的工作队伍,构建完善的校内就业体系,为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配备优秀的工作人员,为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2.2 加强理论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应在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下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不断探索创业与就业教育的新模式。首先,相关的指导教师应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会,构建统一的、系统化的创业与就业指导的教学理念。如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伊始,就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共同学习就业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到了更高的年级,帮助大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大学生朝着职业目标,加强在相关能力方面的培养。另外,相关的指导教师还应为学生及时发布较为全面的市场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创造参加就业面试的机会,提高面试技巧。其次,学校层面还要不断完善就业与创业实践教学环节体系。相关的就业指导管理部门要加强与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实践环境,努力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通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共同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2.3 增加相关培训机会,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任何的教学活动中,都有着“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并且教师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中,也是如此。因此,高校应认识到教师队伍在整个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地加强就业与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做好相应的保障。具体来说,在制度方面,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须解决当前的困难,即通过用人市场来检验毕业生就业率同学校内部非市场化的教育体系之间的矛盾。毕业生作为学校的产品,需要学校内做出改变,教育系统与市场寻求最佳的结合点,改变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到“引”“育”工作有机结合,不仅要引进在创业与就业指导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管理人才,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应该为这些专门化的就业教育指导人员提供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在相关方面的能力。最后,还要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及评价体系。在高校层面,要以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充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2.4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能力

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方面的能力,说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的教育时要寻求与更多企业、事业单位合作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通过课堂的学习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获得基本的经验,积累相应的能力才能够实现。高校还应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合理申请和使用公共财政,不断丰富与完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不断丰富与开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高的途径,比如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举办就业与创业设计大赛,开辟就业与创业基地等。通过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一些富有实效的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将相关的创业与就业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创业的意识,不断地丰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综合竞争能力。

2.5 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客观层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在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政策,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方面的基层就业岗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做好毕业生和企业的中间桥梁,广泛搜集各类符合校内毕业生的招聘信息,多举办专业的、区域定向的专业双选会,让毕业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主观层面,毕业生应根据个人的专业特点、就业目标,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企业参加面试,为自己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结语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摆正就业方向,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创业、就业观,进而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鉴于此,高校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最终学有所成,顺利就业与创业。

参考文献:

[1]燕远伟.高校全过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32-33.

[2]王素芳.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143-144.

[3]胡解旺.高校就业教育亟待加强[J].中国人才,2002,(03).

[4]宋吉红,赵海燕.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4,(S1).

[5]丁颖海.高校就业网站建设与运营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4,(05).

[6]姚莹,周宗超.新形势下高校就业部门要树立八种意识[J].理论界,2005,(11).

[7]肖建国.运用营销模式导航高校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

[8]李进.高校就业三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21).

[9]于继武.关于普通高校就业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1).

[10]李志龙.如何让高校就业网“活”起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11]张玲.高校就业网的发展:理念比手段更重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0).

[12]刘彦.对构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0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职业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