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乙己》上课实录

2018-02-09

中学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茴香豆小伙计掌柜的

韩 军

屏显:

“谨以此课献给鲁迅《孔乙己》发表99周年!”

“谨以此课献给温情、真诚、令人动容的真人孔乙己!”

师:我们学习《孔乙己》,是通过批注、吟诵学读书。有了感受,就吟诵;有了心得,就批注几个字。

一、解字词,读字音

学生认读并释义:

羼(chàn)水:混合,掺杂。

荐(jiàn)头:介绍职业的人。

阔绰(chuò) : 阔气。

声气:这里指态度。

二、温暖的酒,热热的喝

师:作者是带着情感写文章的,因而文字也是有体温的。

读开头,看看酒店和酒,给人感觉,是热的,还是凉的?

生:(读)“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生:酒和酒店,给人的感觉,是热的。文章里写到了“温酒”“预备着热水”“热热的喝了休息”。

师:你爸爸喝酒吗?喝热的,还是凉的?

生:爸爸喝酒,一般喝热的。

师:酒是热的,酒店也是热的。学批注,酒店,热;酒,热。

师:男同学有喝过酒的吗?

生:(女生)我喝过红酒。

师:孔乙己喝的是黄酒,绍兴黄酒。酒,不管温过没有温过,喝到胃里,是热的还是凉的呢?

生:热的。

师:中国自古就有的酒传统,酒文化,是一种温热的传统和文化。古人,在漫漫旅途上奔波、跋涉,望见酒店,就像望见温暖的家。过去酒店叫酒家,古诗里有大量写“酒家”的诗。到了酒家,喝一碗温热的酒,浑身温暖,舒畅。所以,酒,酒店,给人香醇、温暖、温馨、热烈的感受。这也是《孔乙己》开篇,给我们的感受。

生:(批注)酒店,热;酒,热。

三、学羼水,造凉薄

师:掌柜的态度怎样?是凉的还是热的?

请默读,快读。

生:(默读)“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

生:掌柜的态度,是凉的。

师:小伙计“我”,侍候长衫主顾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哄他们高兴,往往就需要巧舌,就得说假话,哄顾客高兴嘛!这小伙计,是一位刚入世的孩子,他会说假话吗?他会巧言令色,侍候长衫主顾吗?

生:小伙计不会说假话。

师:小伙计不会哄人,骗人,侍候不了长衫主顾。掌柜于是说,你样子太傻。就让他在外面做点事。什么事呢?让他舀酒。

生:(齐读)“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

师:“这事”是什么事?舀酒的时候做什么呢?

生:羼水。

师:酒店卖酒,不是卖水的。舀酒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羼水。羼水的时候,是让顾客看到,还是不让顾客看到,才好?

生:不能让顾客看到。

师:掌柜又说,小伙计干不了这事……

生:小伙计不会羼水。

师:不会在哪种情况下羼水?

生:不会在顾客的监督下羼水。小伙计在顾客监督下羼水,往往被顾客发现。

师:掌柜的,让小伙计往酒里羼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生:这是坏事。

师:前面,掌柜的让小伙计侍候长衫主顾,免不了花言巧语说假话、欺骗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小伙计干不了这两件坏事,掌柜就想怎样处置小伙计呢?

生:就想辞退他。

师:“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于是,掌柜对待小伙计的态度怎样呢?

生:态度不好。

师:掌柜觉得小伙计不会侍候人,不会羼水。于是,掌柜对待“不会学坏”的孩子的态度是……

生:凉的。

师:掌柜的,对于“会学坏”的孩子的态度,会是怎样的呢?

生:态度会是热的。

师:这个掌柜的良心怎样?

生:掌柜的没良心。

师:批注,态度,凉。掌柜对“不会学坏”的孩子的态度,是冷漠、冷酷、阴冷、冰冷。

师:再读文章,看看,小伙计的心情怎样?从哪些文字看出的?

生:凉的。“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师:小伙计学不坏,掌柜是何种脸色?

生:凶脸孔,坏脸色。

师:小伙计的心情——单调、无聊、郁闷、恐惧。刚刚入世的孩子,学不坏,是不会受欢迎的。

生:(批注)心情,凉。

四、温暖还是冰凉的人间?

师:“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酒店的氛围如何?请大家朗读课文。

生:(齐读)“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师:酒店的氛围,热闹、热烈、热火朝天,酒客们和掌柜的,热情似火、热血奔腾,大家对孔乙己非常热情和关爱,表现出一片热心,热情似火。老师统计全文,一共有3个“快活”,有14个“笑”,有5个“都笑了”。众声喧哗,众生热闹。

所以,老师在这里批注,气氛,热。

生:(觉得正确)是。

生:(读)“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师:重点是“快活”和“哄笑”,酒店的氛围还是热闹、热烈,人们对孔乙己一片热情和关爱。因此,此处也批注,气氛,热。

生:同意。

师:读书不要随大流,要独立思考。异口同声容易出问题。

仔细读,想一想,上面这些文字写的,这是对孔乙己的一片热情和关爱吗?

生:有点凉。

师:哪里凉?

生:大家在嘲笑孔乙己偷东西,诬蔑他。所以,感觉有点凉。

师:可孔乙己的确偷过书。嘲笑的声音里,嘲笑孔乙己的人,心肠是热还是凉的呢?被嘲笑的人、被揭了伤疤的人,孔乙己心里的感觉,是热还是凉的呢?

生:嘲笑他人的人,心肠凉的;被嘲笑的人,心里感觉也是凉。

师:刚才老师批注的,氛围,热,正确吗?

生:不正确。氛围,应该是凉的。

师:老师也犯错。上面的文字,表面热闹,可热闹背后,表现出这些人没良心,心肠凉。怎能批注“热”?我们错了,读书粗心了。这位同学,独立思考,看出热闹的文字背后,人们的心肠凉。这就是独立思考。

再看下面这段文字。

生:这段文字也是凉的。大家都在嘲笑他,大家都哄笑起来,“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师:你孔乙己即使认识几个字,又怎么样呢?大家都瞧不起他,认字,不能赚钱,又不能当官。

生:大家都不尊重他。

生:都瞧不起他。

生:歧视他。

师:挖苦,嘲笑。

生:打孔乙己的脸。

生:每句话,都像皮鞭。

师:孔乙己的内心感觉……

生:伤心,心里凉。

师:孔乙己想,这人心,是凉的呀!我孔乙己到酒店,是来喝温酒的,想求得人间温暖、温情与关爱。可是,这酒店和人间,却一片阴冷、冷漠,大家都讽刺、挖苦我孔乙己。酒店里人的句句话,像皮鞭,让人伤心,让人心凉。

这是对孔乙己关爱、关心、关照吗?是热爱、热情、热心吗?这酒店和人间,是凉的。戏谑、耍弄、调侃、玩乐,拿人伤疤当鲜花。

生:戏谑、耍弄、调侃、玩乐,拿人伤疤当鲜花。

师:讽刺、挖苦孔乙己的这五句话,我们怎么读。

第一句,(轻声地,亲切地,关切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老师这种语气,是凉的,还是热的?

生:应该是关心的意思。(轻声地,亲切地,关切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这种读,就是朋友之间关切、关爱的读,悄悄耳语,低声提醒。

酒店里的人,是轻声、关爱地对孔乙己说话吗?换一种高嗓门的读法。

老师当孔乙己,请一位同学当酒店里的人,指着“孔乙己”读,读出讽刺、挖苦来。

生:(一女生高声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这种高声调,就是让酒店全体人,都知道;孔乙己不想让大家知道,可是讽刺、挖苦孔乙己的人,扯着嗓门,让整个酒店都传遍。

生:(一男生,高声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孔乙己听到这种高嗓门的“揭发”,讽刺,挖苦,心里凉透了。

下一句,“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要注意是 “故意的高声嚷道”。

生:(一女生,高声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师:女生声音,温柔了些。

老师示范,(高声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生:(女生,高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赢得掌声)

师:这声音,传遍酒店,所有人都能听见。这句话,好像在骂孔乙己,“你没脸,你是一个下贱的东西”,让孔乙己没有一点脸面和尊严。

接下来,孔乙己就自我辩白,“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酒客步步进逼“揭发”孔乙己。

生:(进逼地)“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赢得掌声)

师:请到前台来,表演着朗读。

生:(指着“孔乙己”,步步进逼)“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教师扮演孔乙己,步步后退,不知所措,无地自容)

师:孔乙己听到这种“旁证”式的“揭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师再示范读,“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酒客的这种话,句句是利剑,句句是皮鞭,让孔乙己受伤害,受侮辱。

下一句,“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不要读高调,要读得轻松,放松,笑着读,读出调侃、挖苦、嘲讽的语调来,拿孔乙己当玩物,当狗猫一样的“宠物”,玩乐着读。(教师示范读)

生:(读出嘲讽与调侃)“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师:(示范读)“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生:(读出轻蔑与挖苦)“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赢得学生掌声)

师:戏耍他,调侃他,讽刺他,挖苦他,把孔乙己说得一文不值。

读的时候,内心可能有脏话,酒店里讽刺、挖苦孔乙己的人,并非善良的人。大家看过社会上的痞子吗?尽管穿长衫,如同西服革履,自己觉得挺高贵,其实一肚子肮脏。

听了这些风刀霜剑的话,孔乙己内心感觉怎样?

生:凉的。

生:孔乙己觉得生无可恋。

生:愤怒。

生:孔乙己伤透了心。

生:孔乙己生气。

师:孔乙己感觉到人间阴冷,感受到社会的炎凉。

看写孔乙己表情的文字,表露出了内心的绝望、愤怒,对人间的失望,都写在他的表情上。

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这里有“青白”脸色。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有“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里有“一层灰色”。

师:读描写孔乙己表情的词语。

生:青白→涨红→青筋→灰色。

师:由孔乙己表情的变化,我们感觉到孔乙己被侮辱、被打击、被挖苦;那种痛苦,向谁诉说?简直万念俱灰。所以,这酒店的氛围,阴冷,冷酷,冷冽,冷漠。

生:(批注)氛围,凉。

师:文章到这里,由温热、温暖的酒店与酒,到掌柜冰凉的态度,到小伙计的冰凉的心情,到孔乙己冰凉的感觉,到酒店的冰凉的氛围。这酒店,如同人间,本来应该是热的,温暖的,但是却变得冰凉刺骨,寒透人心。

五、凉似铁,凉如雪

师:继续读,孔乙己的中秋怎样?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家家花好月圆,幸福美满。这是充满人间情热的节日,温馨的节日。而孔乙己的中秋,是怎样的呢?大家默读。

生:(默读)“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生:孔乙己的中秋,是凉的。

师:从何处看出是凉的呢?

生: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他肯定不舒服。

师:被打折了腿,是否有亲人关爱他呢?孔乙己有亲人吗?他结婚了吗?

生:孔乙己没有结婚,也没有亲人,没人关心他的腿。

师:但有一个人在中秋节,牵挂、惦记、关心着孔乙己,那就是掌柜的,他在细心、体贴地挂念、惦念着孔乙己。

生:掌柜的挂念的是孔乙己没有还他的钱。

师:掌柜的不是挂念孔乙己的人,是惦记他的钱。

这段文字,有一个特别的字。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了,掌柜的,对这个消息是怎样的口气?

生:就是“哦”,很冷淡,很慵懒。

师:你读一下这个“哦”字。

生:(读)“掌柜说,‘哦!……打折了怎样呢?’”

师:你在读掌柜的那个“哦”字时,你觉得,掌柜的眼皮抬不抬?掌柜的在看什么呢?

生:掌柜的眼皮不抬。

生:他还在看算盘珠,还在看账本,还在慢慢算他的账。

师:掌柜的,是在关心什么呢?

生:关心向孔乙己要回欠的钱。

师:这个中秋呵,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中秋,被人惦记着着欠款的中秋。这世间的人,不是挂念他的伤痛,不是挂念他的生命。这世界与人间,如此冷漠,如此凉薄。

生:(批注)中秋,凉。

师:中秋之后,是什么季候呢?是初冬。(深情朗读)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师:大家看,孔乙己的长衫,终于被剥掉了。你孔乙己,不是穿长衫装样子吗?你孔乙己不高高站立吗?打折你的腿,看你能不能高高站立,看你还能不能穿长衫!

师:(朗读)“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师:孩子们,读这段文字,有什么感受呢?

生:孔乙己太可怜了。

生:我太伤心了。

生:觉得他太可怜了,活得像一条狗。

师:说得好,说孔乙己活得像一条狗。孔乙己是酒店里身材最高的人。他是高高直立的;他本来是两腿站立,而现在呢?却让他四肢着地走路。把人变成狗,把人打得像兽。你孔乙己不是高高站立吗?你孔乙己不是穿长衫吗?这世道就让你匍匐在地做奴才,就让你做兽。这世道大家都是兽,你也得是兽。

这就是孔乙己的初冬。是自然界的冬天,更是孔乙己在人间的冬天。

生:(批注)凉。

师:这人间的凉,像什么呢?读一读这段文字的开头……

生:(读)“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师:大自然的秋风是凉的,冬天是凉的。而在本来应该温暖的酒店里,本来应该温暖的人间,却还有比秋风更冰凉的东西,更刺骨寒冷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

生:是人心。

师:人心比秋风凉,比冬天还冷。

师:孔乙己喊,“温一碗酒”,我要温暖。孔乙己绝望地恳求,不要再提,不要揭我的伤疤了。可是人间就给他冰凉,就给他挖苦与嘲讽。

师:凉似铁,凉如雪,凉彻心扉,凉透骨髓。

生:凉似铁,凉如雪,凉彻心扉,凉透骨髓。

生:(批注)初冬,凉。

师:孔乙己的年关、端午、中秋是怎样的?

生:(齐读)“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师:最后一句怎么读?老师给大家示范,“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开头要读得平,“大约”“孔乙己”,然后读得稍高,“的确”,最后,读得轻而沉,慢慢低声吐出来,“死了”。

生:(跟读)“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师:孔乙己的年关、端午、中秋,过得怎么样呢?

生:凉,凉,凉。

师:除了凉,还是凉。又是中秋,转了一年又回来了,岁月流转,凉,凉,凉,凉,凉……

生:(批注)年关,凉。端午,凉。中秋,凉。

(屏幕显示)

酒店 热

酒热

态度 凉

心情 凉

氛围 凉

中秋 凉

初冬 凉

年关 凉

端午 凉

中秋 凉

(屏幕打出一个巨大黑体字:凉)

六、要温暖,要回香

师:“凉”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说文解字。扣字词,解核心。

凉,本来是名词,本义羼水、加冰的寒粥。

引申,羼水、加冰。也就是说,凉,由名词变成动词,

本文的核心意象,就是“羼水”。酒羼水,人情羼水。酒羼水,酒味稀薄,人情羼水,人间凉薄。

同学们诵读“羼水”的情节。

生:“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师:羼水,等于凉。羼水,等于薄。

“薄”的意思是什么呢?稀薄、寡淡、无香。所谓薄酒,就是稀薄、寡淡、无香的酒。想一想,妈妈熬的粥,如果羼水,粥就怎样了?

生:稀薄了。

生:淡薄了。

师:羼水,就是凉,就是薄。羼水,就是凉薄。

生:(读)凉,无热,无温。薄,无香,无醇。稀薄,淡薄,无味。不醇厚,不醇香,不浓烈。

师:《孔乙己》的核心,就是“凉薄”。

孙伏园向鲁迅求教《孔乙己》主旨,就是“一般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鲁迅通过“羼水”这个意象,隐喻了《孔乙己》的主题,就是“凉薄”。

生:(读)酒无香,人无温,似霜,似雪,似铁,凉薄。

酒无香,人无温,戏谑他,耍弄他,调侃他,拿他伤疤当鲜花,凉薄。

师:不止如此,我们再往深处思,抓灵魂。

《孔乙己》,有一句话贯穿全篇,这句话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出场时,喊“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最后一次来酒店时,喊的还是,“温一碗酒”,“酒要好”。

孩子们,既然,凉,这个字,是“冰凉无温”的意思,那么,我们仔细会意,鲁迅先生让孔乙己喊出,“温两碗酒”“温一碗酒”,有什么寓意呢?

其寓意,大概可理解为:“我要温热,我要温暖,我要温情!”

既然,薄字,是稀薄无香的意思,那么,我们会意一下,鲁迅先生让孔乙己喊出“要一碟茴香豆”,大概寓意就是,“要让人间回香、回醇香、回醇厚”。

师:茴香豆,就是用八角茴香(大料)煮熟的蚕豆。蚕豆,本叫“胡豆”,蛮夷之地的野味、苦味、邪味的豆子。把生的、野味、邪味的蚕豆,加入八角茴香煮熟,就有了醇香、浓郁的味道。蚕豆原来的野味、邪味、苦味,被八角茴香祛除了,让野味、苦味、邪味的蚕豆,回到了正味、回到了醇香。于是,煮熟的蚕豆,就叫“茴香豆”,或者叫“回香豆”。

于是,茴香,就有了“回到醇味、香味,去除杂味、野味”的意思。

中国文化,“茴香”二字,就是谐音,回乡、回香的意思。

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充满邪恶之气、野蛮之气、凉薄之气,那么,茴香,就意味着回香,回到醇味、香味、正味,回归“人间正气”,祛除杂味、野味、邪气。鲁迅先生让孔乙己喊出“要一碟茴香豆”,大概寓意可理解为,“我要人间回香、回醇香、回醇厚”。

七、救孩子,要回香

师:我们看古诗里的的酒香。孩子们朗读。

生: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

深深美酒家,曲曲幽香路。

风月有情时,总是相思处。

(晏几道)

师:这是古代的、传统的“醇厚酒香”和“酒家之香”。可是咸亨酒店,却统统不在了,没有了“醇厚酒香”和“酒家之香”。这叫对比。

所以,孔乙己“要温酒,要回香”,《孔乙己》文章的灵魂是“要温酒,要回香”,这个意思,全文反复出现5次。

第一次,“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欠的“十九个钱”,其实是来酒店喝了三次酒,哪三次呢?我们能够推导出来。

生:第一次,“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欠九个钱。第二次,“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欠五个钱。第三次,“温一碗洒,要一碗茴香豆”,欠五个钱。

师:这样三次,9加 5,再加 5,恰好是 19,正好欠十九个钱。加上前面的一次,是四次。

最后一次,孔乙己被打折腿,来酒店喝酒,“温一碗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只付一碗酒钱,无钱再买茴香豆。这是第五次。

师:全文,孔乙己至少五次,带有寓意地“喊出”“人间要温热,人间要回香!”

(示范吟诵)“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师:不止如此,“孔乙己”跟“掌柜的”这两个角色,也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要“救救孩子”,也“救救世界”,一个却要“糟蹋孩子”,也“糟蹋世界”。这也许是鲁迅先生特意的安排,紧承着《狂人日记》“救救孩子”的寓意。

掌柜的,是“凉薄”的终极制造者,他自己羼水、制造凉薄,也教孩子羼水、学坏,让下一代“学着”制造薄凉的世界,凉薄的人间。想一想吧,他对孔乙己羼水、凉薄,他对所有的酒客都羼水、都凉薄。

生:(读)“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

师:孩子不会羼水,就不合格,就辞退。而有点可爱、更可怜的书生孔乙己呢,却在“教‘茴香’”,也就寄寓着“教‘回香’”“教书香”,这正是“救救孩子”,也“救救世界”呵!

读一读孔乙己“教茴香”的文字吧!

生:(读)“‘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师:孔乙己“教茴香”,这是多么温暖、多么令人动容的场面呵!

于是,就形成尖锐对比,“教羼水”与“教回香”。掌柜的自己羼水,也教孩子羼水,就意味着,要坑蒙拐骗,要掺杂使假,要制造一个凉薄的人间。孔乙己,要温酒,要茴香,也教孩子“茴”香,就寄寓着,传承文化,让世界回香,回到一个醇香、醇情、正气的人间。

师生:(共读)

不要掺杂使假的凉薄世界,

要回归温暖、醇香的人间。

这人间,不能羼水,应充满醇香,

这人间,不能羼水,要充满书香。

回香,回归醇香,

回乡,回到那文明的诗书的故乡!

“救救孩子!”

师:(吟诵)“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猜你喜欢

茴香豆小伙计掌柜的
孔乙己的茴香豆和酒
若无其事
被优待的驴子
一只蛐蛐一张犁
我能吃
敬畏
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到底是哪样?
悬壶药铺
绍兴名吃
悬壶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