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比较

2018-02-0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发生的缺血性软化梗塞病灶,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发病后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语言以及感觉,表现为瘫痪、语言功能障碍,严重者合并痴呆,老年患者比较多发。随着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所造成的危害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1]。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临床认为可采用CT与MRI影像学检查,便于获得准确梗死病灶、大小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与CT诊断,对比评价不同诊断方法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确诊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男50例,女3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2±2.2)岁,发病原因:动脉硬化32例,高血压40例,颅脑外伤16例。观察患者均存在脑梗死症状,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偏瘫30例,假性球麻痹15例,智能障碍17例,意识障碍18例,语言障碍8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次研究患者均获得知情权,签署同意书。按照两组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就诊时间:脑梗死24 h内10例,24~72 h检出20例,>72 h检出14例;观察组44例,就诊时间:脑梗死24 h内11例,24~72 h检出24例,>72 h检出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经体征、临床症状检查,符合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明确脑梗死发生部位、病变程度,研究对象分别接受了MRI、CT检查。

观察组患者实施MRI检查,常规MRI扫描,T1WI 、T2WI的扫描成像均仅TRNS位、CORO位、SAGI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扫描情况而决定是否需做增强扫描。

对照组均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分别实施2 mm、5 mm的薄层平扫,矩阵设置为512×512,设置层厚为10 mm,根据患者的具体扫描及病情情况,决定扫描时间,并调整扫描强度。

1.3 图像分析

挑选科室中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MRI以及CT扫描图像,操作者图像分析前,应回避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用于脑梗死的检出率、脑梗死的指标检出异常、不同脑梗死部位检出情况。

1.4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不同检出指标(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以及梗死病灶检出位置。MRI诊断标准[2]:发病6~24 h内T1WI、T2WI分别表现为低信号、高信号。CT检出诊断标准[3]:脑皮质与脑白质中可检出不同大小低密度病灶,形状不规则,且半卵中心与基底节区边界不清晰低密度影。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各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发病时间两组脑梗死检出率

观察组总检出率为95.5%(42/44),不同梗死时间检出情况:<24 h检出10例(90.9%),24~72 h检出23例(95.8%),>72 h检出9例(100.0%)。对照组总检出率59.1%(26/44),不同梗死时间检出情况:<24 h检出5例(50.0%),24~72 h检出10例(50.0%),>72 h检出14例(100.0%)。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不同梗死时间检出率,观察组的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16.56,P<0.01),<24 h检出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5)。

2.2 两组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检查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分别为(2.42±0.45)个、(12.72±1.45)mm2、(18.37±2.11)min,对照组检查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分别为(1.74±0.25)个、(8.37±1.02)mm2、(10.11±1.25)min,两组检出的病灶数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2,P<0.01)、病灶大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6,P<0.01)以及检查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1,P<0.01)。

2.3 两组检测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情况

观察组检测不同梗死部位异常情况:基底节区8例、脑室旁15例、小脑15例、顶叶16例、颞叶25例、额叶17例,对照组检测不同梗死部位异常情况:基底节区6例、脑室旁13例、小脑7例、顶叶9例、颞叶16例、额叶9例,其中两种方法检测基底节区、脑室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脑、顶叶、颞叶、额叶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为局部脑组织出现组织区域供血异常,而导致机体缺氧缺血,若不能及时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率持续升高,研究认为,脑梗死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可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5]。

临床中常用CT和MRI的影像学检查做为脑梗死的诊断依据,CT检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显像迅速,为当前临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MRI诊断则是通过录像观察患者脑细胞核中脑细胞氢元素共振,显示患者脑细胞活动。而且该检查方法可准确清晰显示患者的灰质、白质以及<5 mm病灶。而且MRI检查所呈现的信息量大,不需注射造影剂,不会对患者产生电离辐射,可对冠状面、横断面以及各种斜面产生图像,用于临床检查诊断中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各项梗死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小脑、顶叶、颞叶、额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基底节区、脑室旁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T用于后颅凹陷脑梗死病变组织显像困难,MRI则可实施全方位检查,可明确颅脑梗死病变组织,避免遗漏。

综上所述,MRI用于检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优势明显优于CT检查方法,但考虑到该方法的应用费用高,具体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梗死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经济状况而选择。

[1]路开民,杨志宁,王志.MRI与CT用于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 130.

[2]刘康,张耀森,张明.MR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价值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4): 689-691.

[3]任杨.对在不同时间发病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CT进行诊断的效果研究 [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 143-144.

[4]韦志强.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 100-102.

[5]桑银保.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J].影像技术,2015,27(1): 41-42.

[6]吴建民.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 102-103.

[7]彭汉华.MRI与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4): 39-41.

[8]顾杰.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对照评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 177-178.

猜你喜欢

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