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基于学,学会学
——“圆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2-09江苏南京市翠屏山小学210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圆规画圆

江苏南京市翠屏山小学(210000)

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教”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活动经验、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呈现、交流、点拨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以案导学:让学走在教之前

“圆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面对这一课程,我首先问自己:学生自己能学吗?若是能,又该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学?基于以上思考,我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先学”,让学走在教之前。

“圆的认识”导学案

我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和引导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经历了自主解读教材的心路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己教自己”,教师则是通过“导学案”于无形中教学生“自己教自己”。

二、以学促学:学生教学生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初次感知“圆”,属于有备而来,课堂上,他们就能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1.小组集体汇报,基于学生的操作现实,在交流中完善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来介绍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笔芯……

生2:我来介绍并示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首先把圆规的针尖固定在纸上的一点,再把圆规的两只脚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把有笔芯的一只脚转一圈,就画出了一个圆。

生3:我来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画圆时,针尖要固定在一点……

生4:我有补充,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不能改变。

2.个人汇报,基于学生的方法分享,在交流中感悟圆的特征

教学例2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对四个问题的发现。其中,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发现进行交流时,学生给出了精彩的介绍。

生1:我发现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我是通过画一画发现的,我在这个圆上画了很多条半径和很多条直径,可是还可以画,画不完,所以我觉得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生2: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发现的。(生2把圆片对折)这样对折后,(生2指折痕)这就是一条直径,(生2打开圆片)打开再对折,这又是一条直径,再打开再对折,这还是一条直径,这样折下去,折不完,所以我认为有无数条直径,半径也是如此。

生3:我既没有画也没有折,我是通过思考发现的。圆上有无数个点,而半径是联结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所以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

经过课前“预热”,学生的大脑不再是一片空白,学生在集体交流中完善了认知,在个人思维碰撞中拓展了认知,学生在“教学生”中彼此促进、互相提升。

三、顺学而导:点拨促提升

1.操作后:于认识朦胧处设疑追问,促深思

当学生经历了“欣赏图片中的圆——实物抽象圆——比较中凸显圆”的过程,在“画图感知圆”这一环节中,他们就想出了“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铅笔上,把绳子拉直、绕一圈就画出了一个圆”的好方法。对于这个方法,我追问:“绳子为什么要拉直呢?”在学生用圆规画圆后,我又追问:“圆规针尖固定的中心点能动吗?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能动吗?”用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就能逐渐摸到数学的本质。

2.自学后:于一知半解处精讲点拨,促理解

课前进行学情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能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能进行基本的判断,但是他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解字面意思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对此,我有意顺学而导,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及时点拨,以深化学生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比如,在学生初步认识半径后,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联结圆心到圆内的一点,标注为A):老师画了一条半径,这样画对吗?

生1:不对。

师(联结圆心到圆外的一点,标注为B):你们一定是觉得它太短了,现在我画一条长一些的,这样画对吗?

师:老师画的为什么不对?

生3:A点在圆的里面。

师:我们把像A这样的点叫作“圆内的一点”。

生3:B点在圆的外面。

师:我们把这样的点叫作“圆外的一点”。你认为什么是半径呢?

生4:半径是联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师:“圆上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

K-1600是东田纳西技术园区的最后一批历史遗留建筑之一。该园区占地2200英亩,在二战时期曾拥有一座铀浓缩厂——K-25铀浓缩厂。K-1600的去污和退役是能源部拟进行的场区治理工作的组成部分,预计这项工作将在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完成。森图斯最近在俄亥俄州派克顿(Piketon)完成由120台离心机组成的示范级联的去污和退役工作。

师(学生用手比画却不知该怎样用语言表达,教师用手绕着曲线描一圈):圆上,就是——在这条曲线上。“任意一点”就是——

生5:随便的一点。

师(在圆上任意点一点):联结圆心和这一点能画一条半径吗?

生6:能。

师(在圆上再点一点):联结圆心和这一点呢?

生7:能。

师:这样画下去能画得完吗?

生8:不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半径,要成为半径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它是一条线段。第二,它联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学生依据自学获取的知识进行判断,教师故意出错,引导学生纠正,学生在纠错中理解“圆内”“圆上”“圆外”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对半径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任意一点”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画下去能画得完吗?”,重在渗透无限思想。

3.探索后:于发现精彩处引经据典,增自信

学生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分析后,指出:“‘一中同长’实际上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圆的中心点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不过也有人提出,它也指直径的长度都相等。这个发现比西方早了好多年,看,我们的祖先多了不起啊!你们这么小就能有这个发现,你们也很了不起!”

综合来看,本节课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学,以教指导学,以教顺应学,以教促进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了统一。教师了解并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不仅注重数学显性知识的教学,更注重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对接,切实促进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学,不但是基于学生的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学!

[1]王光明,范文贵.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任占天.促进主动思考,发展思维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03(4).

[3]鲁照斌.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圆规画圆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画圆
圆规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圆规小姐圆梦记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