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高职道桥专业“政产学研用”融合研究
2018-02-09张家宇
张家宇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 100122)
0 引言
《交通运输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交通运输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发挥行业企业重要办学力量的作用”。辽宁省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实施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度重要工作”。
2016年12月,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牵头筹建辽宁省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2017年4月,辽宁省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正式成立,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有105家,由开办交通运输专业的省内高中等学校、相关科研院所和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企业组成,这是目前辽宁省专业布局覆盖最广、涉及行业企业最多的校企联盟,具有深厚的“政产学研用”机制基础。在此背景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深入对接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交通建设需求侧,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道桥国家资源库,打造特色双师教学团队,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政产学研用”特色发展道路。
1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基本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从最开始的“校企合作”逐渐过渡到“产学研合作”,现阶段又提出“政产学研用”,文字的变化体现出教育工作者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从表面上看,“政产学研用”较之过去的“产学研”仅仅是将“政”与“用”二字引入其中,但正是这两项新的要素提升了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政”指代的是“政府”,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杠杆配置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辽宁省教育厅积极倡导的校企联盟、实训培训基地等都是政府主动参与、积极引导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工作。“用”字指代的是“用户”,无论“政”“产”“学”“研”如何相互作用,其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向“用”,就是要充分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必须要能够被“用户”所接纳。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工作目标,实现了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2.1 探索机制体制创新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级高职示范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交通部综合甲级资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交通部甲级资质的辽宁科杰公路工程监理公司和省级重点的辽宁省桥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内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四个校内二级部门“对外独立、对内统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校内“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基础上,专业承担辽宁省教育厅指派的辽宁省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辽宁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培训基地等政府统筹职能,同时与中铁十九局、中铁建大桥局、辽宁省路桥总公司、东北军辉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机制体制。
2.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与合作企业双向互动,逐步形成了以“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施“以工期安排学期”的教学计划,将路桥施工实训安排在每年5月至10月的施工旺季,将学生暑假安排在无法施工的冬季。实训学生到合作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训,同时也获得了每月1200~1800元的报酬,合作企业把学生看成是未来的员工,专门选派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并直接从实习学生中录用正式员工。辽宁省公路建设上千公里的现场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和展示才能的舞台。通过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2.3 建设道桥国家资源库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17家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及中国交建集团、中铁十九局、中铁建大桥局等20多家优秀企业共同开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项目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工程勘察与路桥设计能力、工程概算与招投标能力、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道桥工程施工与组织能力、质量验收与评定能力”五个核心能力,系统化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标准等教学和学习系列文件。企业专家参与项目设计、开发、制作、试用的全过程,并提供了大量技术案例等资料。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库已经服务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行业、企业培训等各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实现了课程开发及资源建设的更新及可持续发展。
2.4 打造特色双师团队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教师工程师双顶岗”的特色,专业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有两个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或到企业兼职进行“教师顶岗”。来自交通建设一线的工程师走进校园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学习指导的全过程,实现了“工程师顶岗”。通过“教师工程师双顶岗”,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职称及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的教师比例达100%,兼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校企合作推动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2.5 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学校校内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和校外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机制,充分运用人才优势和知识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主动服务,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互动,实现双赢。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每年承担辽宁省和沈阳市路桥检测任务合同额超过200万元,在2017年承担了沈阳市重点工程——南北二干线地下隧道的工程监测工作。桥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旧桥检测加固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已经在辽宁省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科杰公路工程监理公司具有交通部甲级资质,承担了辽宁省多条高速公路和地方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监理任务,并且中标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的监理任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6 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大部分在中直、省直等大中型公路施工企业就业,这些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成长好”,实现了“1个毕业生到企业,企业想要N个毕业生;1个企业要毕业生,N个企业想要毕业生”的就业工作“1+N”效应。学校80%的毕业生成为公路施工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3 结语
当前,辽宁省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传统的“产学研一体化”也逐渐演变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将充分依托政府在“政产学研用”中的主导作用,继续用好辽宁省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辽宁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培训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用户在“政产学研用”中的指向作用,提升“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层次,拓展“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功能,探索出一条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政产学研用”特色发展道路。
[1]欧阳伟.以“产学研一体、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职道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6):40-43.
[2]周权锁.“政产学研用”模式中引入专业认证理念培养卓越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7,(03):54-56.
[3]于国锋.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初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